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一般,每十六户的烧火灶上放一口大陶锅,铁是没有的。
锅里一早会放进去新的肉骨头,咕嘟咕嘟煮着,再加进去点干菜。
干活渴了便过来喝碗汤,骨头上有油水,又解馋、又解渴。
煤坯不打了,改成摇煤球,支个架子,把浅的竹筐挂上,沾了水和煤泥晃啊晃,煤泥就变成煤球了。
煤球也不错,只是不如煤坯,因为煤坯可以半块放到火上把火压住。
这样火变小,温度能保持好长时间。
若是等压的煤坯慢慢烧差不多了用炉钩子透一透,火苗又蹿起来。
灞水河上已经结冰,冰不厚,操着小船过去把冰给打开,叫水车继续转。
水车车出来的水流进造纸作坊。
造纸作坊里一个个大灶子煮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还要加上草木灰、石灰。
然后捞出来,运到河边,用水车带动的绞碎机粉碎。
还有的是用脚踏是粉碎机,把煮出来的东西打得碎碎的。
不用再放到木桶里用棒子捣来捣去。
之后把这些浆子用蔑席捞一层,放进屋子里的木头架子上晾,屋子中有火道升温。
等干了,一张张揭下来就是纸。
不同的材料做出来的纸也不一样,上厕所的毛边纸是用草做的。
写字的纸用竹子、麻和树皮做,再加进去一些别的东西,用起来很好,比如明矾、石灰。
造纸是个技术活,但干活的人发现,到了庄子,是个力气活。
技术障碍不存在,东主都给安排好了。
甚至包括了残液的处理和再利用,按照流程干就行,其他的无须考虑。
造出来的纸除了上厕所,就是给大家写字用。
另外的墨也自己造,烧窑会出现各种炭灰、碳灰,用这些当原料,制普通的墨和油墨。
用的毛笔是竹管加毛,找狼的毛费劲、兔子的毛也得弄兔子,其他的毛,有得是,选吧,又不是写书法,能写就行。
砚台找合适石头,细密的。
不需要达到墨不易干,又岩墨的速度快那种。
制墨的时候,液体状态下的直接盛一碗,蘸着就写了,非要做成墨锭,然后再磨一次?
于是庄子上的文房四宝一条龙,全有,咱不买了,俺们庄子穷,东主没钱,只能自己造。
加上纺织的人和烧窑的,人手不够了。
“要不说不能起工坊呢,明府,此事拜托你了。”李易在庄子上请裴耀卿吃饭。
去长安城里请来的,裴耀卿接到邀请,二话不说便赶过来。
一个只有一千亩地的人,请长安令去赴宴,显然不现实。
然,李易请,裴耀卿来得那叫一个痛快。
午饭前请的,说是明天,结果饭都没吃,裴耀卿便匆匆赶来。
李易也没吃,正好一起吃,边吃边说。
吃之前,裴耀卿忍着饿,先去逛一圈作坊。
他以为是会像其他作坊那样,一群黑瘦的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在冷风中拼命干活。
结果看到的是一群穿着好几层衣服,戴帽子、口罩、手套、穿毛靴的人说说笑笑工作。
此刻他看着李易,重新打量,似未听到李易说的话一般。
“明府,先吃,我刻意做的鸳鸯火锅,一边是麻辣,一边是单纯的骨头鸡汤。”
李易劝菜,为了感谢人家县令,他做了麻辣的。
和上次吃的中间放炭的不同,这个下面用沼气火苗烧。
“你占了张家村子的地,自己的地不够用?若是张家村子到县里去告,本官定要把作坊判给张家村子。”
裴耀卿说另一件事情,也算是用权力来威胁李易。
在李易面前他总是败阵,能找回场子的机会出现,赶紧用一下。
“明府放心,不会,我答应张家村子,生病随时过来找我看。”李易一句话怼回去。
裴耀卿低头、夹菜、涮菜,伤心了。
忘了,李易不但是能赚钱的东主,还是神医。
有神医在村子旁边坐镇,用下村子的地又如何?
今天敢坑神医一个作坊,明天生病死在神医面前都不冤。
而且自己确实不敢判,那么多人因李易而活。
县令直接把作坊给判到村子,那些人会冲进长安城,一直到县衙门口。
没看人家邀请,说明天,自己今天就来了么。
“要多少人?家中有人生病的要不?”
裴耀卿吃一口辣的油豆腐皮,鼻头上渗着汗问。
李易筷子停顿一下,想想,点头:“来吧,最近我没什么事情,治病也行。”
他决定用活人练手了,反正患者实际情况就那样,他如果不能治,凭太医署的人也别想治疗好。
他有检查设备、有药和手术器械,同时也学中医。
拿设备检查,如果中医能治,那就用中医治。
中医药和针灸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就是针灸中的针术他水平不够,不过没关系,有视频。
想着,李易用汤勺舀了红油汤吹着喝下去,汗出来,浑身舒坦。
“你不辣么?”裴耀卿看得一哆嗦。
“辣,而且这个辣,不是味道,是伤害的一种痛觉反馈,可是它和别的痛又不一样,有的病人喝口这汤,就能活过来。医这个学科,是很神奇的。”
李易说着,又放进锅里冻豆腐,同时调小火,汤沸腾了,往外溅。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今冬应有灯阑珊
裴耀卿看着李易加东西调火,然后发现个情况。
这个少年从第一次接触,便是那边自然,行事、说话,丝毫不刻意。
他不会对你进行任何暗示,也不侧面提要求,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和他在一起,如果自己不去想太多,便会觉得心很静。
这是一种养气的功夫,少年怎么练出来的?
“易弟,为兄在长安令上还有多少不足?”裴耀卿真心求教。
“长安城物资不足,之前是强行向百姓购买东西,然后又打白条,就是先欠着。
裴兄到了任上,只向富人家买,同时先给钱。
没东西的百姓好过了,有东西的富人也好过了。
这叫物资流通,并且没有形成债务沉积。
所以家中东西不多的百姓和东西多又换不到钱的富人都感谢你。”
李易说起裴耀卿做过的事情,之前做,现在一直在做。
这种关系平衡的本事很厉害,谁都不得罪。
裴耀卿露出笑容:“原来易弟也知晓,为兄也是无奈之举。”
他谦虚一下。
“但这还不够。”李易非常诚实,告诉你了,你不行,做得太少。
裴耀卿点头,换别人他保证反驳,可李易说出来,他认。
至少他作的没有李易庄子上作的好。
“裴兄,喝酒吧,葡萄酒,少喝一点,冬天活血。”李易离开一下,回来拿着酒杯和酒,先给裴耀卿倒酒。
接着说:“民生问题就是协调问题,协调技术、协调产业、协调干活的位置、协调物资流转。”
裴耀卿看酒杯,玻璃杯,高脚杯,漂亮、好看、迷人。
尤其是红色的葡萄酒在里面的时候,感到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