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艰难时刻(1 / 1)

回到过去做家主 过河泥人 267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八十七章,艰难时刻

刚刚进入四月份,城市大精简的后遗症出来了,城市的粮食供应是没问题了,可是城市里面有点大萧条的氛围了。

目前全国上面都呈现一个畸形的发展模式。

首先体现在城市里面,所有的工厂严重开工不足,市面上的工业产品严重紧缺,市民拿着钱和票买不到东西,想买点东西,都要加钱才行。这应该就是通货膨胀吧,可是这时候那些所谓的专家,都在装死狗呢,也没有发表意见和观点,都在想办法抢点紧俏的物资呢?

现在最流行的就批条子,条子满天飞,少苦都收到好几张条子,有的条子是谁都不知道,阿猫阿狗都在写条子。少苦只认杨书记,赵书记,毛专员和何副省长的条子,其他的条子基本对不起了。

现在城市真的太冷清了,工人的开工严重不足,很多生产线都没有人,一个人干几个人活都忙不过来,还要胆颤心惊的担心被精简,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大家又不是计件的,忙的再好,有个屁用。

工人都是人心惶惶的,工厂的领导又是忧心忡忡的,大家担心的不是工厂怎么样怎么样,而是政策怎么样怎么样,你的干的再好,抵不上政策的变化。

现在应该说人心散了,事情都不好做了,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工作上面了。

要说城市里面没人吧?其实城市里面的人挺多,南都被精简回流了二十多万人,都在家白吃白喝不干活,没有地方安排啊?

市里的领导也急啊,拼命的往公社安排呢,公社的领导在叫苦呢,我们公社已经人满为患了,已经安排不了了。

市里和县里的大帽子扣下来,安排不了就去安排到大队,去种田吧,反正中国有的就是土地。

中国的土地是多,可是土地能产多少粮食呢,能不能养活那么多的人呢,大家都不管了。反正一个理由,我把人给你送下去,你就要安排种地,人多力量大,不能在出现前几年的饥荒了。

从上到下,那些领导和专家,理所当然的的认为饥荒的原因是种田的人少了,中国的两个五年计划,把太多的农民卷进来了,所有才有这几年的大饥荒。现在大家又把人送还回来了,大家在家好好种田吧。

至于其他的原因,很多知道,可是不敢说啊。徽省的省委书记就提到过,农村的生产结算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取消大队和生产小队的结算模式,结果遭到了批判,典型的单干派。大家都认为粮食不够,增加人手,把人多力量大的这句格言,发挥到极致。

最近各个公社和大队,都在叫苦连天呢,本来大家的粮食都够吃呢,可是你一下子给我送这多人过来,我怎么养活啊?

上面的领导不管你这么养活,养不活说明你这个书记不称职,我们派人是来支援你们种田的,是来帮忙的,这个是中央下来的政策,你想抗拒中央的政策吗?

下面的公社书记,大队书记,生产队队长,他们都要疯掉了,每天都有人来报到,很多都拖家带口的来报告,自己的公社也在精简,那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安排了。

乡下的日子不好过,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这边还没有精简完呢,那边还有回流的,回来那么多人,怎么安排啊。

所有的工厂都严重开工不足,搞笑的事情是城里很多人都闲置在家,白吃白喝,急着想要找工作。这边的人看着那边的人都忙不过来,机器空着,可是自己心里急的要死,但是不能去帮忙,更不能去干活。两极化的想象非常严重,忙的忙的要死,闲的闲的蛋疼。

城里干活的人手严重不够,就算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可是还是生产不出足够的物资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于是城里和乡下出现一个怪异的场景,城里的忙的要死,严重缺少工人干活,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农村的人闲的要死,人满为患,两个人干一个人活。

精简回乡的那批人,嫌弃农村脏的要死,乱得要死,差的要死,农村人嫌弃城里精简回来的那批人笨的要死,蠢的要死,讲究的要死。

最近城里的政策又变了,为了弥补的工业产品严重不足的情况,有人又想到了高招,首先是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老刀又跟着倒霉了。

专家的眼里,城里的商品供不应求,通货膨胀的厉害,主要原因是老刀他们投机倒把造成,老刀也不知道专家是怎么研究出来这个结论,老刀都没有发现,原来他和他的兄弟那么牛叉,居然影响到国家的政策

专家有想到一个好办法,既然供不应求,那就涨价了,把价格涨得高高的,让很多人有票也买不起,这下子就供大于求了吧?这个办法百试不爽,就是所谓的高价商品。

什么商品买的的人,那就涨价,反正价格都是商店说了算,大家越是抢购我越是涨价,涨到你们大部分人买不起了,这下子不会再来抢购了吧。

大家看看,这个办法真是绝了,两全其美啊,首先不会是供不应求了,大家都能看到商品,至于买不起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其次帮国家赚钱了。本来一块钱的东西,现在买到十块钱,成本那是哪个成本,可是赚的钱多了,国家一下子赚的更多了。

这时候大家粮食不紧张了,可是其他的各个东西都紧张了,买条裤子都买不起了,价格太高了,至于其他的自行车手表之内,那就不要想了。商店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起来,大家看的眼花缭乱,至于买,还是不要做梦了。

少苦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找上门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盯上少苦了,走人情的,托关系的,都找上门了。

少苦刚回到西门口没有多久,等到消息的人都找上门了,没想到首先找上门的是张大妈,张大妈靠的近,消息最灵通。

少苦看着张大妈耷拉着老脸过来了吗,就知道没有好事情,最近张大妈忙的快疯掉了,市里回流的人越来越多,西门口安置的人越来越多,可是精简的人越来越少,上面给的压力大,下面精简不动,张大妈快急疯了,以前打仗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艰辛。

张大妈苦瓜着脸说道:“小五,大妈厚着脸皮来了,帮大妈一个忙吧?”

少苦无奈的说道:“大妈,要是以前我肯定一句话就答应了,现在可不敢给你保证啊,头疼的事情太多了啊?”

张大妈叹气说道:“哎,一把手的日子都不好过,何况我们下面当小罗罗的呢。大妈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又来卖老脸了?”

少苦只能安慰说道:“大妈,不要那么急,只要饿不死人就行了,你说吧?”

张大妈无奈说道:“我的一个老伙计,那年就牺牲了,留下一个儿子,现在不是被精简吗?家里实在不好过,求到我头上来,当年老伙计还救过我的命呢?”

少苦好奇的问道:“烈士家庭不是照顾的吗?怎么会被精简呢?”

张大妈叹气说道:“他们家不算烈士,不是死了人都是烈士家庭的。他们家里实在是艰苦,孩子从小身体都不好,回乡种田估计肚子都吃不饱啊,现在求上门了?”

少苦提醒说道:“张大妈,我的农场也是要种田的啊?”

张大妈小声说道:“你们不是有工资吗?还有粮食补贴?”

少苦头疼说道:“那是特殊照顾的,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啊?”

张大妈帮忙求情说道:“就特殊照顾一下吧,要不让你张大哥去干活,把张大哥的名额然给他?”

少苦吃惊的问道:“不是吧,比他比亲儿子都好?”

张大妈苦笑说道:“谁让我欠人家一条命呢?”

少苦退步说道:“好吧,张大妈的开金口,我肯定答应。我最近也头疼了,毛专员最近盯上我了,我让他送一批小猪仔给我,结果送了两批精简的职工给我,让我当猪仔养,又不能吃肉,我要他们干嘛呢?”

张大妈开心的笑道:“毛专员看得起你啊,市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前几天我去区里开会,区委书记让我们发动人脉优势,把城市闲职的人员送下乡。大妈知道很多人都盯着你,就没有打你的主意。”

少苦不知道,打他主意的人挺多的,远在上海的薛大勇都在打他的主意呢,薛大勇没有保住王艳和孙倩他们的工作,有点不好意思上门,所以到现在都没有来骚扰少苦。

张大妈走了时候,章剑也过来 ;章剑走了之后,南汽厂的赵书记也过来了;赵书记走了之后,毛专员也过来了,是亲自过来,不是请少苦去他办公室,少苦就知道,礼贤下士,必有所求啊;毛专员还没走,李平煌也过来了。

少苦觉得城里好危险啊,还是回到农村上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