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间开的,只要人手够多,用担子挑,都能挑出来。
两边各留一点土挡水,我上炸药,轰隆一声,炸开,水就连上了。
位置高,正常情况下,不怕黄河水倒灌,到那一段入黄河属于顺流。”
李易想着实在不行,就从上面挖,不打洞了。
派出去几万人,吭哧吭哧,很快的。
苏伊士运河挖了十年,挖的人甚至连淡水都喝不上几口,有的人被渴死了。
还有的每天只能吃一点点食物,再干活,累饿而死。
一百九十多公里,十多年。
大唐让人去挖十多公里的路,吃喝都给足了。
挖苏伊士运河的人总是生病,各种病,而且运河很宽。
大唐不需要三百六十多米的运河,也不用那么深。
给足工钱和打好辅助,用不上一年就挖出来,明年能用上。
需要炸的地方,让死囚和流放的人处在第一线,有哑炮让他们去清理。
李易想开了,咱们学人家张九龄,咱也不挪山,不学愚公。
“如此可招当地百姓,当地百姓有庸,一年二十天,免去调,再换二十天。”
李隆基准备动用朝廷的律法,京兆府免了庸调,别处未免。
“我这边的一万多俘虏也送过去,顿顿给他们吃肉。
发告示,愿意去开运河的,一天三十钱工钱。
每天只需要干五个时辰的活儿,包括吃饭时间,每天三顿饭,全有肉。”
李易豁出去了,不就是钱么,这条运河要是修通了,解决了历史性的大问题。
朝廷对那边的控制力翻十倍不止,偏远地区的百姓全能从中得益。
京杭大运河到他那个时候,一段段的还在用着。
而黄河小浪底水库修建的时候,根本没考虑黄河全线通航,之后呢,后悔了,又重新设计。
包括河上的桥的遗留问题,难度不小。
多长时间能够让黄河全线通航不知道,因为有了高铁、高速和飞机。
李隆基微微低头想,然后干脆躺下,示意李易继续给他按摩脑袋。
李易洗洗手,回来慢慢按,人家是病人,照顾一下情绪。
“易弟,此事可行,照那么看,明年有望通航。”李隆基舍得花钱了。
百姓干活那么危险,供三顿饭,给工钱,还有肉吃。
等把吐蕃和突厥全收拾了,要什么没有?大片的土地,重新开始的陆上丝绸之路。
把军队顶到前面去,准备打大食。
先顶着,不着急打,大唐内部抓紧时间搞经济建设。
在突厥和吐蕃的地方多养牲畜,开出新的好田,多种棉花。
然后再等上个两三千,一口气把大食给推过去。
李隆基想着将来的事情,脸上带着笑容,睡着了。
李易继续按摩,力量放轻,现在不能停,一停李隆基就醒了。
门外面王皇后和永穆公主透过窗户看着,二人皆露出笑容。
王皇后小声对永穆公主说:“都说翁婿不好相处,这事在你身上不会有了。”
永穆公主脸红了,但眼中满是甜蜜。
“李郎是做大事的人呢,就是一跟我在一起,就变成那样了。”永穆公主压着嗓子说。
“年轻人嘛,老气沉沉的你受得了?这叫本事,调解心态,和你接触就是带着你玩儿。”
王皇后想得清楚,李易性格很沉稳,跟他交流的时候会自动忽视他的年岁。
只有在跟媛淑接触的时候,李易才变个样子,符合现在的年岁。
媛淑跟李易接触,每天都很开心。
以前学的就是端庄,端庄有什么用?有踢毽子好玩儿吗?
自己还是皇后呢,都在后宫带人一起玩儿,母仪天下那是装的。
“你父皇这是又商量出来什么好主意了,不然不会这般安心,也只有在李家庄子他才真正放松。”
王皇后说着心疼起李隆基,整天操心,还要盘算大臣和世家。
哪个照顾不到了都不行,在皇城中睡觉,晚上总是突然惊醒,还说梦话。
然后才般到兴庆宫,偶尔还是会突然醒来。
唯独在李家庄子,睡得踏实,吃得也香。
关键是不愁、不怕,看突然送来的前方打仗的情报,李易在,李易就处理了。
问大臣的话,大臣左一句、右一句,听着都有道理,最后还要去选择。
大臣再没有房谋杜断。
到李家庄子,李易一个人,解决所有麻烦,他有谋略,更能决断。
像现在,国家大事说着,病了,连太医都不用找,直接给安排好。
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不会看病,也不会玩儿。
“母后,父皇明天能上朝吗?”永穆公主担忧父亲的状态。
“能,李易保证给办妥当了。即便不上朝也无妨,朝中有事,送个信儿而已。”
王皇后现在不操心朝政,庄子离朝堂又不远,像今天一样,传信后再回信,解决了。
永穆公主点点头:“若能天下太平,大家都不用劳累。”
“天下太平不了,大食那边还有很多国家,他们要跟咱们打,不过不怕,李易已经在谋划。”
王皇后还是无所谓的样子,打仗而已。
第九百六十九章 带队参观卖水泥
翌日早,李隆基还是有点低烧,李易不给他吃药。
他喝了半碗浓浓的鸡肉蔬菜粥,吃点咸菜就去上朝了,拎了个暖水瓶和一个西瓜。
暖水瓶中装着淡盐水,西瓜自然就是西瓜,别人都没有西瓜了,李家庄子还能提供。
南方地区的西瓜下来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等过上十来天,京兆府的西瓜下来,正好是李家庄子西瓜罢园。
上朝,群臣说着苏禄那里的战事就位。
“陛下,苏禄引大食、吐蕃出兵,臣以为当呵斥之。”礼部侍郎站出来。
李隆基看他一眼:“不用了,打他即可。”
他果断干脆,呵斥有什么用?你叛就打你,当朕怕你不成?
把朕逼急了,朕让易弟带羽林飞骑过去把你活捉回来,当朕没有杀手锏?
“陛下,臣请多造百石轮船,以利边关。”苏颋站出来,他发现轮船的好处了。
“朕正有一事要说……”
李隆基开始说他的运河开凿,从另一边连接黄河。
……
“此出是蒲津渡,原本有竹索浮桥,现如今以铁索代替。”鸿胪寺丞柳桐在与日本交流团介绍。
他们昨天晚上来的,看过了二十二万多的降户们种植的梯田。
今天一早吃了饭要去壶口瀑布,路过铁索浮桥的时候,柳桐讲解。
“柳君,那是水泥?”阿倍仲麻吕看着桥觉得好用,适合日本。
“混凝土,里面有钢筋、鹅卵石、水泥。”柳桐详细说一下。
“水泥制作之法柳君可熟悉?”阿倍仲麻吕又问。
“不知道,李家庄子保密,蓝田县那里军管,旁人不可打探。”柳桐扫视一圈倭国人。
鸿胪寺的人已经知道李易的意思,不该泄露的秘密绝对不准泄露。
何况他确实不了解水泥怎么制作的,制作水泥的人每一个人只晓得其本身的工作。
倭国使臣们露出遗憾之色,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