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1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命!”

苏峙又闭上眼睛,喃喃道:“去做吧去做吧”

风雪交加,苏家的马车渐渐隐没于黑暗之中。

宣州州衙之内,杨帆挑挑灯芯,将桌上的一张小信笺点起来烧掉了。

“大人,那老货走了!”鲁智深推门而入。

“嗯,给他看了京中刚来的消息,他这下总该死心了,估计此后便不会再来。”

“哼!这个老货,一副虚伪的嘴脸,天天喊着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家里出了不肖子,犯下如此大罪,他却跑来讲条件,要咱们罔顾国法,保住他儿子的那条命!他是齐的什么家!也亏了他已辞官归乡,否则凭什么去治国、平天下!”鲁智深不屑地斥责苏峙道。

杨帆笑笑:“不错!现在都懂得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这境界可是提升得不慢。”

鲁智深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跟在大人身边久了,难免学会吊几句,这境界其实也没怎么提高。”

杨帆起身拍拍他:“已经够高了,至少比那苏峙高出太多。唉!咱们大宋就是因为有太多苏峙这样的人,才造成了目前的官场黑暗。”

鲁智深倒是觉得杨帆此话过重,他摇头道:“说也不能这么说,其实苏峙就是虚伪些,官场之上比他可恶之人可是多得是。听说他学问好得很,平时也多有善举,算是个好人。”

杨帆哈哈一笑:“这话不错!只是本官就是很讨厌像他这样的人。这有关一个很抽象的政治问题,你还不懂!”

鲁智深憨憨地道:“洒家不用去懂,听大人的便是。”

“刚说你境界提升得快,现在就又犯老毛病。”杨帆接着解释道,“这么说吧,我更喜欢像你这种真正的好人,因为你不管对方身份如何,都能真正地去为他们做好事。比如说,你若遇到一个外号镇关西的豪绅恶霸欺凌一个贫苦女子,你会怎么做?”

“洒家自然是上前便给那恶霸几拳,打得他如死狗一般,将那贫苦女子救下。”

“对,这便是你比苏峙这种人可爱的地方。若是苏峙这种人遇上了此等事情,最多便是喝止住那恶霸,绝对不会去惩罚他。因为他们是一个阶层,在苏峙这种人心里,那恶霸欺负一个贫苦女子是应该的,只是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地去欺负,否则就丢了他们的面子。”

“同样的道理,其实苏峙内心深处依然不认为苏成应该死。因为苏成所贪墨的粮食是去救那些贫民百姓的。如果这苏成要是贪墨了去救皇帝性命的东西,只怕苏峙早就令人绑了自己儿子,送到京城法办去了!”

“是这么个道理!”鲁智深思索着答道。

“苏峙这种大儒嘛,所学的东西其实就是他们这个阶级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理论,其实是忽悠人的!你若看透了他们这种人的本质,那便不难理解苏峙这几天的行为。”

“明白了,大人真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他们想什么都逃不过您的眼睛!只是这老货回去会不会报复咱们,咱们是不是要防备一下?”

杨帆瞪了鲁智深一眼:“你这马屁拍的,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不过,他们若想报复,随他们来!”

鲁智深憨笑道:“大人莫怪!自然是夸你的。只是若依大人所说,这苏峙总是维护他那个阶级的利益,那他那个阶级是不是也会维护他的利益?大人难道不属于他这阶级?”

杨帆摇摇头。

鲁智深接着道:“那咱们属于哪个阶级?难道是蔡京、童贯他们?”

杨帆哭笑不得,解释道:“蔡京、童贯也同这苏峙一个阶级哈!阶级这个东西与政治团伙可不是一个概念。咱们可将苏峙他们叫做封建阶级,便是包括了皇上、蔡京、童贯、王黼等等所有的特权人士。”

鲁智深似懂非懂:“那大人既然不属于他们这一阶级,又属于什么阶级?”

“哈哈!姑且算是属于资产阶级或是无产阶级吧!总之是比这封建阶级先进就是。”

鲁智深自然还是不懂,见杨帆越说越深,便干脆收了好奇心,不再发问。

不用再解释这些超越时代的政治理论,杨帆轻松一笑,总结道:“接下来估计会有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战争,这便是我所代表的阶级,向那已经腐朽的封建阶级打响的第一枪!”

京城大理寺、刑部关于对苏成等人罪行的核准书果然没过几日便到。结果没有什么意外,苏成及十几个罪行严重之人被判死刑。此时正值隆冬,按照规矩自然不能等到明年春季才去行刑,所以十二月十三这日,一干死刑犯便在宣州的刑场被杨帆用铡刀处决。

而这个时候,新任的宣州知州已然到任,被苏成贪墨的粮食也早已分送往各个灾区,看样子江南众多的灾民,可以放心地过这个年关了。

杨帆将诸事交接停当,便启程赶往杭州。

第二三八章 美人恩(上)

回到杭州的时候已是腊月二十。年关将近,一年来的战火洗礼、朝堂纷争、商场对决,似乎也如此时晚间的烟花一般,在人们眼前一亮,然后消失

临近新年,杭州城里也如同平常年份一样,准备年货、打扫宅院、过腊八、庆小年、放鞭炮、贴春联官府之中的事情也大抵围绕新年这个主题来做,其余的政事便先压上一压。

杨帆回到杭州之后,也利用了年关将近期间,官府之中事少的时机,关注着神工楼的发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神工楼今年的年会安排在了杭州,而年会之上,也悄悄地多了一些从事钱庄、航运等生意的新面孔。

爆竹声声响起,岁月的车轮转啊转啊,大宋驶入了宣和四年

过年的主旋律仍是应酬。不同于在京城之时,此时坐阵杭州的杨帆已然是东南两路的一把手。坐到这个位置上,在八项规定没有出台之前,逢年过节那府上便如赶集一般,尽是前来“拜年”的官员、门生。这其中大多数人,杨帆自然让家中管事打发了事,但也有很多堪称一方大员之人,他总得亲自接待。更何况,这种应酬的过程,本身就是交流讨论政务重要形式之一。

三天年节刚过,节日的气氛却丝毫不减。杭州年初之时刚刚经历了方腊之乱,新任官员为了彰显政绩、安抚民心,这战争之后的第一个元宵节自然要搞得热闹一些。故从正月初七开始,杭州城便放灯十天。

配合这热闹的气氛,杭州城内的酒宴、诗会、游乐活动也是如织地进行。这期间有感情的交流,有合作的谈判,也有阴谋的策划,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这种活动杨帆大抵是拒绝的,不同于大男子主义爆棚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