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进攻奥伦堡十(1 / 1)

清末之帝国崛起 剑翎 3775 汉字|8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六百四十二章 进攻奥伦堡十

傍晚时分,整个奥伦堡紧张非常,因为中哈联军开始移动,一支大军来到他们的右侧布置阵地,这是要进攻的节奏,让梅利科夫等俄军将领紧张的无法入睡,防线内的俄军也是高度紧张,然而这一夜却非常平静,中哈联军并没有进攻。

午夜,萨克马拉河与乌拉尔河交汇处,河水翻涌,颇为湍急。在离这个交汇点北侧,有一座石头桥梁,这里距离奥伦堡市只有六十公里,是奥伦堡州东西部的重要通道,在中哈联军刚出现之时,梅利科夫就派人从这里通过向萨马拉求援,如果援军抵达,这里就是支援奥伦堡最近的通道,梅利科夫为了保证这里的安全命令西奥伦堡州重镇卡尔加拉的守军加强石桥的防御,现在桥梁两顿共有两个步兵营九百余人。

这两个步兵营在桥的东侧地方设立的防线,至于西侧,只是在桥头留下一个排守卫。

深夜,石桥周围安静非常,只能听得见河流的流淌之声。在东侧俄军阵地上,篝火处处,火光中可以看在晃动的人影,这支守军的指挥官非常负责,不光在桥头挖掘了战壕,还在设置了一道铁丝网,在通向石桥的道路上有路障,夜里执勤的哨兵足有五十人,防守颇为严密。

此时的气温只有零上七八度而已,比较寒冷,哨兵们支着行军锅,里面煮着热腾腾的鱼汤,鱼是他们就近从河里打捞的。一个个喝着鱼汤,小声交谈。

“长官,你说东方人能打咱们这里吗?”一个少年俄兵轻声问道,这名少年只有十五六岁而已。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准备这一战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征粮,加收税收,许多农民家庭因此生活艰难,其中一部分家庭只能相应号召,将家中多余的男丁送入军营,折抵税收。

这队哨兵的长官是个年近五十的老兵,他名叫马耶夫,是个退伍老兵,不过按照当下的法律他们家仍需要出一个男丁服役,然而他却只有一个儿子,为了自家的孩子只能再次穿上军服。

马耶夫抹了一下嘴角的汤水,说道:“孩子,不要怕,在奥伦堡我们有十几万人,挡住他们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就算打到这里我们也可以退到河对岸,然后将桥炸了,在后方重新组织兵力,将战事拖到更冷的时候,敌人根本适应不了,必会退却,开春之后皇帝陛下那边估计已经打败了东方人,就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了!”

“长官,可是奥伦堡市的大桥都炸了依然没有阻止那些东方人上岸,我们这条小河挡的住吗?”旁边一位俄兵担心道。

马耶夫知道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未参加过战争,即使是他自己也只是打过克里米亚战争,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虽然如今的武器与战争模式已经超出他的想象,但战争的残酷是丝毫未变。

“放心吧,总司令他们的一定会安排好的!”马耶夫叹道。

哨兵们继续用闲聊打发时间,希望白天快些到来。这些哨兵的们的目光都注视的东方,完全没注意到他们身后的河中出现一圈圈涟漪,然后冒出几个黑点,这些黑点外形有些恐怖,幸亏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看见。

这些从河中冒出的黑点不是别人,正是猎豹特种兵们,他们的任务就是配合外面的主力团夺下这座石桥,这座石桥对于大军进攻萨马拉等地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通过坦克。

四十名猎豹们乘坐重型飞艇借着夜空的掩护在河上游降落,然后顺着河流游到石桥的所在,他们必须保证石桥的安全。

指挥这次作战的仍是云豹,就见他轻轻打个手势,五个队员游到西岸,自己带着剩下的猎豹游到东岸。俄军的防御阵地在桥头两百米以外,加上河岸地势较低,哨兵根本无法发现他们。

猎豹们游到岸上,寒风一吹,顿时冷意袭人,不自觉的颤抖。好在他们都是身心坚忍之辈,又受过相应耐寒的训练,还忍受的住。

云豹脱掉潜水服,打开防水袋保护的背包,取出衣服穿好,然后披挂装备。一切准备完毕后他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是两点四十分,距离行动时间还有二十分钟,他给周围的队员们打个手势,小心的上岸,仔细观察俄军的阵地。

俄军为了防备偷袭将兵营建在了桥东岸,就在防线之中,这里的指挥官应该是作战经验丰富之辈,帐篷非常分散,即使遇到炮击也不会损失太大。

“没有炮兵阵地?”云豹没有发现俄军的炮兵阵地,虽然眼前的俄军数量不多,但如此要点肯定会有炮兵驻守。

就在这时,身边的一个队员拍了他一下,指了指身后,“炮兵在那!”

云豹定睛一看,果然,在石桥西侧还有十几座帐篷,在帐篷旁边,围着几圈跑垒,依稀可以见到火炮的影子。

“花豹,你带无名队员去支援金钱豹他们,务必在第一时间将炮兵阵地夺下来!”

花豹点点头,下了河岸,招呼五名队员又将装备打包,泅渡到对岸。

见队员们安然抵达,云豹向身边的队员们打个手势,众人会意,在石桥两边散开。还有四个队员来到石桥之上,在桥头赫然还有两个沙袋堆成的机枪堡,最让人高兴的是里面居然没有人,两挺闲置的重机枪对于轻身而来的猎豹们简直就是一份大礼。

三点整,石桥周围晴朗的夜空忽然更加阴暗下来,天空中还能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

哨兵们抬起头,只见头顶上十几个巨大的黑影当空压下,就如同十几只怪兽一般。

“是飞艇,快散开!”那名老兵反应很快,抄起步枪对着飞艇就是一枪,清脆的枪声响彻整个营地。

“呜呜……”

精锐的口哨声和枪声混杂在一起,整个兵营都被惊醒,一个个士兵钻出帐篷,找到自己的武器。

“烟花弹!”云豹喊了一声,自己甩出一个拳头大的烟花,随后二十几个这样的东西被甩了出去。

只见这些烟花弹发出“嗤嗤”之声,发出耀眼的光芒,正是中华过年之时放的散状烟花。这是给飞艇部队的信号,烟花朝里是自己人,不要误伤。

果然,飞艇的射击手们确定了特战队的范围,立刻抛下照明弹,然后扣动扳机。

第六百四十三 进攻奥伦堡十一

黑夜里,十七艘飞艇用机枪对俄营地开始扫射,曳光弹划出一道道明亮的曲线,寻找移动的目标。

俄军指挥官库亚绍夫趴在地上,看着肆意扫射的飞艇咬牙不已,自己根本没有反制措施,在得知中华军队已经进入沙俄境内的消息所有俄军将领都傻了,他们也许想到过被入侵,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快,整个奥伦堡州一阵混乱,他自己临危受命,被派出来守卫眼前的石桥,库亚绍夫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军官,只是因为出身农民一直得不到重用,他接到这个任务后殚精竭虑,搜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要好好表现一回,他想到了无数可能,却从未想到会被飞艇这样袭击。

“长官,石桥被人占领了!”一个传令兵跑过来急道。

“不可能?”库亚绍夫惊骇的喊出声,自己明明守在前面,石桥怎么会被占领。

然而事实由不得他不信,因为他设置在桥头的两挺重机枪正向他们开火,想要逃跑的士兵被纷纷射倒。

“真的有敌人,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眼前的情况已经超出库亚绍夫的任知,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敌人这是要抢这座桥梁,经过仔细的观察河岸的火力点并不多,只是在桥梁周围闪烁。

“洛诺夫,你带人从左边下水,通知炮兵连给我将桥炸了!”

名叫洛诺夫的军官正趴在地上浑身发抖,早已吓破胆,根本不听命令。

“胆小鬼,废物……” 库亚绍夫破口大骂,只能自己站起身将身边的的军官士兵踢起来,“都给我起来,从右边下河!”

就在此时,忽然传来炮声。

“轰轰……”数发炮弹落在俄军阵地上。

“天主啊,炮兵那些混蛋在干什么?” 库亚绍夫傻眼了,自家的炮兵竟然在轰炸自己的阵地。不不过很卡快就发现问题,因为飞艇并没有攻击炮兵阵地,就连对面的火力也没有顾及身后,要知道自己在桥西还留有一个排的士兵,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反应,如此情况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后面也被占领了,向他们炮击的就是敌人了。

“可恶啊,我该怎么办?” 库亚绍夫看着躲在战壕或者趴在地上哭喊哀嚎的士兵陷入;两难,撤退意味着放弃石桥,这里可是司令部要死守的地方,不撤退,己方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就在他陷入两难之时,东方不远的地方传来一阵军号之声。

“完了!”库亚绍夫听到了外面的喊杀之声,顿时绝望了,现在的士兵们已经奔溃,如何抵挡,“撤退,撤退!”

库亚绍夫明白待在这里只会成为俘虏,决定渡河撤往卡尔加拉。

随着一声令下,幸存的俄军向石桥两边逃走,顾不得河水的冰凉,手足并用,逃向西岸。猎豹们人数不足,无法阻挡这些人,只能放他们逃走。

几分钟后,中华的战士冲到阵地里,占领了个重要的节点,战士们几乎没有休息,立刻修建防线,防备来自两面的进攻。

十月二十三日凌晨六点,天际黎明显现,奥伦堡市内的居民还在睡梦之中。忽然,霹雳惊响,地面震动,这些市民明白,战争开始了。

从奥伦堡向外望去,只见东西两面火光闪烁,然后就是恐怖的破空锐啸,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奥伦堡防线上,正在遭受炮弹雨的洗礼,刘永福在两面集中了三十门150mm和五十门105榴弹炮,以及三十门88mm炮和一百门75山炮,对俄军阵地进行炮击。

城内俄军的指挥所内,梅利科夫红着眼睛正在坐镇指挥,短短三四天他那肥胖的身躯至少掉了十公斤。

“总司令,和预想的一样,敌人从东、西两面发起了进攻,我们的阵地已经加强,完全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诺瓦克汇报道。

梅利科夫松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喝着咖啡。

“敌人的炮火很强啊,到现在已经炮击了二十分钟,恐怕还会继续,你通知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

诺瓦克叹道:“中华人的火炮继续世界领先,射程、射速、准确度、威力都要优于我们,其远程火炮可以打到城内,正在炮击我们的炮兵阵地。”

“给炮兵师传令,重炮可以开火,但炮弹数量必须控制,每门炮只能打半个基数!”

弹药基数是一种计算单位,是军队部门根据国家的生产能力、部队的携带能力、后勤的补给能力以及战术的一般消耗制定的,规定弹药基数可以给指挥和保障带来很大的方便。一般来说炮弹基数就是一门炮一天的消耗量,当然,实战中一般都会超过这个量。中华炮弹基数的制定是根据五百公里内补给线作为参考制定的,主战火炮一个基数为60发炮弹,迫击炮是120发。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比如德、英、法等国是50发,沙俄是四十发。弹药基数可不光用于炮弹,还有子弹,中华战士的步枪弹是100发一个基数,冲锋枪是300发,轻机枪400发,重机枪是一千发,另外还有油料基数等战争耗材都用这个单位。

奥伦堡补给线基本上被切断,梅利科夫为了坚持长久只能减少消耗。

“轰,轰……”

奥伦堡的280mm要塞炮也相继开火,这家伙虽然蠢笨,但威力确实惊人,每一发都惊天动地,将地皮高高掀起,形成一个大坑,被命中的人后果不想而知。好在这种要塞炮只有五门,而且填装速度慢,否则可能会给中哈联军带来不小的损伤。

东西两面战场上各漂浮着一艘飞艇,这两艘飞艇是用来侦查敌人火力的,在其上连接着一根长长的电话线,负责引导的也是炮兵观测手,直接与炮兵指挥部联系。

“150炮群,方位二,炮火延伸三百米,十发覆盖,105炮群,方位11,五发速射……”飞艇上,炮兵观测员报出一个个数据,炮兵接到消息后立刻调整方位、射角,一发发炮弹基本上都能落在目标范围之内,将一门门俄军火炮被摧毁。中华方面财大气粗,比如为了摧毁一门280mm炮塞,竟然足足用150炮群打了一百余发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