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9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头发看着油光。

  李易不想弄出来头油,太油腻了,自然的头发,营养够了,它就没问题。

  李易说着,扭头看永穆公主:“闻恬,你嘴唇天然就红,我给你擦点唇膏。”

  李易兑换出来一支唇膏,给永穆公主慢慢抹。

  “看,果然抹好了就让人想亲一亲。”

  李易满意了,他现在做不出来兑换出的唇膏的那些东西。

  “嗯嗯!”小兰急了,你别收起来呀,还有个人呢。海风这么大,人家的嘴唇也干。

  “给!”李易递过去。

  小兰把两手放到身后,伸脖子、探头、微微张嘴。

  “别伸脖子了,站好。这一天啊,我给你画个唇线?”李易说着给小兰抹。

  突然反应过来:“等回去的,闻恬兰香阁还有更多的产品,假睫毛、睫毛膏、唇线笔、眼影,都能做。

  还有口红,不用抿红纸,朱砂吃多了不好,唇彩我想想,哦,我查查咋弄出来的?”

  说话的时候李易给小兰涂好了,小兰过去抱着永穆公主的胳膊。

  这个时候,原著民已经把衣服一脱,下去捞贝类了,还有海带什么的。

  他们没闲心管唇膏啥的,就是赚钱了,快点捞啊。

  “李郎,每个地方的人都不一样呢,海边的人很拼啊!”

  永穆公主看着如下饺子一般跳到海里的人,心疼。

  谁凉,本身就在初春,又是一早上。

  李易愣了下,脑海中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画面和信息。

  是呀,海边的人很拼的。

  不管是闽南还是粤语,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始终是一种拼搏。

  然后北方呢,东北地区更多的是小调,唱生活,解放初期才有翻身五更等对抗性的曲目。

  陕北呢,更多的是直白,如信天游。

  蒙古呢,一般是展现胸怀,而西北地区则以赞美为多,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个不是。

  蜀地听名字,成都,都城,文化底蕴深厚,更多的是斗志斗勇,即便战争,也不表现悲凉。

  苏州与浙江的小调,更多的是温和。

  福建那里的闽南,似乎在唱的时候把每一个字都咬死了。

  李易就发现,越是苍凉的地方就越要表现出一种乐观,越是繁华的地方越要展现舒畅。

  古代内陆的人更多的是信命,沿海的人不信。

  说白了,不管表现形式如何,整个中华的各地区的人,都在拼。

  “李郎,李郎!”永穆公主说完,发现李易在发呆,她喊两声。

  “以德行与信仰为本,终究脱不开利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果然厉害呀!”

  李易说出了一句让永穆公主感到莫名其妙的话。

  李易算是服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简直逆天啊。

  中华的古人,已经把人类生存发展的事情研究得特别明白了。

  不能指望一个人被道德约束,然后说我是党员,我就应该怎样牺牲。

  有没有?有,并且这样的人有很多,叫人激动和泪目。

  但更多的人不是,古人哲学思想中就承认人是自私的。

  好的太少了,并不是其他人错了,而是社会体制的问题。

  当一个地方的官员月收入只有五千,而他努力带着当地的民众平均收入超过五万。

  这个时候他的孩子生病了,需要五十万才能治疗好。

  他没钱,别人给他一百万,救孩子。

  要,还是不要?

  要,就是腐败;不要,一个连自己孩子都可以舍弃的人,他如何爱国?

  即便他被洗脑了,那他还有朋友吗?

  李易想着,寒毛乍起来了:“闻恬,回头提醒我一声,制订更加完善的官员、官方工匠、医疗、农业、水产等当面的人才家庭辅助。”

  李易终于想明白了,别拿道德去绑架人。

  谁有本事让更多的人跟着自己获得足够的利益,谁就值得被拥护。

  这样的人应该享受更好的福利,包括其家人。

  而不是划一条线,让其一边奉献一边流泪。

  人都是这一辈子,几十年而已。

  一个能够带领其他人过上好日子的人,凭什么他就应该在别人享受的时候带自己一家人吃苦?

  “要继续给钱了?”永穆公主想了想,发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钱。

  她不在乎给不给,反正又不是她出钱,哦,她出钱也行,她有没有钱生活都一样。

  她就没花过钱,唯一花钱的地方就是捐。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大房初建心常驻

  大量的原著民在捞海货,李易在看岛子上的石头房子。

  房子这个词用在岛子上的建筑上,李易总觉得有一点点别扭。

  确实拿石头堆出来的能住人的地方,不过太矮,更像一个个洞。

  石头不管怎么堆都透风,缝隙有泥巴糊上,一下雨就给冲漏。

  大唐有的地方有石头房子,周围的墙用石头堆,泥巴混合了草,有韧性。

  同时上面苫了草帘子,只要不持续下大雨,屋顶不漏。

  “房子,我用小石头给你们堆一个,不,羽林飞骑,过来搭个石头房子。”

  李易招呼一声,羽林飞骑和工匠过来。

  工匠就四个,什么活都会干,竞争出来的。

  每一个石头的形状皆不同,在工匠的指挥下,大小的石头被垒到一起。

  这是一个纯技术活儿,别说原著民,李易那时的年轻人,包括李易在内,面对一大堆石头,垒不了墙。

  堆个积木都堆不好,想要用石头制作坚固的墙,难度不是一般大。

  工匠和好泥浆,石头码放的时候抹一抹,主要是溜缝和黏结。

  “和泥的时候应该用米浆,那样更结实,甚至是拿米浆的泥土直接砸出来砖。”

  李易跟永穆公主说,修城的时候所用之法。

  永穆公主身为皇室之人,并不晓得怎么修城墙。

  “现在我知道,用水泥。”永穆公主比划一下。

  “水泥不好烧,却总比土方法轻松,有的泥中还要加麻,综合成本高过水泥。”

  李易负责看别人盖房子,想着抹水泥会更容易。

  “等咱们回来时问他们要不要水泥,建一个坚固的房子,还有瓦片,在岛子上烧……费劲!”

  济州岛没有煤矿,新罗有,新罗人自己还不懂得用,他们始终在烧木头。

  新罗用来制作陶瓷的材料有,高岭土什么的,他们学着烧陶器。

  瓷器目前不会烧,陶器能烧,就用烧瓦。

  儋罗不属于新罗,只是在人家那里找个地方住,岛子是儋罗所有。

  人家住的地方……在李易那时属于棒子的光州广域市。

  李易在琢磨卖多少水泥过来,当地人用何交换。

  有了坚固宽敞的房子,原著民们才更愿意把自己当成大唐人。

  时间久了,并入大唐吧。

  “李郎,抹上泥,到时会长草吧?”小兰看到有人还往泥浆里放草,想着房子周围全是草的样子。

  “会,加石灰,同时蒸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长草,顺便的很小的小虫子都蒸死。”

  李易承认能长草,但他不考虑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