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4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儿他能吃,吃烤鸡肉的串,还有拆骨肉的串儿,只要不带筋头儿就行。

  所以现在他吃的是面条,方便面的面条。

  他用个小叉子挑着慢慢吃,对他来说,所有的食物都是一样的。

  等烤好的第一串鸡肉串被撸下来放到他面前的碟子里,他把叉子一扔,伸手去抓。

  抓起来正好是温的,他小手抓着,突然转向李隆基:“欺,欺!”

  李隆基微微一顿,接着用最快的速度跑过来,弯腰低头张嘴,把那一小块鸡肉吃到口中。

  “咯咯咯~~”小家伙显得很开心。

  李隆基仔细地嚼着鸡肉,咽下去,用手背擦一下嘴儿,亲亲宝宝的脸,跟宝宝一同笑。

  他的眼圈红了,他有那么多的孩子,第一次有一个孩子这样给他东西吃。

  宫女和太监照常忙碌,却知道,太子的位置定了。

  不用李东主打辅助,太子位置谁都抢不去。

  “欺,欺。”小家伙又抓起块鸡若给王皇后。

  等王皇后吃了,他才自己抓着肉吃。

  “你不给我一口啊?”李易一副受伤了的样子瘪着嘴说。

  小家伙看看他,咯咯咯笑,把一块鸡肉直接怼到李易的嘴上。

  李易赶紧张开嘴,吃掉肉,用脑门顶顶小家伙的脑门。

  小家伙上瘾了,自己吃一点,就给别人吃,递给郭子仪。

  郭子仪单膝点地,一副配合着高度的样子吃了小家伙送给他的一小块肉。

  李易背着手拿着几串肉去看压力井,后面小家伙给宫女太监们肉的时候,宫女太监都是跪着接。

  过来吃串儿的百姓不知道,这一刻,有一个位置确定了。

  吃了人家小家伙给的肉的宫女和太监的站位都变了,他们不管别人了,八个人、八个方向,把小家伙包在其中。

  郭子仪伸手要过李隆基手上的枪,半蹲在小家伙的前侧位。

  “海,海。”小家伙想说水,发音就变成了海。

  李易一直未回头,走到压力井的旁边,伸手让别人给他,他压了压,感受抽水的力量。

  “行,现在地下水很充足,凭借现在的压力井,抽不干的。晚上蚊子多,没有抹花露水?”

  李易吸吸鼻子,没有闻到花露水的味道。

  “花露水太贵了。”站在旁边的人小声说。

  “打肥皂就行,别洗太干净。”李易给出个办法。

  “李东主,这地明年能种棉花吗?”站在旁边的人问。

  “不能,只能桑麻改棉田,其他的地还要种粮食。”李易否定。

  “可是有的人家就私下里改了,准备种棉花。”这人说道,告状了。

  “谁家?跟我说,我收拾他。”李易直接问,不耍官腔,他就有能力收拾人,何必玩手段。

第六百六十二章 摊租入亩京兆府

  “给老夫查,看谁家把粮田种上了棉花。”

  李易晚上和李隆基一行回庄子后的第二天,户部尚书毕构得到李隆基的通知,在办公室里拍桌子。

  户部的人忙碌起来,核对册子,出外寻找种棉花的土地。

  眼下已过了种植棉花的日子,棉花早在两个月前种下。

  想多种棉花的人在间苗的时候把应该扔掉的苗单独挖出来,再挪到其他地里。

  有人聪明,看到朝廷政策好,需求量大。

  便想着多种,多种出来哪怕朝廷不收,自己留在手中想来也会有大用。

  这等人皆为家中土地多者,地按照实授来收租。

  有人家兼并了其他人的田地,实授的租子交,后买的地不交租子。

  而各种原因把永业田卖了的人,依靠口分田交租,或干脆跑了,成为逃民。

  如李家庄子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大部分属于没有土地的人。

  原本被兼并的土地会种粮食,种出的粮食多,自然要卖,整体上京兆府用粮保持稳定。

  种上棉花,整体粮食收入减少。

  若不控制,大家看到种棉花比种地赚钱,改粮田而种棉,到时候无粮可吃。

  户部出手去查,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毕构跑到李家庄子。

  “小易,触目惊心啊,你猜有多少地种了棉花?”毕构喝闷酒,桌子上是凉菜。

  “比照京兆府种植棉花的亩数总量,粮田种植,有四分之一?”李易想一想,给出个数据。

  “你是如何知晓?”毕构露出惊讶的神色。

  “间苗的成活率不高,他们本身种的棉花间苗后立即种,从其他人手上取来或低价买来的苗回去种了容易死。”

  李易说出他怎么分析的,棉花是播种,非要给改成插秧。

  关键是不能使用移苗器,又不是专门育苗栽苗。

  “对,即便如此,粮田也被侵占许多。眼下拔了棉花,再种植其他东西,时间来不及。”

  毕构苦恼,现在一说李家庄子让干什么,百姓们立即认为有利可图。

  李易陪着喝一口酒:“既然已经种了,户部派人管理,地里的棉花从现在起,雇人照看,没收。”

  “是该没收,同时罚他们多交租子,他们的地多,所交的租子少,土地兼并使户部收的租子开始下降。”

  毕构下决心,罚,顺便为户部多赚租子。

  李易低头沉思,似乎在下什么决定,等他抬起头后,看向毕构:“老毕,我有一个主意。”

  毕构放下酒盅,严肃地看着李易:“大事?”

  “一般大。”李易轻轻点头。

  “老夫可承受得起?”毕构心虚了。

  “现在不行,待过段日子,行。”李易微笑。

  “你说。”毕构深呼吸。

  “清查大唐土地,按照亩数收租,没有田地的人不收任何钱。”李易把摊丁入亩抛出来。

  实际上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两税法其中的一条正是摊丁入亩,不过却多收了一个户税。

  若没有那个户税,便是摊丁入亩,很好的政策。

  毕构定定地瞅着李易,一下一下咽口水,他终于知道啥叫‘一般大’。

  按照李易说的来,要碰多少人的利益?

  “先期一定要交租子,不可以折算成钱,不然百姓到收获的季节会低价卖粮筹钱。”

  李易接着说如何收‘税’,要求收钱,丰收的时候便是商人压价的时刻。

  毕构缓缓摇头:“难啊,有田多的人会反对。”

  “可以办到。”李易笃定,朝廷办事,下决心,没问题。

  现在不是宋朝,没有庆历新政那乱七八糟的事情。

  也不是王安石的保马法和青苗法那般坑。

  直接一步到位,摊丁入亩。

  “地方上的官员很可能在清丈田亩的时候虚报、瞒报、谎报,尤其是上田、中田、下田。”

  毕构居然直接想到了怎么摊丁入亩,把田地分好坏。

  李易摇头:“只要朝堂上稳定,下面的事情好说,陛下意志坚定,有羽林飞骑和十六卫在。”

  “等一等,等税收的事情推下去之后,在着手此事。”

  毕构怕两个大事一起推,最后一个都干不好。

  “可以先在京兆府试行,京兆府好用。”李易对京兆府是越来越喜欢了。

  什么事情都可以从京兆府开始,在羽林飞骑和十六卫的眼皮子底下,谁敢不从?

  毕构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