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不花,一样高兴,有底气。
团儿里的人如今只希望大唐变得更强大,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见到大唐横扫八方。
李易见大家的态度,说实话:“今年的钱会有许多,其他的全刨除,一千五百万缗还是有的。”
众人的眼睛都亮了,结余的钱,是五年前的大唐财政总收入的两倍。
“但今年必须花出去至少一千三百万缗,把预算给出来,留下二百万缗应急。”李易跟着又说。
一圈人看着李易不出声,等。
果然,李易解释:“钱,必须流动起来。当朝廷的财政结余过多时,意味着大家失职。
没有作好预算,没有想到如何利用财政收入为民办事。
即便不把修铁路的钱提前提留,我也要把钱花出去。
比如洞庭湖周围各州,路必须修到长安和陆州等地,好的路。
那里的气候和水文环境,适合养殖业,我要养猪。
再沿着运河修一条铁路,从河南府的铁路延伸过去,到苏州。
然后洞庭湖周围养殖的东西顺长江而下,到苏州经铁路和运河送往其他地方……”
李易开始讲解,他知道大家想听什么,听规划。
能够实际操作,而非画饼的规划。
长安到湖北的陆路打通,养殖和种植的东西却走长江水运。
如此带动整个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
他告诉众人,另外明年的收入也有安排,给蜀地。
蜀地多山,但是成都是平原,修路花费大,依旧得修。
路好走,有利于统治,同时有利于地方安定。
军队抵达一处地方的速度越快,当地人越有安全感。
“每年的财政收入,留下二百万缗足矣,大不了我临时支援。
姚公也说了,我要钱没什么用,我不需要用钱财来体现自己的地位。
诸位有时间多想想怎么花钱,一般用来基础建设方面,包括水力。”
李易又说一下,自己走了,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他们头一次听说过这种理论,朝廷钱多了还不行,必须花掉。
感觉谁不会花钱,就是犯罪,要砍头的那种。
“这是哪家的道理?听着还确实很有道理。”当过好多尚书的尹思贞被李易给绕迷糊了。
李易还没跟他们讲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采购经理指数、工业生产指数等方面的知识呢。
如今不涉及到金融行业,否则事情更多。
包含旅游业的第三产业,以及深加工的地方工业、手工业项目。
“回去大家继续看书吧,小易把一些东西都写在书里了,就是看着让人费解。”
毕构说起此事便头疼,只看书,没有实际操作,他理解起来困难。
李易去把化验室的其他数据拿出来,看一看,都没什么问题。
他找到长孙昕:“等回去时,你们可以下船,按照写的去办,你要多锻炼身体,肚子都胖起来了。”
“我也总去工坊转悠。”长孙昕在放心的同时又尽量收腹。
“你找一块地,浇兵,然后我卖给你冰刀,教你怎么制作冰车,你自己滑,当锻炼。
同时出租,比如一钱随便玩的冰车,两钱随便玩的冰刀。
通过卖热的食品赚钱,像以前我庄子里一样,涮串儿。”
李易看到长孙昕改变了,愿意多让对方赚钱。
“李易,你怎么对我这么好?”长孙昕轻声问。
“你说出来的话咋那么让人恶心呢?”李易起一身鸡皮疙瘩,赶紧撤。
“我说错啥了?”长孙昕莫名其妙。
“他说你好男风。”他的小妾眨眨眼提示。
“别说了,我也恶心。”长孙昕同样起一身鸡皮疙瘩。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百姓心中有杆秤
“停一下,别那么快,李东主,刚打上来的鱼,给你鱼。”
船只回程,路过之前撒网打渔的地方时,渔民在那里大喊。
刚才船过去,他们才知道那么快的船属于李家庄子。
然后赶紧打鱼,打上来等待,他们知晓前面过不去,得回来。
“东主!”宋德不知道该怎么办。
“放慢船速,用绳子顺筐下去,在筐里放上酱牛肉。”李易拿望远镜看。
一个个筐被顺下去,里面用瓷盘装着切好的酱牛肉。
打渔的人一看即知晓,他们把盘子拿出来,鱼装进去,对上面挥挥手。
“这肉吃了,盘子要贡起来,就放到贡龛上,有东西的时候放东西,然后再拿出来吃。”
第一个拿到东西的渔民高兴了,他准备把这个盘子放在李易和李隆基的长生牌位那里。
有水果,或者糕点,放在盘子中,早上放,中午或晚上吃掉。
“爹,那不是给死人的吗?”渔民儿子提醒。
“给神仙上贡品你没吃过?”渔民坚持。
船明明是顺流,结果因为拦着给东西的人太多,速度比来时慢多了。
最后变成只打舵,蒸汽机不接螺旋桨。
蓝田县的百姓送东西,几家合起来,装一篮子鸡蛋。
就临时找船在河上等,等蒸汽机船回来。
他们现在有钱,日子好过,知道是因为谁。
好不容易能堵到李易一次,必须把东西给了。
李易拿一篮子鸡蛋,就回赠半篮子干果,松子、榛子,有时候是蘑菇。
船上的人用望远镜看别人在下面准备的东西,按照价值,回赠的东西必须高过拿到的东西价格。
心意李易领了,但便宜不占。
“东主,有人用篮子装孩子,很小的孩子,估计也就两三个月大,回赠什么?”
宋德大喊,看到了,下面的人等着把孩子送上来。
“回赠个屁,我去换衣服,落锚,孩子生病了。”李易一听送孩子,瞬间想到原因。
人家不是送,是送上来给看病。
船上下锚,扎下去,孩子被提上来,李易赶紧抱着进船上的小医院。
先看体温,三十九度,再听诊,肺部有问题。
判断,急性肺炎,赶紧给氧气,然后吸痰气器吸痰采样化验,看看是什么情况。
护士帮忙进行物理降温,冰袋用上了。
不长时间,李易回来:“阿奇霉素点滴注射,我来。”
李易神色平静,过来兑好药,就给小宝宝扎头上了。
扎手他动,扎脚太疼,一疼会使劲哭。
“告诉他们去李家庄子,孩子得住院,母亲必须去,喂奶。”
李易处理完,宝宝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刚才都喘不上来气儿了,想咳嗽都没力气,一喘气就呼噜呼噜的,哭也哭不动。
大人生病都难受,何况这么小的孩子,只不过他无法具体表达,一切听天由命。
护士转身往外跑,李易突然又说:“看有妇人没,有就把他们吊上来,一起回去,该喝奶还得喝奶,记得检查一下。”
半刻钟不到,五个人过来,其中一个老头和老太太,另外是一对年轻夫妇。
额外多出来的一个是比年轻夫妇中的男的看上去年龄小一点的女子。
按照正常推算,父母和儿子、儿媳妇、闺女。
五个人被检查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