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1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功亦不可得。

  “是你在看着我吗?”金城公主想着,望天棚的眼睛喃喃道。

  “奴奴,我有点冷。”尺带珠丹顺金城公主目光看去,不由得哆嗦一下。

  俗语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孺子弱也,失母则强。

  尺带珠丹的母亲做到了第一点,她帮着尺带珠丹东征西讨,可惜操劳过度,没等尺带珠丹长大就去了。

  尺带珠丹也是在失去母亲之后快速懂事儿,依赖着乞力徐继续稳定吐蕃。

  内部矛盾在兵力无法胜出事,必须通过对外战争来缓解。

  就在他以为找到了好办法时,一次次的战争失利到来。

  然后内部矛盾似乎也缓和了,自己往奴奴的宫里一呆,无人敢觊觎自己的位置。

  全因为那个叫李易的人,他为啥总算计吐蕃?

  “喝汤,这天啊说变就变,听说天竺那里倒是温暖。”金城公主为尺带珠丹舀汤。

  她没说错,山挡着,暖湿气流过不来。

  吐蕃很少有特别暖和的日子,穿过山路到另一边的天竺,温度高了。

  眼下还属于地球整体天气变暖的状况,至少吐蕃可以种麦子,有的地方种点水田。

  换成李易的时候……也能种,不过属于技术优势,与天气无关。

  似乎为了配合金城公主,她刚说完半个小时,天彻底黑了,细雨开始飘。

  ……

  “近段时日是否有人被蜜蜂蛰了?”

  翌日上午九点多,李易站在一片粉紫色的紫花苜蓿地前询问长孙昕。

  周围有蜜蜂飞来飞去,偶尔有落到衣服上的蜜蜂,拍衣服旁边又飞走。

  “有,我找来养蜜蜂的人,寻常时候蜜蜂在外面你不用手捉,蜜蜂不叮人,离蜂巢越近蜜蜂越有攻击性。”

  长孙昕显然下过功夫,跟别人学习关于蜜蜂的知识。

  “等花期过去,你养的蜜蜂要赶花?”李易又问个问题。

  长孙昕听完看李易:“我们养的蜜蜂,三七分,我三你七。”

  他才不操心赶花与否的问题呢,凡事听李易的没错。

  “正好,今年冬天用。”李易盘算一下,给蜜蜂找到去处。

  “刚柔,冬季蜜蜂会被冻死,它们缩在一起不出来。”

  王维提醒,他家住在更北面,有蜜蜂。

  报纸上更介绍过,养蜂人不想赶花,勤喂糖水,第二年春天蜜蜂多,分巢更容易。

  甚至平时蜜蜂割了蜜不全卖掉,冬天再给蜜蜂补回去一部分。

  主要针对养土蜂稍微多的人家,在付出跟收获上寻找平衡点。

  “放大棚中,上面的皇庄今年冬天大棚种花,另外大棚的樱桃花开,可供许多蜜蜂采蜜。”

  李易给出一个答案,大棚中暖和,蜜蜂会继续活跃。

  只要数量合理,还省去人工蘸粉的步骤。

  “我在我的大棚中也试试,大棚多,用去的绢帛多,今年恐反季节蔬菜价钱降低,成本增加。”

  长孙昕话题一转,说起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

  “浩然、摩诘觉得如何?”李易转头问王维和孟浩然。

  二人互相看看,努力思考,一时间未出声。

  他们绝对不认为李易找不到办法,专门请教自己,分明在考试。

  “去看看蜜蜂。”李易抬头瞅瞅太阳,又观察下地势,选一个方向走。

  “你知道蜂箱放在哪了?”长孙昕再次惊讶。

  自己要不是找来的养蜂人,叫自己站在现在的地方判断位置,自己绝对不清楚。

  “昨天下了大雨,今日阳光明媚,好天气,看看勤劳的小蜜蜂飞来飞去的。”李易夸赞起蜜蜂。

  “是啊,说明什么?”长孙昕还是疑惑,我难道不清楚这个?

  “说明昨天防雨比较好,同时蜂箱没被水泡,整个一片地方,就前面有几棵大树,地势又高。”

  李易说完加快脚步,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有间隔,还有低浅的垄沟,方便浇水和收获。

  垄沟比菜地浅,蔬菜的地要总浇水,尤其是黄瓜、茄子。

  种水稻的水田是另一种,整日里拿水泡,一格格的田不深,周围起高坝,坝在低的地方层层开口放水。

  有的为了不破坏大的进水渠,会弄个竹筒埋下去。

  养螃蟹的不行,需要额外增加东西。

  走到地方,果然一大片蜂箱在,一对儿三十来岁的夫妻忙着刷洗晾晒苫布。

  长孙昕瞧见后皱眉头:“怎才开始洗晒?”

  不等养蜂的人开口,李易出声:“早上起来忙着把昨天堆放好的蜂箱调整方向和位置摆放,蜜蜂采蜜优先。”

  “哦!”长孙昕向夫妻二人笑笑,意思是误会,别在意。

  两个人感激地看李易一眼,男子腼腆地说道:“还是这位小郎懂,家中养过蜂吧?”

  他妻子在旁边拽他衣服,使劲打眼色,让他看其他人的衣服,上面绣着‘羽飞’二字,另外有宫女太监。

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蜂期不休肥当先

  男子看看,还是笑容满面:“小郎家里有几脾蜂?”

  “一会儿跟我们走,去巡洋舰,我给这位大哥看看眼睛,有疾当医,近视的话,给配副镜子。”

  李易看出来对方眼神不好,没见女的紧张么,男的啥事儿没有。

  “多谢李东主,多谢李东主。”女子连连道谢。

  “啊?李东主?李易?”男子反应过来,走近两步看,不认识。

  “什么时候看不清远处东西的?”李易观察男子的眼睛问。

  “小时候就是,爹娘就早早眼瞎了,后来遇到大水……”男子说着停下。

  “你眼睛怎么样?有孩子吗?”李易看妇人。

  “我眼睛好,有两个孩子,大的闺女十一岁,小的儿子五岁,其实一共有五个孩子的。”女子倒没有多少伤感。

  “孩子呢?”李易扭头问长孙昕。

  “在学堂,我找人干活,人家有孩子我不能叫孩子跟着干活。为了维持善名,装我也要装下去。”

  长孙昕认真地说,他很在乎现在的名声。

  “好,有悟性!帮忙干活,动作要轻缓,别大开大合的,容易叫蜜蜂误会。”

  李易说着走到一个蜂箱旁边抽轻轻抽出框观察:“巢房壁厚了,看看有多少,割蜜的时候换新脾。”

  “李东主,正要说呢,这些是别处淘换来的蜂箱,正好分巢就先对付着。”

  男子这回不问李易家有多少脾蜜蜂了,他知道李易也不清楚。

  李家庄子那么大,李东主怎么可能专门去记有多少蜜蜂?

  “好,找长孙巡察使,他会安排。”李易又慢慢插回去,舔舔指头。

  其他人帮忙刷洗苫布,已经晾上的看看一面干了没有,干了换一面。

  “往后住下,冬天在大棚中养。去取蜂蜜给大家尝尝,这是咱们自己的蜂蜜。”

  长孙昕给出保证,他帮不上忙,不会。

  他却知道怎样照顾人,使别人高兴。

  他的职务中有一个尚衣奉御,负责皇帝的衣服、桌椅、茶盏等器具。

  妇人立即去拿,蜂蜜中没有兑别的东西。

  在李易的时候任何食品都有保值期,包括食盐,蜂蜜通常为二十四个月。

  要是看到写有十八个月保质期,说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