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情形身后这些人应该是他的兄弟姐妹。

稍一寒暄,两帮人便继续向前走去,等与那小萝莉错身之后,杨帆不自觉的又回头看了一眼,而恰在此时,那小萝莉也正好回头,两缕好奇的眼光撞到一起。杨帆禁不住摸摸头上的方巾:自己除了头发短之外,没有什么和古人不同的地方啊。

“来来来,我为大家介绍下。”杨帆和林灵素来到“包厢”向赵佶见过礼后,赵佶知道在场的肯定有互相不认识的,便主动替他们引见。

“杨卿,这位是我大宋御前指挥高太尉,也是我大宋蹴鞠高手。”赵佶指着一边的华服老者道。

“下官见过太尉!”——高俅!杨帆脑袋里条件反射地蹦出了这个名字。

“哈哈,这位肯定便是皇上说过的,来自神仙国度的杨帆杨子航了。果然气宇轩昂、一表人才。”

“太尉过奖。”

“嗯,据杨卿言,那大华也时兴蹴鞠,并且盛况空前,只是与我大宋有一些不同,咱们先看比赛,赛后再比较一下。朕想修改下蹴鞠比赛规则,太尉乃是高手,也帮朕参详一下。”

“遵旨!”众人各自找座位坐下,观看比赛。

比赛开始,两队先是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一方先发球。先发球的一方,由一个队员将球开出,传给另一队员,然后一个个地传,传球过程中,球始终没有落地,最后球又传回到发球的队员脚上,发球队员颠了几下球,调好射门角度,便将球射过球门上的网眼。球射过网眼,对方接球,也是按这样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第一个接球的球员射门。直到一方队员球落地,对方便得一分。如此数十局后比赛结束。

说实话,杨帆对这样的比赛一点兴趣没有。虽然球员拿球的功夫了得,并且花式不断,可一点身体对抗性都没有的比赛,始终无法与现代足球的魅力相提并论。不过赵佶等人却看得十分高兴,遇到漂亮的杂耍、精准的射门,都要大声叫好。比赛结束后,赵佶还亲自下旨奖赏获胜的一方。

“杨卿,我大宋蹴鞠与大华相比如何?”等到一切程序走完,赵佶朝杨帆问道。

“回陛下,两者各有千秋,大宋蹴鞠选手技术出众,对球的掌控能力,比巴萨还巴萨,令人赏心悦目。”

“巴萨?”

“噢!巴萨是那大华所在世界的一支球队,以技术娴熟、传接流畅著称,多次获得大奖,号称宇宙队。”

赵佶虽然还是不明白,但知道杨帆是在夸赞自己球员技术好。

“而那大华的足球,也就是我们说的蹴鞠,更强调速度和对抗性,比赛充悬念,令人激动紧张。”

“哈哈,诚如杨卿所言,朕也觉得这蹴鞠比赛缺少些刺激,拟修改下规则,杨卿莫忘了速上折子,把那大华的足球规则和联赛情况详细的说与朕,朕好做参考。”

“臣遵旨。”

此时已近傍晚,杨帆知道这位皇帝乃是历史最好色的皇帝之一,晚上估计忙得很,不会来个赐宴什么的。果然,赵佶很快例命三人出宫回家,三人辞别皇帝,向宫门走去。

刚出宫门,走在前边的高俅忽然停下来,对着林灵素和杨帆笑哈哈地道:“道长、子航今晚可有安排,不如老夫做东,找个地方边吃边聊不亦说乎?”

两人对望一眼,齐声道:“恭敬不如从命!”

第三章:朝堂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驶离皇宫,最后来到一个叫三元楼的地方。这座酒楼比中午时杨帆去的竹林苑要高档很多,房间不但大,而且装修豪华,一看便是接待达官贵人的地方。三人来到房间,先要了茶水,便聊起下午的蹴鞠比赛。其实单纯下午的比赛也没多少话题,高俅感兴趣的乃是杨帆口中的大华足球,他很快便把主题引到了这方面。

于是杨帆把现代足球的场地、踢法及各大赛事的组织情况又说了一遍。高俅听得非常认真,但是现代的一些东西远不是他能够一时半会就能明白的。

“哈哈,这大华的蹴鞠果然奇妙。只是不知这大华国多大,那全国联赛如何能在七天之内便进行一场?”

“那大华国高人甚多,能利用各种外物日行万里”林灵素解释道。

“正是。”杨帆和道。

“噢,那么看来现下只能在京城组织这联赛了。哈哈,子航啊,咱们身为臣子,当勤勉任事,今天听皇上说要你尽快上折子写明那大华足球之事,不如你我今晚就拟出折子,明日由老夫代子航呈给皇上。”

“好,只是卑职不习惯用这毛笔,不知太尉可否找个人替我书写?”

“哈哈哈……”高俅和林灵素相视大笑,估计都知道杨帆字写的难看。

不一会,高俅找来了个书吏,杨帆口述,书吏书写,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才将折子写好。此时天色已黑,高俅笑哈哈地将折子收好,吩咐开饭。

杨帆虽然感觉别扭,这进献之功肯定会让高俅分去一大半,但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何况日后恐怕少不了同高俅打交道,所以对此也不甚在意。等到酒菜上来,三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席散的时候杨帆酒意已浓,回到神霄宫后,自是一夜好梦。

......

第二天早上,还未起床,杨帆便被云舒敲门叫醒,说是宫里来人找他。赶紧穿衣洗漱,随云舒来到神霄宫正殿。一个小黄门正在那等着,见杨帆过来,便向前道:“杨公子,梁公公说会在吏部等你,请你去那儿和他会合。”

“请公公带路。”杨帆由小黄门领着,登上马车,去了吏部。

赶到吏部的时候,梁公公已经到了,看到他正在等自己,杨帆赶紧施礼道:“有劳公公久等了。”

“哪里,哪里,杨公子客气了,咱家梁师成,咱们以后多亲近亲近,这位是吏部尚书许大人。”梁师成指着陪在身边的一位吏部官员道。

杨帆上前施礼。

“许大人,走吧,咱们带杨公子前去注拟。”

“这梁师成究竟是什么人物?大宋的组织部长竟对他如此恭敬。”杨帆心里嘀咕着。

果然是有人好办事,有梁师成领着,只用了片刻,就把注拟的程序走完了,至此,杨帆才真正成为大宋的官员。等梁师成与那许大人客套一番后,两人拿了任命文书离开吏部赶往军器监。

到了军器监,同样依仗梁师成强大的人气,杨帆顺利接掌少监一职,刚刚升任正职的邓之纲不再兼任此职。随即,梁师成宣旨,杨帆及军器监众人赶紧下跪听旨。

“军器少监杨帆,身负重责,令各衙予以配合,但有所需,不得推诿……”

等梁师成宣读完后,杨帆起身接旨。有这一道圣旨,在要人要物上,杨帆就不会有太多顾虑。

作为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