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5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过来,偏偏不管,学子赶路的过程可以看看沿途的风土人情。

  看人家李白,拎把剑敢到处溜达,没钱了也不怕,路过个小店什么的,给人家写首诗,就有饭吃。

  而王维还会画画,他到小店的时候给人家……钱。

  他的队伍人多,一首诗或一幅画,人家不会答应的,小店承受不起。

  “娘,休息一下,不能太拼,要慢慢养。”

  李延承跟丈母娘说话,亲未成,不过他和秋小娘住一起了,得喊人家娘。

  他给做的车,‘老妪’手上有控制开关,不开的时候自己在里面推着走,走不动缩腿一坐,开车回家。

  作完手术,目前属于康复期,好多年没走过路了,得一点点适应。

  像婴儿学走步的车,只不过加了蓄电池和传动系统。

  之前看着苍老的人,此刻年轻了二十岁,康复锻炼时特别认真,她想走,更想跑和跳。

  她不需要别人鼓励,别人反而总得劝她歇歇。

  “好好,去前面的亭子。”李延承岳母点头,收起腿,双手操作,小车嗖就开走了。

  “露儿,跟上。”李延承招呼下秋小娘。

  秋小娘上车,上自行车,双人自行车,两个人蹬着追赶。

  这种自行车不用李易出图,工匠自己就琢磨出来了。

  甚至有并排的双人自行车,两个前轮,中间加联动装置,骑的时候要转弯,两个人要么一起转,要么一个人主动控制。

  二人中间能坐个孩子,在李易时候叫亲子自行车。没啥用。

  不如挎斗自行车,遇到紧急情况,一个人操空方向更安全。

  进到亭子,一群小孩子在此玩耍,他们玩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小寒天冷穿厚衣;你拍二,我拍二,软糯地瓜两角贰;你拍三,我拍三,池塘碧水映云天……”

  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孩子在那拍手,这个孩子说话总说错,却依旧开心地跟着学。

  “这孩子学得真快,东主神医呀!”

  李延承岳母认识小孩子,过来卖人参的孙鹿的儿子孙故恒,天聋地哑。

  “娘,此乃庄子传统,婴儿出生后学走路和学说话,大孩子会组织小孩子在宝宝醒的时候在旁边玩耍。

  宝宝困了、饿了的时候再离开,故此庄子的宝宝学走路和说话的速度快。

  始终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氛围中,宝宝愿意走,哪怕爬也想跟其他人一起玩儿。

  说话则是听多了要模仿,开口音最好学,等再大一大就在庄子里上托儿所。

  宝宝白天扔在托儿所没问题的,家长去工作。

  故此东主在努力推动全大唐的幼儿园,孩子早一点跟其他孩子接触,对于身体发育就越好。

  京兆府、河南府都是这样。不然总是抱在怀里,也不怎么说话,孩子走路晚、说话晚。”

  李延承在旁边慢慢讲解,庄子里的常规操作。

  他丈母娘高兴:“不愧是进士及第,懂得就是多。”

  李延承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突然发现有三辆碰碰车过来:“娘,千万别提进士。”

  ‘老妪’扭头看去,笑了:“不提,不提,跟他仨比,天下无人了。”

  “太好了,在一起,不用多跑路。”

  碰碰车进亭子,青黛小丫头开心,她过来看孙故恒,还要去看‘老妪’,现在省事儿了。

  ……

  “天冷啊!一片雪白。”

  灞水李家庄子,一群人跑这里来了,洛阳下一点雪,全化了。

  众人想看雪,那就回长安,长安这厢有雪。

  卢怀慎高兴,长安城有四十个坊改造完毕,大家用上暖气,换上双层的玻璃窗。

  “在哪过年?”宋璟需要提前安排,过年有过年的仪式。

  “既来之,则安之。”李隆基选择在长安,洛阳外面没有雪。

  庄子里有雪和冰雕,人为弄出来的。

  眼下的雪人更真实,他想去看看改造完的坊,问问百姓好不好住。

  他决定,别人去安排一应事宜。

  张家村子的人高兴,他们的孩子跟着李易走。

  李易到洛阳,孩子们跑去洛阳庄子读书,每旬放假的两天,乘火车回家。

  放寒假,提前回来,心却总在洛阳。

  李易一到灞水庄子,孩子们把洛阳给‘忘’了。

  张家村子的人口多了,他们有闺女的不往外嫁,只招上门女婿。

  娶媳妇儿更不可能出去给别人当上门女婿,跑人家作甚?

  招的上门女婿待遇不低,尤其是情感上的,当自己家人看待,不受气。

  张家村子说了,村子里的闺女跟李家庄子学习,知道许多秘密,故此无法外嫁。

  别人一听,有道理啊!于是把儿子送过来,但孩子姓跟男方的。

第两千九百零六章 来年成亲街坊闻

  张家村子对外十分宽容,不需要上门女婿改姓,亦不须孩子随母姓。

  因为他们足够强,有进士,好多。

  村子如今人人能写会算,而且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工匠技术也不差。

  父亲姓王,孩子就姓王,介绍的时候,人家会说这个是灞水张家村子张谨欢的儿子。

  说某某地方王姓的,别人不认识,低看一眼,一说灞水张家村子谁的儿子,必须高看。

  人家是要才有才,要财有财,背后靠山大着呢。

  翌日,众人在华清池泡的澡,中午回来去逛街。

  “易弟,何日成亲?”李隆基着急了,你快点,然后咱们出去旅游。

  “明年陛下泰山封禅后如何?正好天气暖和。”

  李易考虑得要孩子,永穆公主、小兰和自己年岁大了。

  有观念的,出家无所谓有没有孩子,比如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

  永穆公主陪伴了九年,到明年是十年,其实还年轻。

  不同时代的人思想不同,别人十八九岁就有孩子了,永穆公主也想要一个。

  大家都害怕,若李易无子,天啊!感觉比王皇后还严重。

  “先成亲,再泰山封禅,不,好几座山全上去。”

  李隆基不同意,我等你成亲之后跟祖宗们吹嘘呢!

  告诉祖宗们,我把闺女嫁给谁了,看我选的女婿,哼!

  “三月份,到时所有的电视机、发电机等东西全就位。”李易明白。

  “好,闻恬何在?”李隆基颔首。

  “先一步去这边东市的闻恬兰香阁了,带了好几个小机器人。”

  李易指指前面,走的路前方便是东市。

  天上有无人机,周围是小机器人,有在地上推着的,有被抬起来的。

  它们需要负责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带着枪。

  李易怕死,从到大唐的时候便警惕警惕再警惕,第一个闻恬兰香阁,对面就是羽林飞骑的楼。

  吐蕃和后突厥都认为把自己这些人拼死,干掉李易也值得,可惜,没有机会。

  此刻羽林飞骑就列队端着枪在两边观察每一个窗口,已经要求了,不准开窗户。

  倒是路边的商铺可以正常经营,因为这个角度小机器人处理起来容易。

  “这个是夷商的铺子?去看看。”

  李隆基溜达着看到有个外来皮毛和宝石的小店,推小机器人往里走。

  郭子仪带着挑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