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5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而且吃相难看,派出来的那些税监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基本上就是两个混蛋比谁更混蛋。

但是至少其中一个混蛋能稍微给皇帝搞点钱放进内库里,另一个混蛋是想着法儿的从皇帝的内库里掏钱出来。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是选择前一个混蛋了。

不过这样一来,那些矿税太监在地方胡作非为,破坏地方经济,也会间接减少地方税收,降低国库收入,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皇帝有钱了,蛀虫们也有钱了,但是国库没钱了,一出事儿,大家都装聋作哑推卸责任,谁也不想出钱去办事,还要互相扯后腿。

最后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从上到下腐败透顶,全是混蛋,到了这个地步还不覆灭,还真是朱元璋遗德和张居正的改革在支撑。

皇帝的内库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能给帝国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聪明的皇帝更会合理利用自己的内库库存,而且一旦想办什么事情,内库存款是否充足,就能主导这件事情的走向。

花国库钱办事,是要和帝国官员扯皮的,花内库钱办事,就没有人能说个不是。

郭某人的内库钱款数量巨大,但是支出一样庞大。

搞秘密工场就要花很多钱,搞临淄营更是一个无底洞,逢年过节给官员赏赐,军队立了功给军队将领还有士兵赏赐,平常偶尔的关怀,这些钱,基本上都是内库支出。

内廷几千人的支出要走内库,要是有什么大灾小灾的,皇帝也要从内库里掏点钱出来意思意思。

皇帝看似富甲天下,拥有四海,实际上,也是一个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穷角色。

为了保持体面的生活,保持皇帝的尊严,花钱那是没的说,没钱也要当有钱来花。

所以每到王朝末期,皇帝们一个个的吃相都变得很难看,亲自下场和群臣抢钱,简直连皇帝高高在上的神秘感也不要了。

也不是皇帝不要脸,实在是没钱用了,平常消费还特别大,再不搞点钱,那就真的要出问题了。

郭某人的消费也相当大。

所以虽然有大量收入,但是很多收入都是决定好了用处的,郭某人自己所用的反而不多,内库积蓄也有限,还想方设法在内廷减少支出,严控任何一笔支出。

延德元年内廷十监建立以来,通过内阁审计司的把关,郭某人已经至少打杀了三十个吃相难看的内侍宦官。

倒也不是不让他们捞点油水,捞点油水为自己的以后考虑,郭某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但是有些人吃相实在难看,犯了忌讳,那就没的说,把他们当做肥羊,养肥了,宰掉,钱还是归皇帝,归内库。

可是庞大的内廷也总要有人办事。

现在支出的数量不断增加,收益来源却没有变多,郭某人的小金库早晚要出问题,所以开矿挣钱也被郭某人看作是自己开源的好办法。

这一点他就和明朝皇帝不一样了。

明朝皇帝开矿,的确有一些太监给他赚到了钱,但是还有那么一部分,根本就开不了矿。

那时节皇帝根本也不想着找专业人士去勘探,去事先踩点,往往风闻听说什么地方有矿,就派人去开,结果到了那地儿根本就没有矿。

矿税太监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是为了赚钱来的,搞不好这地方有矿的消息都是他们自己勾结地方官员放出来骗皇帝的,好不容易出来了,哪那么容易走?

他就是要收矿税,没有矿,也要收税。

那税从什么地方来呢?

倒霉的是谁呢?

万历皇帝出了名的贪财精明,可他也不是专业人士,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矿什么地方没有矿,他就认钱,谁给他钱,他就高兴,不管别的。

所以说那些矿税太监被打被杀,有那么一部分还真是自找的。

黎民百姓给压的没办法,就暴动,群体闹事,围着矿税太监的住处就打,那矿税太监可不就死无葬身之地。

众怒难犯,真要死了人,皇帝也不敢追究,群臣更是喜闻乐见,还要为黎民百姓说话。

那就是一笔糊涂账。

官僚集团在开矿与否的问题上本身就是不统一的,所谓【文官集团】也从来都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立场,彼此之间狗咬狗的,你死我活的,不共戴天的,多得是。

郭某人就好多了,至少脑袋里还装着一些著名矿藏的地点知识,也特别尊重专业人士,还给专业人士提高地位和话语权。

虽然不知道具体位置,知道个大概范围就可以,他画个圈让专业人士去勘探,折腾几年,怎么也能折腾出来。

当然发现矿藏是一回事,以现在的技术能不能开采又是一回事,所以郭某人也要让专业人士去评估,告诉他这个矿能不能开,怎么开,需要多少成本,产出多少等等。

最关键的当然是能不能赚到钱,如果赚不到钱还要贴钱,那就把这个矿藏留给后人就好了,等他们的技术进步了再来开采,不要头铁。

反正了解都要了解到位,这一点郭某人没有丝毫放松。

折腾了一年多,郭某人派出去的勘探团队纷纷报喜,最终确定了七个新矿点可以派人进行开采,一个金矿,两个煤矿,两个铁矿,两个铜矿。

不说预期多少,反正肯定是可以挣钱的,开采成本也不是很高。

郭某人很高兴。

小金库可算有了切实有效的保障了。

九百七十六 就叫东厂吧

这个时代是没有矿税这种说法的,主要流通的矿产品也就是铁制品。

此时,人们对矿藏的认识比较浅薄,基本上就是对金银铜铁这种曾经用作货币交换的金属有所认知。

其他的矿藏就算发现了也不知道如何提炼如何使用,所以只能拿来炼仙丹给皇帝求长生不老。

这足以证明除了金银铜铁这种传统金属,大部分矿藏都没有被合理利用到社会经济之中。

所以郭某人大肆开采制作火药的原料之前,是真的没什么人知道硫磺和硝石还有那样的用处,那都是拿来炼仙丹的。

郭某人建立魏公国之后就开始设计针对矿藏的一些制度。

确立了盐铁官营制度的同时,也确定了全部矿藏归公,不准私人开采的制度,设置律法予以确认。

矿场全部归官府管理,官府派人去开采,然后制作成各种成品,或者变作商品销售,或者变作武器放到武库,或者送到中央铸钱。

然后所有收入归属国库。

虽然说每年国库收入里有那么一部分是要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