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死的很惨,也被灭了好几个有点规模的魏军开拓出了一大片可靠的前进基地,并且驻军,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这条航线也变得成熟起来。
目前四年过去了,黄金白银没找到多少,奴隶倒抓了不少。
在目前找到的有限的白银矿和黄金矿上,这些本地奴隶已经开始开采工作,每年能给郭鹏带去一定量的黄金白银。
虽然数量不多,总比没有好。
石见银山郭某人也只是知道存在,但并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日本先民已经开始了开采。
反正他把内廷培养出来的勘探矿藏的团队派过去,就看他们能不能找到。
至于其他的,他也不是很担心,反正时间充足,一边抓奴隶,一边开采矿藏,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至于日本列岛上那些不成气候的小部落小国家小聚落,一千魏军足以摧毁他们的存在了。
而且日本现在又没有统一政权,本身连政权结构都还相当原始,欺负他们就跟胖虎欺负大雄一样,还不用担心哆啦a梦。
但是在找到石见银山之前,郭鹏想要确立金本位银本位,是有危险的,没有稳定的长期的黄金白银来源,想要搞货币改革,大规模发型金属货币,就很难。
与罗马帝国的贸易是一边,另一边,石见银山也必须要找到。
然后把黄金白银和粮食挂钩,确定新的货币制度。
与其说金本位银本位,倒不如说郭某人一直都在坚持粮本位,对人而言,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生命线,没有粮食,金银再多也是破铜烂铁。
就眼下来说,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已经开始。
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收益已经震慑人心,朝堂上的高官显贵们都被吓得不轻,从未想过海上贸易这个听起来挺玄幻的事情居然能给帝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
财政部尚书王粲立刻就开始盘算,算来算去,发现他一直担心的大运河工程耗费过大的问题已经解决掉了。
皇帝到处上马大型基建工程,每一个大工程都要花钱,修路也是,平地上修路也就算了,山地和丘陵地区也要修路,有些地方甚至要凿山开路,那工程量和耗费别提多大了。
钱,都是钱。
得亏有了火药,不然耗费更大。
可尽管如此魏帝国的财政收入也基本上都砸进去了。
为了皇帝那个大驰道计划和大运河工程,这两大工程像是无底吞金兽一样,吞噬了魏帝国大量的金钱。
但是魏帝国始终有钱可以投入进去。
皇帝总是能从奇怪的地方搞来更多的钱,更多的开源,把魏帝国这个盘子越做越大,越做越大。
大到了大家都觉得心惊胆颤的地步。
皇帝真是古今罕见的天下奇才。
帝国所有搞经济的官员都是这样看待皇帝的。
会打仗的人自古以来就不少,皇帝不是最强的。
玩政治的高手自古以来也不少,皇帝也不是最强的。
但是玩经济的好手自古以来是真的少,皇帝能排进历史前三了。
就魏帝国这样大手大脚往外砸钱的花钱模式,皇帝居然能维持十年收支平衡和略有盈余,国库里总是不空,他的内库里更是满满当当不知有多少财富。
皇帝难道是属貔貅的?
没人知道皇帝哪里来的奇思妙想,但是皇帝就真的做到了。
他就真的把那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给抓在手里了。
群臣不能理解皇帝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可郭鹏自己清楚,他必须要这样做,否则就会让魏帝国走进死胡同。
这片土地的潜力是有限的。
一个劲儿的精耕细作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收益,只能越走越窄,最后走到绝路上。
只有走出去,把蛋糕做大,让所有国人都看到,才是生路。
走出去,扬帆起航,等归来之时,必然满载金银财宝。
如此,中国就不会被自己的官方指导思想给困死在这片土地上,失去主导世界的机会。
这其中,郭鹏觉得自己尤其得吸取明朝的经验。
一千三百 让他们都贪婪起来
明朝的失败经验让郭鹏深知,对外贸易这种事情绝对不仅仅只能由政府主导,必须也要允许民间力量参与进去。
海禁绝对不可行。
走出去这种事情不能仅仅是官方去做,民间也要参与。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规模哪一次都比他大得多,带回来的利益也绝对不少,比他还要多的次数也有。
但是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这种事情成为了绝唱。
原因很简单,明朝实行海禁,对民间出海的事情高度警惕,严防死守,只准官方出海贸易赚钱。
如此,下西洋贸易的利益终究无法浸润民间,无法让民间也形成这种态度和社会共识。
这样做就会导致几个严重的后果。
其一是朱棣的人亡政息,下西洋这种事情终究不曾再现。
其二是东南沿海地区走私严重,扰的明朝后半生几乎不得好死。
你的确是官方主导,的确是没有大规模净润民间,但是东南一隅还是浸润到了的,东南人民知道了这件事情。
东南人民知道走出去能赚钱。
东南多山丘,少平地,很多地方他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农业,农业潜力和平原地区想必本身就是有限的。
朱元璋时期战乱刚刚停止,东南沿海人口损失严重,那时候急需劳动力恢复生产,也能养活人。
这个时候你搞海禁,是防止必要的劳动力流出,是有助于恢复秩序发展农业生产的,可以快更快的稳定明政府的统治,对于百姓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可是百八十年过去,明朝的统治早已稳定,东南沿海人口激增,生产早已恢复,这个时候地就养不活那么多人。
以当时的农业技术来说,土地的产出是有极限的,极限被人口突破了,人就要饿肚子,人一饿,必然往外走,找东西吃,这是天然的生存需求。
你不让他往外走,尤其他还知道出海做生意能赚大钱,那他肯定要和你对着干。
于是走私就出现了。
别说为了活命,就算是吃穿不愁的人为了赚钱他也敢搞走私,更何况是饿着肚子要吃饭的人,没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但是走私出现了明朝政府肯定要打击,不然这会扰乱国家税收,让政府赚不到钱,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还没有面子。
更严重的情况就是这件事情被广而告之了,大家发现干这个比种地更赚钱,于是都往外走,都不种地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