第 1516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是消化现有领土,打造稳固的基本盘,而不是继续开拓。

继续开拓,帝国管控不住,一旦军事衰弱,那些所谓的国土就会瞬间失去。

郭鹏摇了摇头。

“阿瑾,你记住,要想让魏国更长久的存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走出去,不管用什么方式,走出去,走的越远,探索的世界越大,赚得越多,魏国就能存在的越长久。”

郭瑾不明所以。

“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如果你的子孙也这样问你,你就这样回答,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无论如何都要走出去,赚钱,赚更多更多的钱,只要钱足够多,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郭鹏拍了拍郭瑾的肩膀,把这个朴素但是十分有用的道理告诉了郭瑾,让他记住。

就算不明白,也要记住。

然后传给后世子孙。

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很多的大道理,比如中国古人,对很多要做的事情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全赖经验堆积。

有些时候,经验堆积自然也是很有效果的,否则中国古代科学也谈不上发展,虽然这种发展非常有限度。

把中国的科学发展从公元三世纪一路拉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如此长的时间段里,中国取得的科学成就也不如二十世纪下半叶取得的科学成就要大。

不只是中国,时代往回拉,从公元三世纪到工业革命以前,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科学成就也不如工业革命以后的科学成就大。

但是人类也在生存,也在极其缓慢的进行科学积累,只是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任何质的变化。

有些事情,不用明白,也能做。

魏帝国这边因为打通了和罗马帝国的联络,所以正在进行内部的调整。

而罗马使节那边,则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对魏帝国的全新了解。

他们需要在魏帝国外交官的带领下,首先对洛阳城进行熟悉。

延德十一年的如今,洛阳城早已摆脱了二十年前的破碎和荒芜,早已重新发展成为了比当年的洛阳还要雄壮的天下第一城。

根据延德十年的统计,洛阳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一百万,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型城池。

且城内道路皆为石板,修缮了足够的排水渠道,甚至还有地下排水工程。

当初重建洛阳城的时候,郭鹏就下令要修缮足够的排水渠道和地下排水工程,将城内积水通过各种渠道排出城外,汇入河流之中。

主持洛阳城重建的荀攸和枣祗专门狠抓了这个工程,盯得很死,所以十数年来,洛阳城内没有出现过水涝灾害。

枣祗更是许下誓言,说只要不出现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洛阳城绝无水涝灾害的风险。

在这样的前提下,洛阳城内始终是干净整洁的,不会出现那种下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就尘土飞扬的情况。

连最外层的外城都是如此。

这就让罗马大使玛努尔很是赞叹。

一千三百零三 辛毗能理解玛努尔的疑惑

罗马大使玛努尔是卡拉卡拉身边的亲信。

此番出于信任被派遣为驻魏帝国大使,力求更多地了解魏帝国,并且发展两国商贸事业。

而越是了解这个庞大的帝国,他就越感到吃惊。

他走在坚硬且整洁的石板路上,看着那些形状规整一看就是经过切割和加工的石板,忍不住的询问身边陪同的外交部尚书辛毗。

“这样的石板,铺设那么庞大的一座城市,需要多少钱和多少时间呢?”

通译把玛努尔的询问翻译给辛毗听,辛毗听后笑了笑,满脸自豪。

“钱和时间并不是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陛下想不想,愿不愿意,以及是否需要,只要陛下有需要,我们作为臣子的当然要去办到。

更何况,洛阳是帝都,全城铺设石板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是行走方便的必要,也有其他的一些必要,必须要这样做,现在不是很好吗?下雨不泥泞,刮风不起尘土,多好。”

辛毗乐呵呵的说道。

“那么是只有洛阳这一座城市是这样的吗?”

“不是这样的。”

辛毗连连摇头:“最早,延德元年之前是这样的,后来,这十多年下来,基本上每个州每个郡每个县的县城都铺设了石板路,不说全部吧,至少主干道是铺上了石板路的。

陛下很注重城池整洁、干净,陛下认为,发生瘟疫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池很脏,人们把屎尿都往街上泼,以至于整个城池都肮脏不堪,气味难闻,修石板路只是陛下一整套要求里的其中一环。”

“瘟疫?这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

玛努尔不明白瘟疫的意思,通译想了一会儿,用【很多人同时染病并且很快死亡】这样的意思解释了一下瘟疫的含义。

玛努尔于是大惊失色。

“我们国家也有瘟疫,很多人感染了一样的病症,我们却拿那种病症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坐视人们死去。”

辛毗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果然,你们那里也有,我魏也有,一旦发生瘟疫,根本来不及找到诊治的办法,人就已经死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隔离,并不知道病从何而来,又要怎么治疗。

然后皇帝陛下提出,生活的城池肮脏,乱吃生的食物,乱喝生的水,这是瘟疫出现的重要原因,皇帝陛下于是下令从很多方面整治我们的城池和习惯,这些年,瘟疫的规模小多了。”

辛毗不无感慨的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和陛下所做的事情有多少关联,但是,瘟疫的确是改善了不少,魏永,你把前些年发生的大瘟疫和他说说。”

辛毗让翻译官魏永把自己的意思复述一遍,然后讲一讲前汉乱世发生的大瘟疫。

魏永把辛毗的话翻译一遍,然后又开始讲述汉末乱世的时候,一些州郡发生几千几万成群结队的死于瘟疫的凄惨过往。

那个时候一染病就是成百上千人的人一起染病,不知道病从什么地方来,也不知道怎么治疗、康复,最后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大部分人都死光了。

人死光了,瘟疫也就结束了,一把火烧光这些尸体,就代表着这场瘟疫危机已经度过,谁也不知道下一场危机什么时候到来。

可是就算到来,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细菌病毒,也观测不到,除了预防和隔离,其他都是无解,靠运气。

玛努尔越听越觉得不是滋味。

因为他的家乡也曾遭遇这样恐怖疾病的袭击,也是几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