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3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叫一般。

  “刚柔你怎么对这个姓氏……”张九龄纳闷,多布干·莫迪而已,你笑什么。

  “没事没事,我说他怎么要反抗呢,多布干·莫迪,不错,是个人物。

  我现在考虑到如果培养他的话,他最后会不会立国,然后在内部不稳的时候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从而领兵打大唐?”

  李易抬头望着天棚说,说完继续嘎嘎笑。

  “借他一百个胆子,蕞尔小国,也敢言战?”李隆基冷哼一声。

  李易脑袋一下一下点着:“对,蕞尔小国。以后大唐贸易过去,会遇到战争,我们不打别人,别人却想打咱们。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呃~!其实咱们去贸易,对他们来说属于一种伤害,咱们以技术卖钱,他们提供原材料。

  如果咱们需要大量的粮食,他们上层阶级为了享受,不会管

  李易认为贸易本身就是战争,得看需求什么,粮食的贸易战会引发战争。

  “他们不管了?”苏颋再次提醒。

  “多布干·莫迪是那般打算,能不能做到还不一定,真的带人跑路成功,到新的地方难道那么好立足?

  最后他们还要过来跟我们交换东西,他们凭借自己其他的本事生活,远比不上跟大唐换东西赚钱多。

  再看看,多了解,实在不行让他们专门当翻译,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其他地方的语言有不同之处。

  跟大唐各地的方言一样,他们的家人可以接出来,到大唐也行。

  咱们专门成立学校,培养学员学习别处语言,随船翻译。”

  李易不认为对方跑了就断掉大唐的线,一旦享受到贸易的暴富,又怎能收手。

第两千一百六十三章 国乱民苦罗恩意

  多布干·莫迪不知道房子里有很多监控,他继续说着,又让人给搓背。

  那些人被他画的饼迷住,等着换东西赚大钱,回去后到另外的地方居住。

  再买属于自己的奴隶,自己整天不干活,尽情享受。

  李隆基又看几眼,别人搓背,不看了,转身去另外的房间。

  鸿胪寺的人留下,听着,关键的内容记下。

  “喝口茶水。”毕构看李易。

  “好!”李易答应,摆工夫茶,给大家喝分杯的。

  大家晚上睡不着觉就找老毕,跟自己无关。

  “当地百姓竟然不懂得反抗,可怜可悲可叹。”毕构喝一口茶,感慨。

  “被打的,叫其他地方的人征服。如匈奴、鲜卑、羯、羌、氐。”

  李易举个例子,咱们以前也有的地方地位低,打不过人家啊。

  “并不同,至少还有人在反抗,并最终打败其他地方,由是南北朝。”

  宋璟不认同,咱们跟他们岂能一样,他们不懂得反抗。

  李易分茶:“确实如此,眼下当地小国比之南北朝之前更甚。”

  “多,多到我们不知道他们国家的名字,或许刚知道,转眼变了。”

  苏颋没听过释波这个国家,他看李易的样子,显然也不晓得。

  多到连李易不清楚,就能猜出来有数量多到何等程度和混乱。

  李易暂时不加水了,拿起炮制好的杏仁吃:“越打越穷,越穷越打,苦的是百姓。

  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乃为百姓之福,如大唐。

  当军事实力稳固,经济建设才是稳定国家的重要策略。

  尤其内部腐败,必须杜绝,坚固的城池从来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他给大家上课,不停地强调腐败问题。

  “故,好战必亡。”宋璟找到话题,他就想削弱将领的权力。

  “有的战争能赚钱,比如咱们需要的石油,咱们大唐这点好挖的品位不够好。

  外面有好的,同时还容易挖,带回来咱们加工成产品卖回去。

  一百船的石油运过来,一船的石油产品都用不上就足够换。

  比卖玻璃、镜子什么的长远,石油变成的东西,大唐百姓能用上。”

  李易反驳宋璟,谁说我打仗费钱?

  何况吐蕃不打行吗?人家打你。

  后突厥多猖狂啊,总是进攻咱们,咱们的兵守着,难道他们不吃饭?

  东北的地方你是不知道他们正在努力发展,渤海国那谁快死了吧?

  反正给他拿去药了,遇到对症的可以吃。

  你看你吃的大松子,哪来的?

  宋璟不高兴了,低头用指甲抠松子。

  张九龄打圆场:“石油提炼出来的煤油、柴油点灯方便。待数量多时,大唐百姓家家可用。”

  “当找地方建炼油厂,附属产品许多缺少技术,材料的提升也是技术因素。”

  李易顺着话说,等油多了,蒸汽机可以淘汰,换成内燃机。

  寻常百姓不能买去用,租没问题。

  继续修路,好走车。

  众人就着未来贸易及发展的事情聊起来,有对比,对比战乱中的小国,自己的大唐才好。

  ……

  翌日,雨果然没停,甚至还大了。

  大朝会开,李隆基主要为感受下大唐的繁荣强盛,群臣挑好的说。

  李易在医院,没去,下雨有棚子难道就不难受?又潮又冷的。

  医院里有作了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有的拆了线,能够正常走路。

  李易不敢给放出去,必须彻底康复,才能继续干活。

  现在观察,顺便开导他们,告诉他们有工钱,拿一半的工钱。

  吃饭也是在工地上吃的,同时在干活的过程中就有炎症出现,工伤。

  李易只能如此安慰自己和别人,他没办法,不给工钱百姓能愁死。

  不全给是怕有人以此来偷懒,把自己弄出病,养着病拿钱。

  “李郎,罗恩昨天晚上回来。”

  李易转一圈,休息的时候永穆公主找来。

  “罗恩?”李易思考的模样。

  “给石瞎子村里修路那个。”永穆公主提醒。

  “哦哦哦!”李易想起来了,对,有这么个人。

  “他……有事情?”李易又一次反应过来。

  罗恩找玉真公主过夜,不至于让永穆公主与自己提及。

  “他说他想到了一种修路的好方法。”永穆公主果然有事情说。

  “他?修路方法?”李易连续两个语调上扬。

  修路有工匠负责,从古至今修多少年的路了?他能想到好方法?当匠人傻?

  “不会是抢功吧?”李易考虑到工匠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想法,往上报。

  这个该是谁的就得是谁的,工部会得到奖赏。

  工匠因此可获得提拔,拿好处,看功劳大小。

  朝廷的人不傻,官员抢功,以后工匠不出主意了。

  “应该……不是……吧?”永穆公主并不能确定:“他说趁下雨的时候,直接把水泥和沙子往路上抹,再翻一翻,压一压就成路了,速度快。”

  “不是,不是抢功。”李易确定了,绝对不是。

  “能看出来?”永穆公主好奇,怎么如此笃定?

  “工匠又不缺心眼,怎会出这等馊主意?是他自己所想,没错。”李易笑了。

  “啊?不行?”

  “水泥修路有配比,雨水怎么配?加上路面的泥土,混合起来……

  他能够动脑筋,值得鼓励,不过别打水泥的主意,别处不够用。”

  李易觉得不可以太过打击人,人家不容易。

  永穆公主眨眨眼睛:“他还说,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