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宋的军事实力暴露到了金人面前。面对如此无能的宋朝,坐拥虎狼之师的金国,岂有不觊觎之理?
可以说北宋走向灭亡的脚步,便是由此刻开始加快。
在杨帆的设计里,此次北伐由他参与进去,让宋军带齐了火枪大炮,然后噼里啪啦、干净利索地拿下燕云十六州,给金人一个强大的震慑,让他们不敢冒然向大宋寻衅。
可是历史的惯性看上去实在太大,还未等自己筹备好粮草,回归帮着策划此事,童贯等人居然撇下自己,领着一帮只会使用刀枪剑戟的糙哥,走历史的老路去了。
“真是一群猪猡!”杨帆再一次恨恨地骂道。
“那大人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燕青见杨帆发泄完毕,将话题拉回到北伐之事上来。
杨帆一掌拍在桌子上,沉声道:“本官必须尽快参与到这次的北伐中去。”
“可要想筹齐朝庭规定的粮草,只怕最少还要等上三个月。”
“这边筹集粮草的任务实际已经完成,我呆在这边根本没什么意义。”
“可是朝庭并未下旨让大人北上”
“是啊所以下一步要让童贯想起我来才行。”
“这点好办,此时童贯正值兵败之际,只要让咱们的人在他旁边说起大人的好处,他自然会想起大人。”
杨帆点点头:“不错,让他们在童贯的耳边吹吹风,就说本官有克敌的良策。”
“是!属下这便去安排。”
“还有,通知梁山军校的一众武将,收拾行装,准备参战。哼,这么一批生猛的将领,居然被他们忘在了梁山,也不知他们是猪脑子还是根本就怕这些将领抢去他们的功劳。”
“呵!应该二者皆有吧。毕竟像韩世忠、吴阶他们官阶太小,还劳动不了童贯、种师道这种大官、相公们日夜记在心上;至于能够时常想起他们的那些将领,应该觉得此次北伐是个捞取战功的大好时机,能少一个竞争对手参与,他们便能多赚一分功劳,自然不会过于争取这些人参战。”
“哈哈,本官挑选的这些人可都是将来的军中砥柱,此次北伐乃是真正的历练机会,他们怎可不参与?还有,京中的神机营,本官这次也要带到战场之上让他们见见血,否则没有实战的机会,他们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军人。”
“是,我也一并将消息传给林冲林大哥,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好!”
燕青转身欲走,却又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回身道:“大人好像还忘记了一步重要的棋子,有他们的相助,收取燕云可是事半功倍大人难道没有指令要传达给他们?”
杨帆知道燕青所指,他摇摇头道:“不需要,他们的任务仍是潜伏,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本官才会动用这步伏棋此次北伐,只需要让他们跟着郭药师的步伐走便是,千万不可贪功暴露,现在还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燕青似懂非懂,不过见杨帆异常笃定,便不再提起这个话题。
北方的战事一开,杨帆的情报系统也立即如高速旋转的陀螺一般运行起来。燕青见杨帆再无吩咐,便急匆匆地下去安排一应事宜。
第二七七章 愿得偿
一应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杨帆便只能陷入无奈的等待。
不过,就在他焦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之时,有关北方战事的信息陆续传来,令他心下稍安。
却说种师道、杨可世、辛兴宗三人兵败退守雄州之后,萧干并没有撤军,反而把雄州城团团围了起来,在城下不断地骂阵。种师道知此时宋军已失了气势,便只好固守城池,不再冒然出击。
这可就出了笑话了,你去征伐人家,结果却让人家跑到你的国土上将你揍得不敢出门。战报传到河间府的童贯那里,童贯大怒之余,却也对辽人的战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河间府距离雄州只有几十里的路程,按理说雄州被围、朝庭被打脸,童贯应当立即率领尚驻于河间府的宋军主力,果断出击,解雄州之围。可是他见萧干所率辽军生猛异常,竟然不顾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心生惧怕,犹豫起来。
当有手下将领提出出兵提议之时,童贯便假惺惺地向蔡攸和谭稹征求意见。蔡攸、谭稹哪里懂半点军事,不过他们两人极善察言观色,看出童贯根本没有出兵之意,便顺水推舟地表示,敌方情况不明,当先稳守为上,等过上几天再视辽军情况而定。
童贯对于这个提议“深以为然”,当即命令全军暂留河间府备战,并派人通知种师道,让其在雄州固守待援。
好在宋军虽然野战不行,但守城还是有一套的。萧干的辽军毕竟不是金人那般的虎狼之师,对于龟缩不出的宋军也没有半点办法。而且就是此时,萧干突然得到消息:自己刚刚拥立的新皇耶律淳因病逝世。身为北辽军事首领的他,必须立即赶回燕京处理国事。无奈之下,萧干便只好撤军而去。
见萧干撤军,又闻耶律淳去世,童贯自然是欣喜若狂。不过,朝庭北伐首战便以大败告终,此事如何向朝庭、向赵传佶交待?这当然难不倒童贯,找替罪羊向来是他的拿手好戏。
于是,种师道便成了一个欺世盗名、贪功冒进之人。没出几天,赵佶便颁下圣旨,令他致仕回家。
童贯与种师道向来不对付,而种家在西军之中威望甚高,对于西军的掌控,便连童贯这枢密使也远远不如。童贯多年来一直想着分化西军,削弱种家的势力,不想北伐初战失利,却“因祸得福”,实现了他的这个梦想。童贯心下窃喜之情自是不可言表。
种师道致仕之后,童贯大权独揽,他连忙任命亲近自己的西军大将刘延庆代替种师道的职位,积极进行备战。当然,这还不够,吃了辽军的大亏,受辽军惊吓的他,采取了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增兵,十万不行,我就二十万,怎么也能把你磨死。接下来的几天,朝庭抽调兵力的命令便传向了京营和西陲。
得到这个消息的杨帆,一时也心定下来,毕竟集结这些兵力还需要一段的时间,给了他赶向战场的时间。同时,童贯一心想着增兵,也利于自己的人撺掇着他将自己调往前线,而且这一增兵,童贯必然会向自己索要更多的粮饷,如此一来自己便有了直接和童贯对话的机会。
果然不出杨帆所料,没过几天,童贯八百里加急的书信便送到他的手中。书信之中童贯询问杨帆可否超额供给一部分粮饷。当然虽然名为询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