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3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非某个具体的人,所以任何一个部门的人都可以被选中来到南书房,陪同皇帝一起读书、写字,然后……

议论朝政,甚至是帮助皇帝传递某些必要的讯息给外界。

本来作为读书习字的场所,只要有宦官陪同就可以了。

但是郭鹏表示南书房存在的意义不仅于此,所以需要从臣子之中选择非常优秀的有才华的有前途的来到南书房陪着他一起读书写字,处理一些小事。

怀着如此的目的,在南书房成立的第三天,就有两个人被郭鹏从原先所属的部门叫到了南书房,给了一个【南书房侍读】的名号。

一人是庞统,荆州人,是参谋台的司马,在参谋台中差不多处于中层,地位并不凸显,不过才能和名气都挺大的。

还有一人是诸葛瑾,徐州人,民政部右侍郎,被认为是下一任民政部尚书的有力人选。

现在诸葛瑾可以说是郭鹏称帝以前就加入郭魏集团的老资格官员了,且素来清廉,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记录,郭鹏多次掀起政治风暴也没有牵连到他的。

而庞统虽然是郭鹏称帝以后加入的,至今为止也有数年官龄,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历次风波也都没有涉及到他。

本次税改风波,诸葛瑾为代表的琅琊诸葛氏和庞统的本家襄阳庞氏都拥有魏帝国建国以前的数量不等的庄园田产。

面对皇帝的苛刻要求,这两个家族身处于叛乱较为激烈的徐州、荆州,都算是少数答应皇帝的要求,接受丈量土地的条件从而安然度过危机的一类。

于是在眼下这个豪强家族大规模覆灭,魏帝国基层政权得到空前巩固的时代,琅琊诸葛氏和襄阳庞氏是极少数还能保持庄园存在的家族。

类似的家族还有幽州的鲜于辅家族,安家在冀州的李典家族,安家在洛阳的桥蕤家族等等。

这类家族眼下是数量稀少,占据土地的数量也大大缩水,不成气候,已经无法威胁魏帝国的地方政权了。

所以诸葛瑾和庞统可以说是身家相当干净的一类。

一千二百一十九 他终于理解朱元璋的难处了

能在延德年的这九年里保持【身家清白】这个要素的官员,在整个魏帝国中央来算,实在不能算多数。

尤其庞统和诸葛瑾还都是士人身份,在之前多次针对士人的风波中能坚持下来,也不得不说他们的站队技巧高超。

在这样的前提下,庞统和诸葛瑾被郭鹏看中,叫到了南书房,给了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

让他们陪伴在自己身边读书习字,协助自己处理一些政务之类的。

庞统和诸葛瑾本身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忽然被皇帝叫来说要给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这两人还真是大为困惑。

皇帝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南书房侍读不是正规职务,只是一个头衔,他们的正式身份还是参谋台参谋司马,以及民政部右侍郎,并不是就此入职南书房。

南书房也不是一个职权机构,只是皇帝自己读书习字、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两人最初大惑不解。

但是没过几天,两人就恍然大悟,陷入了一阵狂喜之中。

南书房侍读,看起来只是一个没什么卵用的身份,但是他们得到了经常出没于郭鹏身边,经常在郭鹏身边陪同办事、聊天的资格啊!

他们一下子从不能时常面见皇帝的外臣,变成了可以时常面见皇帝的亲信之臣了!

能在皇帝身边经常出没的人,那绝对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就目前来看,只有内阁首辅曹操和参谋台左侍郎郭嘉可以办到。

他们经常被皇帝带在身边出没于宫廷各处,关系亲近,也因此,曹操和郭嘉经常被当做朝臣们办事说话的风向标。

因为这两人最能理解皇帝的所思所想,他们也代表参谋台和内阁,宣布参谋台和内阁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忽然间皇帝挂牌了南书房,让庞统和诸葛瑾担任南书房侍读,常伴皇帝左右,每日都要和皇帝见面。

谈论的虽然多是些书本内容,但是皇帝也会时不时的谈论一些政务方面的事情,听取他们的意见,言辞之间颇为欣赏他们的样子。

这……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庞统和诸葛瑾进行了私底下的深入交流,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劲,觉得皇帝这样做肯定是有特殊的目的的。

否则没有必要挂牌一个南书房,还要给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允许他们进入外宫。

这就有趣了。

又过了没几日,郭鹏叫来了庞统和诸葛瑾,与他们商量入值的事情。

“孤这里处理政务十分繁忙,每日要做的事情很多,身边没有一些有才能的侍读伴随,还是压力颇大的,你们不如协商一下,安排一下,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好,一人一日轮流入南书房在孤身边听用,如何?”

庞统和诸葛瑾激动的心脏砰砰跳,立刻表示自己很愿意这样做。

“臣愿听陛下吩咐,愿在陛下身边听用。”

开什么玩笑,两人在参谋台和民政部里也不是一把手,也不是能拍板做决定的那个人,论及亲疏程度,也远远不如戏忠和枣祗。

但是有了南书房侍读的身份,他们就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超越那些现在在皇帝面前有很好的印象的高官显贵们。

有如此好事,他们怎么会拒绝呢?

其实郭鹏设立南书房也是有自己的现实需求的。

不仅仅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而是在当下这个情况下,他的权势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就算有内阁帮他分担政务压力,他的压力还是特别巨大。

尤其当他解决掉了尚书台中转表奏这件事情之后,虽然没有人可以分割皇权侵犯皇权,但是也因此,所有国家政务相关的表奏全部指向了他。

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没了,政府最高办事机构没了,政府首脑没了,那么自然而然的,一切只能依靠皇帝这个最高领袖来处置。

所有的奏表全部都送到奉天殿,交给郭鹏,由郭鹏亲自处置。

那空前巨大数量的奏本如雪花一样向他飞来,真叫一个措手不及,一个人看奏本看的眼花缭乱千头万绪,脑袋都快炸了。

但是他又喜欢权力,权力抓在手里牢牢地,无论如何也不准备放开,所以没办法,这个罪还真得受着。

这是实权皇帝必须要经受的考验。

郭鹏交给内阁的权力只是他手上的一部分权力,远远不如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