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1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城的时候要亮身份,现在说自愿,最后哪个没同意,将来……

  “去吧去吧,早知道不到皇城了,竟然只是到村子里,可惜我等的才华。”

  问话的人摇摇头,无奈地去找村子的名字,选一个。

  考生一年等一等,人数过千,村子不够用,几个人选一个。

  选好,开始领东西。

  官服,他们属于流外官,穿黄色的衣服,不是明黄色,是土黄色。

  所有的流外官都是一种衣服,连流外也算不上的小吏,还是穿土黄色的衣服。

  除了衣服、鞋子、帽子,还有一个行李包。

  行李包中是铺盖、文房四宝、一缗钱、一竹筒茶叶。

  这些就是朝廷给他们的东西,他们休息一天,明天跑去上任。

  三天之内必须到地方,不然算他们拒官。

  那个东来兄选择了蓝田县的两坡村,他姓王,名旭,字东来。

  两坡村顾名思义,有两个大坡,再向南进秦岭了。

  村中有三条河,两个大坡各有一条小河流下,另外一条是灞水支流。

  他和夏灏、柴保泓、朱安三个一起选了两坡村。

  四个人抵达,拿出来文书给村正陈墨看。

  陈墨很热情,别看对方是来配合自己村子工作,却都是考科举的人,有才华,即便暂时没考上。

  喊上村民收拾出来四间空房,又搬进去简单的家具。

  送来柴火、陶锅、砧板、菜刀,还有油盐和米,以及一条腊肉。

  “吃菜的话,看谁家里地的菜好,自己摘,晚上怕有蚊子,点蚊香,李家庄子的蚊香。”

  陈墨对四个学子说,又告诉四个人晚上有个宴席,为他们接风洗尘。

  等村正走了,四个人开始发懵。

  “还要自己做饭。”柴保泓露出为难的神色,他不会,从来没做过饭。

  “好做,把柴火点燃,放进炉灶中,上面的陶锅里加米煮,菜一起放进去煮,也可以加点油在陶锅中扒拉菜,熟了就吃。”

  朱安一副他懂的样子,哪怕他也没做过饭。

  王旭和夏灏点头,他们同样看过别人做饭,有印象,火镰会打火,以前打火玩学的。

  晚上村中的族老和村正一起陪四个人吃饭饮酒,四个人吃得倒是很舒服。

  吃完饭,各自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坐在桌子前发呆。

  他们有一些兴奋,第一次当官,好日子来了,只要政绩好,还能继续往上升。

  陛下亲点的官啊,离长安那么近,能得到陛下的关注。

  “明天我要……问问村正有什么活儿。”

  夏灏酒劲上涌,从桌子前到榻子上躺着,嘟囔了一句,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四个人起来,自己找水洗漱,找来柴火,开始点火做饭。

  “走水了,走水了,快来救火……”

  一刻钟之后,有村民看到四个人挨着住的地方浓烟滚滚,扯嗓子吆喝。

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来上任怎般干

  半刻钟过去,带着水跑过来的村民们纷纷散去。

  “没事儿,连火了。”村正陈墨说着。

  灶在外面,烧火的时候柴火也在外面。

  四个人用一个灶,搬到灶旁边不少柴火。

  大部分是松树枝,村民用耙子上山耙的。

  在外面晒干了,烧火很好用,煤现在舍不得用,打煤坯和运煤费劲。

  炉灶需要用烧火棍一点一点往里凑柴火,灶口的位置有时候火就出来了。

  四个人抱柴火放到灶旁边的时候,本就有零碎的掉下来。

  一把一把抓柴火向炉灶中凑时,每一把都往下落。

  结果灶口火一连,他们抱的松树枝全着了。

  四个人各种扑打,浓烟升起。

  不是什么大问题,村民们回去继续吃饭。

  去年跟李家庄子合作种大棚的贫困人家给送来大肉包子。

  去年之前贫困,大棚蔬菜一卖,他们有钱了。

  从李家庄子买的手动磨面机,村子里谁家想磨面就借去用。

  整个村子,不,整个蓝田县,所有百姓家中现在都是一天三顿饭。

  李易重点关照的村子,如今不存在贫困户。

  即便家中没有什么劳动力的,李家庄子也会租借对方的地,给的钱多。

  选蓝田县村子当官,是考生们抢到手的,全以为蓝田县发展好,便会有政绩。

  他们现在并不知道,政绩是要求让当地百姓收入增加,有比例卡着。

  四个人觉得庆幸,吃着粥、包子、咸菜聊天。

  “多亏选在了蓝田县,一早能吃到肉包子。”

  柴保泓脸上一道又一道的黑色痕迹,在那感慨。

  “村民们好,告诉我们以后不用做饭了,他们给送。”

  夏灏用粥把包子送下肚,露出笑容。

  朱安吃口咸菜:“看到百姓日子好过,身为官员,我心中踏实。”

  “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吧?我们刚来。”东来兄说了句实话。

  “我们来,百姓会更好。”朱安目光坚定地说道。

  吃完饭,他们收拾收拾,带上没洗的碗去找村正。

  一个是问事情,另一个是还碗。

  村正在自己家呆着,没有村委会。

  有什么事情了,陈墨会敲竹梆子。

  村民一个院落挨着一个院落,有地也不会把院子建在自己的地旁边。

  聚集在一起住,有事情能够互相照看。

  村正家有两进的院子,是村里最有钱的人家,过去是,现在不是了。

  姓陈的在村子中最多,陈墨算是主家,有读书人,他父亲当过县里的文书。

  陈墨识字,能写会算,被村民选为村正。

  县里根本不敢给选别的姓的人当村正,会出问题。

  像渭南县村子的村正没有根基,属于特殊情况。

  四个人找到陈墨的时候,陈墨在喝茶水,看一眼他们送来的没洗的碗,没说什么。

  给四个人倒上茶,陈墨出声:“在村子里,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招呼人即可。”

  “多谢陈村正,村里的百姓淳朴,我等十分感激。”

  朱安站起来施礼,其他三个人同样行礼,这种交流他们会。

  陈墨还礼,大家重新落座。

  “村正,我四人干什么活儿?可有账目要算?”柴保泓看着陈墨要当主簿。

  陈墨看他一眼,脸上带着笑容:“没有什么账目让人操心,庸和调取消了,感谢陛下。

  租子等收割打下谷子各家拿过来,称好,送去县里。

  眼下倒是听李家庄子主簿的话,大家赚钱的时候按照比例分出来一点,村中多了个公积公益金。”

  “那这个公积公益金我们就管了。”夏灏立即接过话,很认真,一副想为村民办事的样子。

  “也好。”陈墨笑容不变,点头答应。

  他起身去取账本,公积公益金在他家放着,谁交了、一共多少钱,有账可查。

  片刻后他抱一摞本子回来,轻轻放到桌子上。

  “诸位看看。”说完陈墨端起茶碗慢慢喝。

  四个人好奇,村子里的账咋这么多本?

  翻看,看到的是‘记账凭证’‘项目公积公益金’‘借方资金’‘贷方资金’‘对应表格’,等等。

  上面有数字,一页一页翻,没看明白。

  再去看别的本子,那就是‘两坡村缴纳公积公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