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鹅,鸡吃的草相对少,等河开了化,鸭子放进去吃东西。

  至于鹅你把鱼虾剁碎了鹅才吃,在水中的时候家鹅不会捕食鱼。

  但和鸭子一起放养,鸭子吃,鹅看到了,偶尔也会吃一点小虾什么的。”

  李易继续给讲解,庄子中的大鹅有时就喂一点鱼骨粉、河螺连着肉一起粉碎的东西。

  鹅会吃,丝毫不拒绝,还很爱吃。

  跟着鸭子一起在水中漂,鸭子各种逮鱼,鹅就学会了,大的它们没法吃,遇到很小的,也要尝一下。

  若是养的鹅,没有鸭子,扔一堆小鱼小虾,鹅就看着,不碰。

  和散养的走山鸡与养殖场的鸡差不多。

  走山鸡,蛇小一点都想吃,什么蜈蚣了、毛毛虫了,逮到保证吃。

  甚至蜻蜓飞得低一点、慢一点,鸡也能给叨下来。

  养殖的鸡看到后会躲,害怕。

  李成器继续牢记,在他看来,此事亦是学问。

  “告诉他们,卖,草长出来,河水暖和,就大量鸭苗和鹅苗给他们。什么时候水暖和,问庄子里的鸭子。”

  李易说到后面笑了。

  宋德跟着笑两声。

  “鸭子怎么问?”李成器纳闷。

  “鸭子什么时候自己去下水,就是水暖和的时候,春江水暖鸭先知。”李易给出答案。

  李成器:“”

  突然想起个事情,觉得李易不一定会,于是问:“易弟可知坊间鸭子怎么孵蛋?”

  “给鸡,庄子里若不是鸡以后有用,偶尔还叫孵一孵,就全用人工孵化了。”李易随口说。

  李成器再次:“”

  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消息,居然

  宋德在旁边缓和一下李成器的郁闷,说道:“东主说了,孵化的时候鸡鸭长时间不动,吃东西费劲,就会变瘦。

  鸡还好一些,鸭子喜水,总是不能下水,毛都不好了,鸭子心情也不好。”

  “我知道。”李成器更郁闷了。

  另一边的学子,有一个念的,其他好几个在抄,早上没吃饭,三十六计的字数不少呢。

  食堂说给送饭,他们不要,怕吃饱了困,影响速度。

  四十二个今年要参加科举的学子里选出来的人,别人想来不行。

  李东主写的东西,想抄得排队,看地位,不然没资格。

  李易这边不管大哥了,让大哥自己去转悠,他回院子写三国演义。

  李成器背着手溜达,看别人干活,看休息的大人努力识字,看魏知古的马车过来。

  “魏尚书,你这是病好了?”李成器迎上去,堵在灞水桥的这边问。

  他警告,你要是觉得病好了不能死,可能不生病也会死。

  这里是你可以随意来的地方?

  魏知古下车,没穿官服,他苦笑一下,对李成器说:“臣实在是没办法了,想问个事情。”

  “你在兴庆殿问不可?非要亲自前来?”李成器对这个解释不认同。

  说好了的,以后有什么事情要先通过三弟,由三弟或自己来问,其他人不要往庄子跑。

  倒不是说易弟不能见人,实在是你们有朝堂政事,一跑岂不是耽误时间?对,就这个说法。

  “眼疾,个人的事情,最近看东西模糊,近了看不清,问问能不能治。私人求医!”

  魏知古说着挺挺胸,怎么滴?我以私人身份过来看个病还不行了?

  “不是有水晶的东西可看么?”李成器知道,按照易弟说的就是花眼,有放大镜,用水晶制作的。

  “过来看看。”魏知古不想用那个东西,拿不回家,朝堂上准备了。

  “等着,我去给你拿几个,你试试。”李成器依旧不放魏知古进去。

  他转身去取东西,陪着他的一个宫女和一个太监堵桥。

  片刻后李成器回来,手上拿着一个大盒子,还有一本书。

  盒子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眼镜,有单独镜片的,有两个放在一起的。

  “魏尚书,对着书试一下,左右眼睛一个一个试,试好了我给你调整。”李成器指着那些单独的镜片说。

  魏知古内心是抗拒的,但还是照着尝试,一个个换,最后确定两个镜片。

  李成器把这两个选出来,拆个竹子制作的眼镜框,换上去。

  “再看看。”他把眼镜递给魏知古。

  魏知古往耳朵上一戴,点头:“好,这个好。”

  “行,你走吧。”李成器赶人,给你一副花镜。

  魏知古攥了下拳头,要不是不敢打、打不过,他想动手了。

  其实主要是打不过,不然打你宋王几下子,因为这事,陛下难道还要杀头?

  “臣,臣还有一事想与李东主当面说。”魏知古说道。

  “没有,你没有,赶紧走。”李成器摇头,不行,有事你去跟我三弟说,就知道你来问什么办法。

  眼花是另一个借口,你看你选的镜片,度数都不大,当我不明白?

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一法钱万铢

  魏知古站在那里不动,强调:“大唐百姓之重事。”

  “对,魏尚书赶紧回去开朝会。”李成器点头。

  “水利之事。”魏知古又补充。

  “魏尚书还不立即召集工部官员开会,庄子不管大唐水利。”李成器依旧有话堵。

  “李易庄子一压一压的那个井,钦天监说今年会旱,庄子上的井好。”魏知古说出具体事情,要技术,压力井的技术。

  李成器这次没急着赶人,他思忖几息,道:“魏尚书回去,下午本王回宫里后与你说。”

  魏知古:“我想当面问。”

  李成器不出声。

  “也罢,老夫这便走。”魏知古拿着花镜,上车转头。

  李成器专门跑到了压力井那里,风车已经撤下去了,不连续抽水制冰。

  压力井依旧每日有人使用,开春后即使不连续有水流动,也不会结冰。

  由于密封不好,当井隔半个多时辰不使用,里面的水会渗下去。

  再使用时需要拿一盆水倒进去,来回压一压,空气排掉,就又有水被抽上来。

  厨房的人刚推走两大桶水,李成器站在那里,一下一下压,看着水呱呱流出。

  “易弟说这井是为了不让孩子去敞口井取水而专门制作,魏知古要它作甚?”李成器似乎是自语。

  留下来的宫女金菊说道:“想来魏尚书同样怕孩子掉进去。”

  紫玉反对:“不可能,大唐的井,只有庄子才有这种,都改了?”

  “那你说他要井干什么?”金菊问紫玉。

  “说不定是哪个有钱人喜欢,走通了”

  “住口,魏尚书也是你可编排的?”李成器等紫玉一眼。

  他继续压着,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早知道问一下魏尚书就好了。”李成器松手。

  午饭的时候李易出现,厨房午餐住打酸菜、白肉,用大蒸锅蒸,而不是煮和炖。

  五花三层肉放到一个个大盒子最下面,加上姜片和几个八角,上面是酸菜,倒水,盖上蒸。

  蒸好的酸菜不酸,而且汤是清汤,同时肉丝毫不腻,比煮的好吃多了。

  其实最好的是那个汤,爽口,跟夏天的冰镇冷面汤似的。

  往饭里一泡,虽说对胃不好,吃着却过瘾。

  李易装一碗,选择吃馒头,他若是打饭,保证会泡汤。

  “方才工部尚书魏知古过来,眼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