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5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存在。

七个郡,四个郡的太守都是士家人,士家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实际权力不比张津少。

得知张津在中央请人代为奔走,帮他争取世袭交州牧的权利,士家十分忧心。

他们感觉张津现在已经开始致力于张家的本土化,要是给他更多的时间,借着交州牧的权力,张家本地化的进程必然大大加快。

到时候,士家必然是张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拔之而后快,而且张家还有中央撑腰,士家除非造反,否则没有生机。

而造反

打得过魏国中央军吗?

士家的精英们齐聚一堂,纷纷表示绝对不能让张津传承交州牧地位的想法成功。

于是他们提出了要派人去洛阳中央找人奔走,宣扬张津想传承交州牧地位是在为割据一方做准备,实则想要造反这样的说法。

士燮表示,士家一定要和张津划清界限,张津想要世袭交州牧,而他们则不能这样做,他们要坚决支持中央派来的交州长官,绝对不走到台前,绝对不侵夺中央权力。

士家一定永远乖乖的做地方豪强,绝不问鼎交州最高权力。

士燮看得通透,魏帝国暂时无力顾及交州,想要的就是交州保持稳定,就好像现在这样。

张津想要世袭交州牧,未免过于天真,简直就是想割据,魏天子一定不会答应。

而士家如果表示坚决支持中央派来的交州长官,就和张津完全不一样了,士家就显得深明大义人畜无害。

毕竟士家是地头蛇,不管派来的长官是谁,只要愿意和士家和睦相处,保护士家的利益,那么士家并不介意谁来做交州牧。

而且士燮也从来不觉得士家有那个力量在魏帝国威压天下的时代割据一方。

当年南越王赵佗足够强势,威望很高,实力也远比现在的交州地方要强,结果呢?

南越国不还是变成交州了?

所以士燮主导下的士家根本不想做这个明面上的首脑,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抗衡中央政府,所以只想安心的维护自己现有的利益。

这一点,是张津办不到,也无法接受的。

张津也是生病病昏了脑袋,也不想想魏天子扫灭四方平定八荒,何等雄才大略的人,最讨厌的肯定是割据,而你这个交州牧居然明明白白的跟他说我想割据,请你答应。

你是不是脑袋坏掉了?

士燮不由的感到十分有趣,觉得张津就是个棒槌。

一千二百五十九 好家伙,刘关张在你的嘴里三结义啊

延德九年年初,士燮的使者和张津的使者同时都在洛阳。

当时,郭鹏还没有掀起清丈土地行动,还在酝酿阶段,骤然听到了交州牧张津请立他的儿子张问为下一任交州牧的时候,还觉得非常意外。

张津是不是脑袋坏掉了?

他的反应和士燮一样。

他感觉张津的上表就是在和他商量我想割据,你答应我好吗?

你问我这个大一统帝王要割据的地位?

就算交州蛮荒不堪,就算交州穷的根本收不回战争成本,但是你觉得我为了维护领土完整,是会顾忌成本还是怎么的?

你觉得我设置在荆州和扬州还有益州的三支军队至今没有回撤是为了什么?

好家伙,刘关张跨越历史和次元在你的嘴里三结义啊。

这就很奇怪。

非常奇怪。

他感觉不应该有人这么头铁的问他要这个地位。

都已经延德九年了,他都做了九年皇帝了,那么多年发生的那么多事情,难道还不能让张津了解到他是什么样的人吗?

然后他又接到了交趾太守士燮的上表。

士燮表示,交州牧张津上表的事情他知道了,但是他非常不赞同张津的行为,他认为张津这是因私废公,所以他将坚决拥护中央派来的下一任交州刺史。

看看,什么叫识时务?

人家能连续几代人做地头蛇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少人家知道和中央分享统治权,知道郭鹏不会允许下一个州牧出现。

而张津呢?

居然想世袭交州牧。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个地方体现出来了。

当时郭鹏就对张津非常不满意,很生气。

不过转念一想,他考虑到了交州的优势地理位置。

那可是直接面向南海的一块土地。

虽然现在蛮荒不堪,但是将某些地方选为对外出海的出海口进行建设,以此发展对南海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商业贸易还有殖民掠夺,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和罗马帝国的海上商贸之路。

比如将来分封计划也会有皇子从这里出海,去东南亚和南亚,乃至于澳洲都不一定。

交州的实际价值并不值得他大动干戈,但是配上中央政策,还有未来的规划,交州的价值就会立刻上一个台阶。

值钱的不是交州本身,而是政策和优势地理位置。

而且他一直想要的垂涎的红河平原,此时就在交趾郡。

交趾郡基本上囊括了整个红河平原地区,这里还是交州的政治中心,都不用动兵去打外战,直接就能拥有。

越南凭借红河平原成就了不小的实力,这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发展明,并且养育了数量很大的人口,相当的有潜力。

所以郭鹏是打算把红河平原建设为魏国南大门,在这里设立稳固的统治。

边疆在历史上来看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不适合发展农业,移民实变的政策比较难推行。

但是红河平原一旦成为南大门,极高的农业价值被开发出来,驻军将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交州的位置和未来的战略价值就是那么大,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可以衡量的。

过去实在是力有不逮,无暇顾及交州。

但是现在有了精力,也不得不考虑一下之后关于交州的事情。

交州和平投降,没有打仗,魏中央也不好挑起战端。

除非交州原地自爆,出现了造反的事情,那么,郭鹏就可以利用这个借口大规模派驻军队进入交州,开始建设海港,并且经营红河平原。

海港一旦建立起来,红河平原稍微经营起来,在不远的未来,小冰河彻底降临的时候,红河平原也能通过海运给北方提供一定量的支持。

确定了如此这般的方针之后,郭鹏就进一步认定交州是要掌控在手的。

但是如何掌控,怎么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掌控,这是值得商榷的。

大规模进兵实在不值得,而且道路崎岖难行,大规模进攻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进军途中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