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4 章(1 / 1)

地师 徐公子胜治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为。

拍卖行自身也有不少猫腻,比如有很多艺术品就是拍卖行收购来的,他们可以自行炒作上天梯,专等钓大鱼,譬如清代系列玉玺的拍卖无非就是这么回事。

咸池拍卖行举行的这场拍卖会,有一件物品是没有限价的,就是那顶王冠,因为它的来历很“清白”,是著名的香港大富豪肖常发提供的东西,底价是二百万港元。

王冠是这场拍卖会的镇场拍品,但并不是压轴拍品,它被安排在倒数第十件拍卖。这么做的目的当然也有讲究,王冠拍卖必然是整场拍卖会的**,会刺激起买家的心里预期价位。一个**过后再推出其他精心安排的重要拍品,在较大的价位落差下,更容易引起买家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没有拍到王冠的大买家,物件容易拍出比平常更高的价格。

这场拍卖会吸引了不少香港本地的收藏家和有实力的买家,比如新任元辰集团董事长兼元辰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张玺先生,也有来自内地的实业家,比如南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杨弈程先生,还有来自海外的收藏家,这些人大多是抱着一种观望的心态,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批阿拉伯人。

请牛然淼老先生来镇场面,有利也有弊,一般的二百五根本不可能有牛老那种财力,真正有财力与牛老争的人也都不是傻子,谁会跟他老人家抬价争东西呢?

王冠起槌之后,竞拍价一路飙升,当价格超过一千五百万港元之后,举牌的人越来越少,这时牛老开始举牌了,所有人都很知趣的停止了竞价,但这时却有一个女子也举牌与牛老争这顶王冠,让人非常意外。

这个神秘的女子一直与牛老轮流举牌,将王冠的成交价从一千五百万港元硬生生的推到了两千八百万港元,最终还是牛然淼老先生拍了下来。这是哪来的愣头青啊,谁都看出来牛老就是想要这件东西,而这人愣是让牛老多花了一千多万,这不是结仇吗?

这种情形似乎电影电视上出现的很多,但实际的拍卖会上很少遇到。在拍卖会上竞价也不是乱举牌的,每一个进场拿号的买家一般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举牌总金额不能超过保证金的一定倍数。假如恶意竞拍,事后不付款,需要在保证金当中扣除相应的比例做为罚款。

当然了,每一家拍卖行都会给一些有实力、有信誉的买家以VIP会员身份,这种会员不需要缴纳保证金,身份就是信誉保证,像牛老这种人只要肯来,VIP身份都不用自己申请,拍卖行会自动送上。

这个女子敢和牛老竞价,将王冠的成交价炒的那么高,可见财力也是相当雄厚,身份更显神秘。可惜这种拍卖会现场未经允许是不准拍照的,各大媒体都没有这个女子的照片,只是听现场参加拍卖会的人透露,是一位极美的年轻女子,明媚照人。

这女子当然就是向影华,游方早就考虑到可能没人好意思与牛老竞价,于是让向影华来了这一出,反正牛然淼无论如何会拍下来的,而游方和池中悟“内定”的最终成交价就是在两千万到三千万港币之间。

这场拍卖会,不仅是收藏界、娱乐界的焦点事件,也成了热点社会新闻。王冠出自肖常发之手,被牛然淼买下,来龙去脉都很清楚,一般人也不好提出更多的质疑。不过世上还是有人不会照顾这两人面子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当今英国王室。

英国王室在非公开场合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今年二月二十三曰在香港拍卖了一顶所谓英国王冠,而英国王室历史上从未失落过这样一顶王冠,对这种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表示谴责。——这虽然是非公开场合说的话,却通过各种途径流传开来。

“正主”表态了,在某些人看来,这场拍卖会很可能将成为业内的笑柄,等着看笑话呢。池中悟听说消息,却关上门差点没把肚子给笑破了,心中暗道游方果然是策算无遗。他们事先也不敢肯定英国王室会不会表态,如今是正中下怀,计划中的最佳结果。

游方做这个局的目的,一方面是给自己挣笔钱花,另一方面是捧池中悟在池家出位,同时也顺便抽抽某些人的脸解解气而已,没想到有人真把脸主动凑上来求踩,这也太配合了吧?

香港一家小小的拍卖行一夜成名,而且居然有了公然与英国王室唱对台戏的机会。池中悟随即也发表了一份声明——本拍卖行于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曰拍出的英国国王理查王冠,来自香港实业家肖常发先生之手,已由澳门实业家牛然淼先生购得,若牛然淼先生对王冠有任何疑义,本拍卖行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以及赔偿责任。

由于王冠已被牛然淼先生收藏,本拍卖行无权再做任何处置决定。但本拍卖行将在三个月后拍卖另一顶英国王冠,并且公然展示,欢迎英国王室派人鉴定,但不要在任何场合毫无根据的凭空污蔑本拍卖行的商业信誉。

这份声明的最后还加了一句故意磕碜人的话:假如英国王室财政状况紧张,本拍卖行愿意承担指派专家专程来港鉴定王冠的一切费用,言而有信。

牛然淼买走的那顶王冠自然是见不着了,但还有一顶王冠随便大家看,这便是游方安排的连环局后手。这下子热闹了,不断有专业人士来鉴赏这顶王冠,各大媒体也持续跟踪报道。真的假不了啊,这世上高手很多,甚至有人看出来这顶王冠曾经受损又被修复,对修复者的技艺赞不绝口。

英国王室那边真的派人来了,也是非公开的方式,是大英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以私人身份来的,名义上并不是接受王室的委托。他们研究一番之后一言不发的回去了,脸色青的跟鬼似的。

谈历史的话,恐怕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有那么详实而明确的史志资料可供考证,大多在实物考证和遗迹发掘上找线索而已。欧洲中世纪经历了漫长的神权统治,我们所知的焚书坑儒、文字狱、民族混战一类的事情,在那里持续了数百年时间,到了近代该烧该毁的各种史料也没剩多少了。

就连古代欧洲的很多重要典籍,后来还是从阿拉伯文献中重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