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2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就给弄了一个简陋的地方,跟蓝田县醉仙居差不多的地方,就是没温泉。

  孟浩然同样被说得挺可怜,但人家再可怜,有钱出去溜达。

  真正可怜的是杜甫,杜甫长辈也有当官的,不过他家的生活却不好。

  就是说他不会经营田产,也不善商业之道。

  那么一个不会经营田产,不懂商业的人,他说他要考科举,然后带领大唐百姓过好日子。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里的人生活那么困难,给你官当,你确定你能带着百姓过上好日子?

  历史上杜甫当过官,没有任何建树。

  “唉!”李易摇摇头,把杜甫的事情给摇出去,再次见到王维。

  “见过李大夫。”王维突然变得沉稳了,也不提什么禅意了。

  “还有许多百姓日子过得不好是吧?尤其是悲田坊生病的人,天一冷,受气压影响,有人就倒下后再没醒来。”

  李易盯着王维的眼睛问,他能想到王维经历过什么。

  王维不是喜欢禅道嘛!这下知道有人在身边死去,什么禅能解脱?

  劝说自己信命?还是把这一切归为天道?

  若王维真能那么想,李易就放弃王维了。

  那种思想属于逃避,用各种玄学来安慰自己。

  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百姓该遭罪还是遭罪。

  王维就一直点头,他自次认真打量李易,有一点点畏惧。

  他确实如李易所言,了解到情况后,触动很大。

  自己追上来,李易像能掐会算一样。

  “什么是气压?”王维想了想,问出心中的疑惑。

  “气压!唉!以后你有机会跟着慢慢学,一时间不好解释。”

  李易想说气压就是大气的压力。

  那王维如果再问什么是大气?自己还要解释大气,就是地球周围受引力影响而飞不出去的综合气体。

  王维保证还要问地球是啥、引力是啥。

  难道再跟他说地球是怎么回事儿,引力关乎于质量。

  接着再说

  事情就没完了,一环套一环。

  王维有点失落,他以为李易不愿意教他。

  “回头我给你几本书,你看书,不会的再问我。”李易挺无奈的,拍拍王维的肩膀。

  王维于是又高兴起来,觉得李易是嫌麻烦。

  实际上确实如此,按照问问题的方式来问,得怎么讲啊?

  队伍距离弘农越来越近,蓝宝情绪波动剧烈。

  后面的羽林飞骑追上来,给李易一封李家庄子的来信。

  李易打开信观瞧,随即愣住。

  嘴角有了笑意,把信又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本不想看,人家李家庄子的信,他忍不住好奇,跟着看。

  “灞水雪遮冰,日出照松凌。炊烟方犬吠,霜露早鸡鸣。大棚蔬已翠,温室果仍青。襄阳无此意,京兆孤者行。”

  李隆基读完,想了想,道:“田园诗。”

  “孟浩然来了,落款就是他,即兴一首五律。”

  李易挺高兴,又来一个,孟浩然没在洞庭湖溜达。

  那就来吧,一起安排官职,你孟浩然不是总干谒嘛!还有县给你当县丞,去不?

  京兆府的县,县丞的品级小了一点,总不村官大吧?

  甲第的学子能去村里当官,你一个没中举的人到县里当个县丞,别说你不满意。

  李易决定,只要历史上有点名气的人过来,不用找别人干谒,自己就先给个县丞当。

  京兆府外面二十个县,随便加一个县丞,或者主簿也行。

  不愿意当,可以,考科举吧,考上了,再给你安排官职,你以为你能拿到比京兆府县里的县丞更大的官?

  这样的官你不愿意当,你想当什么?

  难道真的是永穆公主说的那样,你想考完科举就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你觉得你满腹治国之良策,我算什么?

  你拿啥给我治国?用我帮户部赚到的钱来治?

  “易弟你要见他?”李隆基对诗什么的其实无所谓。

  他若愿意,各部尚书、侍郎、郎中,都会写诗。

  宰辅写的诗其实更好,只不过宰辅没时间写,宰辅要是整天写诗,自己就让他去写诗,宰辅别当了。

  “派人接过来吧,正好见见,弘农要呆上几日,我有事情。”

  李易想见孟浩然,孟浩然写的田园诗,读起来不错。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工笔国画对如是

  飞骑带着李易的信跑回去,找孟浩然,再接其过来。

  到的时候,李易他们就先抵达弘农。

  关于弘农,李易写了一堆的东西,交给当地的官员,照着操作即可。

  只要当地官员不想自己超常规发挥,对着计划书里的方法施政,绝对不会出问题。

  李隆基知道,他看着李易写的。

  此刻他拍拍李易的肩膀,张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把李易放在哪个位置俱是好用,所以不放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拴在身边最好。

  王维站在旁边,他伸手、缩手、又伸手、再缩手

  李隆基直接把信塞给他,顺便瞪他一眼,没定力,怕甚?朕有那么可怕?

  你看看朕的易弟,当着朕的面就敢拉朕闺女的小手,拉着还挑衅朕。

  王维接过来看一看,皱眉:“是田园诗,写得不好。”

  “那你即兴写一个比此诗更好的,十、九、八”李易倒计时,即兴,十个数之后,一首五律。

  “有意境,不容易。”王维立即改口。

  他觉得脖子凉飕飕的,他想到了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这首七步诗。

  走七步不代表就七个数,按照李易数的速度,换到曹植身上,估计脑袋已经掉了。

  “不认识孟浩然是吧?他家也挺有钱的,他啥活儿都不干,整天在长江一带找人写诗玩儿。”

  李易知道历史上孟浩然与王维相见的时间有点晚,孟浩然绘画本事差。

  遇到王维后,王维给孟浩然画了像。

  画的像就是比较飘,用毛笔,作画都是讲意境。

  实际上能画出来比较好的工笔效果,如曹衣出水,画出来的画,给人的感觉就是衣服紧紧贴在身上。

  与之对应的自然是吴带当风,不仅仅是体现在绘画上,包括雕塑。

  就是说能做到工笔画的细腻,问题出在他之前努力学习医学时的大体老师身上。

  想要把工笔的人物画好,必须学解剖。

  李易自己都是在庄子里偷摸给人上解剖课,讲解得最多的是动物。

  包括解剖青蛙什么的,还有一只猴子献身医学事业了。

  李易不愿意这么杀动物,为了吃,杀什么都行,逼到那个地步了。

  猴子

  他在解剖讲课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个等待救治的人。

  他画人物,要是有耐心,可以画得跟照片一样。

  “好啊,李大夫,你作画如何?”王维想着孟浩然,又要跟李易比绘画。

  李易认真地思忖一番,道:“现在的你,所有的画风都比不上我。”

  李易说实话,此刻的王维还不够厉害。

  而李易自己以前就会画画,还有书法,只是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