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0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店,然后放鹦鹉,别人进去吃饭,听到这一句话,一盘菜的价钱应该翻倍。”

  李成器承认会说话的鸟有多大的吸引力,在长安开店,会有人专门为了听鹦鹉说话儿进店吃饭。

  “大哥可是让登州地方的人挖窖储存冰了?”

  李易说起别的事情,鹦鹉还早着呢,现在不急。

  “说了,会专门挖很多冰窖,我总想吃海螃蟹,大,吃着过瘾。

  冬天的时候,螃蟹倒是能抓到,只是没有黄也没有膏,只能吃壳。

  九月和十岁,渤海那里的梭子蟹说是最好吃,没冰送过来,全臭了,干的螃蟹肉差远了。”

  李成器边说边咽口水,馋。

  他又不能跑海边专门吃螃蟹,只能储存冰。

  “大哥我想到了个东西,用铜垫密封的往复式蒸汽机,先把它造出来,我才敢去碰燃油发动机。”

  李易想吃海鲜,很鲜的那种,不是用冰给冻死送来的。

  是送到地方,里面有冰,但螃蟹是活的那种。

  它的要求就一个,速度。

  从山东那边,先修铁路到洛阳,再从洛阳修铁路到长安,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实际距离要有一千四百多公里。

  蒸汽机一小时如果能跑三十公里,五十个小时绝对能到地方。

  五十个小时,螃蟹死不了。

  为什么要到山东?山东挨着海,同时京杭大运河要经过那条线。

  山东属于大唐的河南道,河南道从来都是重中之重。

  “干什么用的?”李成器不怀疑能不能造出来,他考虑的是用途。

  “我试着做个小的,明天螺旋桨船要下水,大哥记得过来看。

  之前做出来的配重比有问题,重新做了下。

  若可行,明年京兆府水网就不用轮船了,换成螺旋桨的船,速度快。”

  李易皱着眉头说,他对蒸汽火车很愁。

  蒸汽机即便造出来了,铁轨怎么办?

  铺一千四百多公里的铁轨需要多少铁?有那些个铁,造枪炮啊。

  百姓家中的菜刀还缺呢。

  造个小一点的,运载量不大的,铁轨是不是可以用木头包铁皮?

  李成器很少看到李易苦恼的样子,遂问:“易弟,可是有为难之处?”

  “用铁太多,等上几个月,我试着在庄子里造一个儿童小火车,蒸汽的,到时你看了便知。”

  李易想到了公园里的小火车,其实是电的,不过做成蒸汽的可以。

  蒸汽机头的自重和拖载东西的重量,看看小轨道能不能行。

  ……

  隔了一天,李成器和李隆基一家都来了。

  小家伙看到李易,露出疑惑的神色,显然是好多天没见,有点忘了。

  李易也不废话,给大家套上救生衣,去灞水。

  船已经从庄子这边的码头上放下去,王皇后抱着儿子,四个人坐到踏板的位置上。

  船舵在中间,李易控制。

  蹬踏板大家都熟悉,没有了两边的轮子,显得有些不习惯。

  “准备,开始。”李易负责临时指挥。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个人一起蹬起来。

  尾部螺旋桨旋转,船尾泛起水花,初始速度就比所有的船都快。

  即便是轮船也远远比不上螺旋桨的船。

  轮船由于左右两边有轮子旋转,本身就承受水的阻力。

  螺旋桨船的桨在水下,船设计的时候前面是尖的。

  船底的形状也不同,有槽,用来分水。

  四个人快速蹬踏着,船速逐渐提高。

  李易控制的中舵开始不稳了,不是舵怎么摆,船就能够立即改变方向,有个过程。

  “龙舟,龙舟,这是龙舟的速度。”王皇后感觉出来了,赛龙舟的时候,龙舟就是嗖嗖嗖快速前进。

  现在坐着的船,速度和龙舟差不多了。

  龙舟的船狭窄,需要的人多,而且无法长时间保持速度。

  脚蹬的船,显然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

  “好船、好桨。”李隆基如是说道。

第七百四十六章 水果次要军运重

  螺旋桨就是螺旋桨,李易设计的时候一点弯路都没走。

  螺旋桨的计算也是他一点点算出来的,同时给出数据。

  工匠们制作模子的时候,一点点抠,终于把一个模子给弄明白了。

  在传动方面没问题的情况下,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推力是其他桨所比不了的。

  “我庄子的工匠最牛逼,什么五轴联动?什么打印?我需要那么精密吗?”

  李易兴奋了,这速度,在水战中,可以吓死敌人。

  李成器三个大人加上一个孩子,显然无法理解李易在说什么。

  “大哥,我想通了,先不造蒸汽机火车,要造也是造蒸汽机船。”

  李易来了灵感,不纠结铁轨的事情了。

  运输需要的是速度,而逆流的时候需要的是动力。

  明轮船可以提供动力,受力面大,动力转化比低于螺旋桨船。

  若是给上千石的船装上螺旋桨和蒸汽机,黄河到壶口瀑布的一段路,可以节省几十倍的时间。

  长江那就更厉害了,纤夫要改行。

  海鲜可以不吃,水运物流起来,凡是可通行蒸汽机船的河流,将皆为交通重要渠道。

  大家还是不明白啥蒸汽机火车和蒸汽机船,唯一懂的是,李易始终能够拿出来让人不敢想的技术。

  不在乎风向的轮船能随便逆流航行,现在又出了个速度更快的可逆流的船。

  “易弟,造大一点此船,商人会主动交税。”李隆基想到了个好主意。

  商人交税,凭借收据,才可以用这样的船。

  不交,慢慢拉纤吧。

  拉纤不是免费,要给纤夫钱,同样的货物,一船先到,另一船晚好几天才到,所差的价钱估计就把税给补回来了。

  “三郎,用着个运送荔枝是不是就可以吃到蜀地新鲜的了?走汉水,然后用马接力。”

  王皇后到现在都没吃到过新鲜的荔枝,她想到的就是蜀地的荔枝。

  历史上杨贵妃吃的就是蜀地的荔枝,不是岭南的。

  岭南的荔枝即使用八百里加急也来不及。

  蜀地的荔枝,两天,可以飞骑送达。

  “嫂嫂,吃荔枝容易,我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荔枝保鲜二三十天。”

  李易想到了重要的事情,之前储存东西采用蜡烛消耗氧气的方法,但二氧化碳存在,同时乙烯也产生。

  但还有办法,保存荔枝就是控制荔枝的生长反应,让它处在休眠状态下。

  “啥好办法?”王皇后瞪大眼睛,小家伙很有默契地一起瞪眼睛。

  换个人敢说把荔枝保鲜二三十天,王皇后一脚就把人给踹水里去。

  “笛膜、冷藏。先用笛膜把荔枝包裹严实,然后装在罐子里,外面放冰块。”

  李易把他能像到的办法说出来,成本高,却比使用快马运送钱少。

  笛膜是苇子里剥出来的,冰块再贵能贵到哪去?

  王皇后眨眨眼:“笛膜包上用冰镇?”

  李易点头:“对,许多水果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比如香蕉。”

  李易说着直咽口水,当然,他想吃的不仅仅是香蕉。

  他没有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