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4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带鱼给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慢慢起网,带鱼随着网一点点上升,慢慢排出鱼鳔内的气体。

  起网速度快,带鱼没等把鱼鳔中的气儿排出去,已经到了上面,周围压力小,带鱼鱼鳔炸裂,带鱼死了。

  人的潜水跟带鱼一样,需要进行减压,当然,人不是鳔的问题。”

  李易把整个过程说得十分简单,放海里一个大大的虾笼,带鱼进去后慢慢提起。

  跟着他又说:“别看带鱼出水即死,在水中它们厉害着呢,看看嘴里的牙。”

  “肉好吃。”李隆基懂清楚原理了,还以为真如别人所说,带鱼脾气大,被捕捞后会气死。

  “清蒸,吃带鱼的鲜。”李易晚上留下,本就要请村民们吃好东西。

  李隆基轻轻点下头:“广平最近烦躁,后突厥事悬而不决,大唐内部求稳,身为宰辅,却寻不到好办法。”

  “说白了就是面子上过不去,非要那么跟我说话,孔子怎么说来着?”李易看永穆公主。

  “不耻下问。”永穆公主马上给出答案。

  “闻恬聪慧,就是这个意思,不知羞耻地向地位没有自己高的人询问。”李易把四个字解释一番。

  永穆公主和李隆基:“”

  可以这么解释?你李易确定没被人给换了魂儿?

  李易笑着摆摆手:“后突厥那里必须留着,后突厥属于一群种族,并不是指单一突厥族。

  陆地相连,一并与河西走廊几吐蕃后面的天竺,组成很大的大陆。

  咱们得练兵,有一支支随时打败敌人的军队,正好后突厥现在内乱,咱们多于那里活动。

  顺带着一并钳制契丹、奚族、渤海。关键过两年,不用操心军资。”

  “哪来的钱?”毕构等人一直跟着,包括宋璟,他调整过来了,不与李易置气。

  “种土豆和玉米,当地的气候非常合适,那里还有很多矿,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哦!东林西矿、南农北牧。”

  李易说的正是内蒙古地区,不,还有更北边。

  那里的矿产资源才丰富呢,而且养牛马羊,随便养。

  其他的动物同样多,狼一群群的,需要战斗。

  张九龄诧异地看着李易的侧脸:“刚柔你早已算计好?”

  “何来算计一说,天下大势而已。”

  李易没说谎,非常实在,他脑袋里装着一个地图,还有地图上的种族、资源、战略要地

  他还知道什么地方正在发生战争,谁跟谁打,因为什么而打,谁更厉害。

  张九龄跟着说:“修路,修一条从那里到长安的路,铁路。”

  “需要等,等长安到海州的铁路赚了钱,再修别的路。大唐百姓家中得拥有更多的工具,明天我看看哪里还有合适开采的铁矿。”

  李易也想修铁路,钱不是大问题,矿产资源用在修那边的路上,不如给百姓造菜刀、镰刀、锄头等家什。

  长安到海州的铁路用来承接冬天黄河枯水期连大运河的运输,另外海州海货和外贸。

  如是思忖,李易指指北边:“修通向草原的铁路不赚钱,不如沿大运河向南修,再绕一下连到广州。”

  “可从长安修到蜀地的成都。”张九龄又想到一条路线,这个赚钱。

  李易用震惊的目光看张九龄,像看疯子一样。

  你莫不是要修宝成铁路?你知道那条铁路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不?死了多少人不?

  “以后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李易没怼张九龄,人家也是一片好心。

  大家继续在村子里溜达,事情解决了,留个口子将来用,一环套一环的。

  一说草原,给大臣的感觉便是苍凉,代表了野蛮,草一长很高。

  草能长很高,其他作物一样可以长。

  “小易,当地种水稻与小麦长势能如何?”姚崇忍不住问。

  “小麦行,需要的水比水稻少很多,土豆、玉米亦如此,水稻种不了,即便河套地区。

  小麦的种植在于一个纬度区域,如河南道登州等地,从东往西的一条地带,包括长安,皆处于同一纬度范围。

  草原地区应以旱耕主粮作物为主,油菜、大豆经济作物为辅,高粱也行。”

  李易很有耐心地给众人科普,要发挥本地环境优势。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改变习惯更重要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不甘被无视的宋璟来了一句。

  李易看都不看他:“橘和枳根本就不是一种东西,枳种在哪都是枳。”

  宋璟:“呼哧、呼哧……”

  “对,咱们许多地方还种着枳,尤以野枳为多,嫁接,回头报纸上写,秋天嫁接,可以成功过冬。”

  李易没空去管宋璟心情,他想到山上或百姓院子周围的枳树,枳其实也挺好吃,当药吃。

  吃柚子吃到皮,就跟枳的口感差不多。

  “南方那边有枳树的,让他们嫁接柚子,柚子大,保存期长,到了收获的季节,慢慢运过来,都不会坏。”

  李易又想到了柚子,可惜柚子在天冷的地方不能生长。

  永穆公主同样不理会宋璟:“李郎,枳与橘不同?”

  “回头我把这些列出来,分科分属,你一看便知,有图。”李易一脸柔和的表情与永穆公主说。

  “好哇!”永穆公主开心,又能学到新知识了。

  宋璟那边往后躲,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他知道自己无法找陛下评理,找同僚也如此。

  李易不讲道理,随便一句话,又开始想办法帮百姓,证明人家满肚子民生之事。

  村民们记下,等报纸出来,赶紧去找橘子枝,回头寻枳树嫁接。

  哪怕在远几里的山上,野枳树,给向阳的枝嫁接橘子。

  成熟的时候自己去采,路过的人采也行,当给别人提供帮助。

  要立个牌子,告诉其他人谁嫁接的,吃的时候别全采光,更不准把嫁接的树枝掰断。

  前面一大群小孩子在大人的看护下玩耍,本村的、庄子的、富贵人家的。

  富贵人家把张家村子当成了优质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寄宿的那种,放心。

  接受的教育与李家庄子无差别,包括饮食、游戏内容。

  在村子中的大人们不准靠近,有羽林飞骑阻拦,小孩子无所谓。

  李隆基看一看,孩子们穿着都好,出了京兆府,到别处村子里看孩子,会看到另一种。

  李隆基上次出门见过,心中难受。

  那些孩子流着大鼻涕,有嘴角炎、脸上和手上带着皴,头发脏兮兮的,脖子一层黑。

  再看眼前的孩子,即便不是冬天,也能发现不同,脸蛋红扑扑的、嫩嫩的、头发整洁、衣服合身。

  “易弟,今年冬天,大唐百姓家中孩子……”李隆基说着说不下去了。

  “三哥,他们有的属于习惯问题,有肥皂他们不习惯用,大人没时间照顾孩子。

  烧个热水很容易,用热水洗,搓几下肥皂,再抹制造肥皂的副产品甘油。

  我在报纸上多多宣传,说保护好了能够增加寿命,家里的大人便重视,多教孩子。”

  李易挺无奈,有的人家看穿的衣服,并不差,孩子流清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