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5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气一些。

所以在这两家看来,比不上孔氏还情有可原,若比不上袁氏和荀氏,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贾逵的个人修养不错,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桓典已经不是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走路都像是在飘。

不是每个人在面对诸多吹捧的时候都可以维持不膨胀的心态的,相反,膨胀的才是大多数,不膨胀的是极少数。

贾逵是极少数,而桓典毫无疑问是大多数。

所以当郭鹏接见两人的时候,就感觉贾逵和桓典完全不同。

一个深沉内敛,一个张扬外露。

于是郭鹏照例客套一下。

“贾卿和桓卿近日以来都是春风得意啊,听说前往拜见你们的人络绎不绝,都快要从你们府门口排到洛阳正门门口了去了,哈哈哈哈!”

郭鹏的语气很轻松,桓典也就觉得这是皇帝在唠家常。

“全赖陛下恩德,如今,哈哈,却如陛下所说,来拜见的人的确很多,不过,那些趋炎附势之徒,桓氏也相当厌恶,绝对不会接纳。”

桓典这话说出来有点奇怪的味道,听的郭某人很开心。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觉得这样不太好,所以屡次告诫族人不要接纳太多人入府,否则鱼龙混杂,也不知道这其中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想法,族人有所收敛,但还是不够,臣会继续督促族人。”

贾逵表达的意思就和桓典完全不同。

以至于桓典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贾逵,搞不懂他这种向皇帝认错的语气是怎么回事。

他们做错了吗?

他感觉没有。

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是他们帮助皇帝放翻了其余九家家法之后理应得到的回报,是皇帝认可的回报,太正常了。

所以贾逵为什么要认错。

看,皇帝都笑了。

“贾卿,孤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孤只是觉得好笑,之前那些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说要和你们势不两立的士人,现在一转眼又去求你们,请求加入你们的学派。

这就不得不让孤感到疑惑,这群士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什么而做官,因为不能做官就放弃原先的学派,背离原先的老师,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接受他们做官吗?”

郭鹏说了这样一番话。

桓典觉得皇帝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似乎不是皇帝应该在意的事情,毕竟如何招揽门生,那可是学术宗派的事情,皇帝也不应该干涉。

所以桓典对此只是很平淡的表示。

“陛下所言甚是,这种人没有风骨,臣也非常鄙视他们。”

而贾逵则表示的更为具体一些。

“这种人朝秦暮楚,绝非良善之辈,让他们进入朝廷,恐有不可预料的灾难,陛下所言甚是,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郭鹏点了点头,笑着和他们两人谈了谈一些家长里短之类的小事,然后就让他们离开了。

当天稍晚些时候,郭鹏单独召见了贾逵。

“贾卿,知道孤为什么召见你而没有召见桓典吗?”

一千一百七十四 你们的婚事,为父已经决定好了

对于郭鹏的询问,贾逵自然很有些疑惑。

有疑惑就说出来,面对皇帝,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

鬼知道皇帝给你设了一个什么圈套等你往里钻呢?

于是他老老实实的回答。

“臣不知道。”

“苏远。”

郭鹏看了看苏远,苏远点了点头,走上前,把一张纸递给了贾逵。

贾逵接过这张纸看了看。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贾逵稍稍疑惑,然后很快便意识到了什么。

“陛下,这,这是……”

郭鹏把对其余三人说过的话也对着贾逵说了一遍。

贾逵听后沉默不语。

他所想的和其余三人所想的并无任何不同。

他感觉果然如同郭鹏所说的这样,其余九家家法当然不可能再次起复,但是他们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不过郭鹏对着贾逵又说了一些对其余三人没说的内容。

“知道为什么孤选择了你而没有选择桓典吗?”

“臣……臣不知。”

贾逵摇了摇头。

“因为你知进退。”

郭鹏注视着贾逵:“因为你为人谨慎,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高调,什么时候该谨言慎行,这是十分难得的品德,是古之贤人也推崇备至的。

比起你,桓典就差得多了,不知进退,不知谨言慎行,一朝发迹,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如此性格,将来必然是祸患,而你和他不同,所以在这个二选一的问题上,孤选择了你。”

“……”

贾逵又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问道:“臣斗胆请问陛下,除了臣以外,还有人知道此事吗?”

“你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要是你答应了,你也是最后一个答应的。”

郭鹏微微笑了:“袁氏,荀氏,孔氏,都已经答应会配合孤,会帮助孤,孤也答应给他们尊荣,与他们结成儿女亲家,许他们与国同休之爵位,以此作为酬谢。”

说着,郭鹏站起了身子。

“贾卿,你是想和他们一起,与孤结为儿女亲家,与国同休,还是和桓氏在一起,坚决反对孤的决定,引领反对孤的士人和孤争斗到底?”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送命题,稍有不慎,就是送命的结局。

郭鹏已经说的很明显了,而贾逵也才意识到,若不是之前他所表现的较为谨慎谦虚,他可能会在糊里糊涂的时候就被郭鹏下手干掉了。

这样一想,他忍不住对桓氏产生了些许的同情。

好歹也是帝师起家,家传欧阳尚书也是历代汉帝都学习的经典,桓氏的身份地位都还过的去,却因为这位皇帝的个人好恶和当代话事人的不谨慎,就要面临这样的结局。

果然,在这天下,什么人都可以得罪,唯一不能得罪的,就是皇帝陛下。

比起被这位皇帝用各种手段把家族搞得家破人亡,接受他的要求,换来与国同休的政治待遇,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低头看着纸上的这些已然成了系统的标点符号,贾逵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皇帝一时兴起或者顺势而为的产物。

这是蓄谋已久的产物。

是皇帝早就准备好了要这样做,然后才能有如此系统如此规则化的产物,是句读远远不能与之相比的存在。

一时兴起?

鬼才会相信。

但是此时此刻的他,已经不得不信了。

因为他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在他知道之前,可以聚在一起反抗的力量已经被皇帝分化瓦解了。

而更早之前……

啊,我懂了。

贾逵忽然大彻大悟了。

原来是这样,皇帝才要召开黄龙殿会议,原来是这样,皇帝才会罢黜九家家法只留五家。

大战开始之前,皇帝已经让他们内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