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提前布局
“夫君,臣妾好想你啊。
”貂蝉拉着许定,朝屋内走去。
“夫君。
” 大乔和小乔也跟着。
蔡琰随后,也是面露迫切和期待之色。
不过作为华夏国的准皇后,又一直替许定打理后宫,他必须表现的有风度。
在这种时候,让姐妹们多承恩一些,反倒好。
“文姬。
”许定往前走了几步,却是停下来,看向后面的蔡琰。
“臣妾在。
” 蔡琰紧走了几步。
许定拉着,与貂蝉一起进入客厅。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们过的可好?”许定坐下问。
“回夫君,好着呢。
”蔡琰道。
“就是整天闲着,有些无聊罢了。
”大乔道。
“呵呵。
” 许定笑道“既是无聊,何不请人来宫里,唱唱戏、听歌、观舞,不是很好吗?” “这不太好吧?”蔡琰道。
“怎么不好了?” 许定问。
“皇宫是庄严的地方,又是在后宫,怎么能让外人进来呢?”蔡琰负责打理后宫,对这些事情特别的铭感。
平时对礼仪、规矩啥的,都认真对待。
若有嫔妃和宫女犯了错,都会受到惩罚。
身为准皇后,协理六宫,又怎能知法犯法,将外人引入宫。
“文姬,你太严肃了。
”许定笑道“只要大家高兴,听歌、观舞、唱唱戏,娱乐一下,又何妨呢?” “是。
” 蔡琰点点头。
许久没有和夫人们在一起,忽然放下手上事,左拥右抱,许定还有些不太习惯。
但是,也只有这一刻,才最是轻松。
没有烦劳,没有战事。
在后宫吃了一顿午饭。
许定亲自下令,安排戏班、歌舞团的事。
别小看这些琐事,有了戏班、歌舞团,后宫的女人们有了事做,也就不会无事生非了。
更能丰富华夏国的娱乐项目,一举多得。
而对于这些,后宫的女人们,自是非常的乐意。
尤其是大小乔,他们一直都在抱怨,后宫无聊。
这回有戏班,有歌舞,该不无聊了。
当晚。
许定在蔡琰那里留宿的。
嫔妃们都知道,许定格外喜欢和敬重蔡琰,是以授予协理后宫之权。
而且,许定早有言,才蔡琰就是皇后。
虽然还没有行祭祀大礼,却已是有了名分。
许定回宫,在蔡琰处留宿,天经地义。
清晨的日光,格外的明媚。
许定还缩在被窝里,懒得起床。
典韦却已经在敲门了“陛下,该上朝了。
” “夫君,典将军叫你呢。
” 蔡琰推了推许定。
“听见了。
”许定难得休息,实在不想东唤。
但是为国事计,还得起来。
蔡琰也起身,替许定穿好衣服。
“走吧。
” 许定与许褚前往奉天宫。
文武大臣们都已经到了,在殿内等候。
许定看了看,凡是叫得上号的官员,都来了。
军中的将领,凡旅长以上,都在殿中站立。
他们的身份,虽比不得朝中的大官,却也不是普通官员能比拟的。
尤其是经历了与西商帝国的战争,个个都有战功在身。
许定瞅了眼,摆手坐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见礼。
“平身。
” 许定抬手道“算算时日,我们有近两年的时间,没有在许昌、没有在这奉天宫大殿内,开过朝会。
今日是两年以来的第一次。
” “诸位臣工、文武,能取得与西商帝国之战的胜利,诸位都立了大功。
朕早有言,待战事罢,便论功行赏。
” “今日仓促了些,待明日,再统计诸位的功劳,并论功行赏。
” 许定的话音落下,殿内的官员、将领们,都喜笑颜开。
他们不由想想这两年来,自己为华夏国,做了哪些贡献。
这些贡献,又算作多少功劳? “陛下,臣以为,论功行赏的事,可以往后拖一拖,是否该先解决巴蜀和西凉之事。
臣日前得报,曹操已扩军至二十万,号称益州铁军,声势浩大。
其中十五万军,都屯于汉中,居高临下,意图不明。
”戏志才出列。
“曹孟德是越发的厉害了,竟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扩军二十万。
”许定轻笑了几声。
曹操的兵力越多,对他而言,越有利。
因为曹操没有新式武器,没有和、奉孝、志才,你们留一下。
”许定道。
“诺。
” 待朝臣们走出奉天殿。
许定领着三人,去了御书房。
书房中。
许定示意他们入座,说道“知道朕为什么要把你们留下来吗?” “请陛下直言。
” “关于曹操的事情,我想提前布局。
刚才在奉天殿内,人太多,我若说出来,恐泄露了消息,因此叫你们到御书房,在暗里进行。
” 许定解释道。
“陛下英明。
”贾诩问道“只是不知,陛下要如何布局呢?” “很简单。
” 许定说道“曹操屯兵于汉中,应有两个目的。
一则,他听闻西商帝国已被我军击败,全军回师许昌,是为了防备我们。
二则,他想以优势兵力,设法夺取我们的新式武器。
因为,我们与西商帝国的交战,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使他感到恐惧。
而要战胜我们,就必须得获得枪械、和。
” “在。
”贾诩上前一步。
许定吩咐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
在阅兵仪式后,运送和等。
下至郡守、各军旅长、团长,共计七百多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许定都被吓了一跳。
这么多人,都要封赏,国库的支出,也是很吓人的。
“数据出来没有?”御书房内,几个官员正在埋头苦干,许定喝了口早茶,问道。
“回陛下,数据已经出来了,国库共支出,一万万四千万钱。
”说出这个数字,几位官员都忍不住擦了把汗。
也就是家大业大的华夏国,若是曹操,估计连封赏臣子,都做不到。
稍微国力弱些,都得被封赏穷。
“呼呼。
” 许定长出了口气,拿起一本簿子,起身道“你们的任务完成了,都退下吧。
” “诺。
” 官员们退走。
许定拿着整理出来的功劳簿,去了一趟戏志才那里。
在封赏官员之前,他必须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还要多少钱,别到时候花说出去了,却拿不出钱来,就丢人了。
清晨。
军机处。
戏志才刚起床,整理好军机处的文件,准备去上朝。
忽见许定来到,出来迎接“陛下。
” “军机处掌管天下事,其中包括国库的支出和收入,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钱吧?”许定走进军机处的大堂,坐下问。
“陛下是要查账吗?” “不是实话跟你说吧。
昨夜我与户部的几位官员,整理出了封赏的名单。
你知道封赏各级官员,需要多少钱吗?整整一亿多!我担心国库无法承担,故而问你一下,我们还有多少钱?” 待许定说完,戏志才不禁笑了起来“陛下,您就放心吧。
咱们华夏国,还没到连封赏臣子,都拿不出钱来的地步。
” “据臣所知,国库我现有十四万万钱,都是可调用的资金。
这还不算河北各州、中原各州的财政。
总得算下来,有数十万万呢。
” “这么多?” 戏志才的回答,令许定大吃了惊。
什么时候华夏国这么有钱了。
还是 许定有些不放心,问道“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印刷的?” “是的陛下。
不过,请陛下放心,我们每一次印刷钱,都是根据各州财政统计,在不影响物价的情况之下,才开始印刷的。
到目前为止,控制的很好。
河北的物价,才上涨两个点,中原地区,才三个点。
”戏志才道。
许定就是担心,一味的印刷新钱,会导致通货膨胀。
没想到戏志才处理的这么好。
虽然没有仔细查证,但听戏志才说来,貌似不错。
“在战争时期,物价上涨一些,属于正常现象。
不过你们军机处,一定要控制好物价,不能盲目的印刷新钱,这样不仅无法增强财力,还会使我们的货币,失去信誉。
我这样说,你可听得明白?” “臣明白。
”戏志才回道“关于物价和出版新钱,每次都召集了各州的世家,经过细致的计算,才出版的。
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 “那就好。
” 华夏国的财政,有一半都是世家大族支撑的。
他们手上的资源,是贫民百姓的无数倍。
也只有有了他们的支持,才能稳住物价。
戏志才竟然能想到,动员所有世家,一起来确立物价,只要世家同意,那大概也就没啥问题了。
“时间不早了,上朝吧。
”既然有钱封赏文武,许定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