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派到处建观收徒,与我教众发生过激烈冲突,怕是那林灵素不会罢休我也是急着回去处置此事,希望不要引起朝庭注意。”
“知道了对了,请问仇左使,我教以前可有过一个叫曲洋的长老?”
“曲洋?从未听说过此人!”
“那仇左使可知衡山剑派?”
“没有听说,难道是新成立的帮派?”
“不是,今天学了只曲子,据说是我教长老与衡山剑派高手所创,想来应该是杜撰的妄语了。”
“呵呵,这倒有趣,我也回去打听一下,请圣女暂且休息吧。”
“好!”
电光间,身影一闪,待唐盼兮抬头时,窗前已空空如也。
大雨下至午夜时分开始转淅淅沥沥地又下了一会,便即止住。清晨,府里还是一片悄寂,雨后的屋檐、树木在滴着水滴,整个院子还朦胧地弥漫着睡意。此时,杨帆已洗漱完毕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在京主要官员均要参加。
秋霜樱桃拿出朝服服侍着杨帆换上。参加大朝会必须着朝服,三人忙了好了一阵子,才将朝服穿好,穿好之后,但见杨帆:身着绯衣朱裳,衬以白花丝罗禅衣,束以锦丝大带,再以金革系绯罗蔽膝,颈下方心曲领,脚上白袜黑履,腰佩金鱼袋,头戴进贤冠,手持白笏板,顿显庄严威武。
衣着打扮停当,杨帆登车,领了十名护卫,便直奔皇宫。到了宫门,杨帆下车步行入内,在宣德楼验过身份之后,便到朝房等候。此时朝房内已有一些人,皆是绯衣红袍,黑履白板。这些人杨帆大都不认识,与他们互相打量之余,也偶尔客气地拱手施礼。
参加朝会的官员还在陆续赶来,不一会儿,朝房内便熙熙攘攘张。辰时将到时,杨帆终于见到认识的人,却是太尉高俅,杨帆正想上前施礼,却不想高俅也看到了他,正在招手示意他过去。待杨帆来到跟前,高俅叹道:“子航高升,本该设宴为你庆贺,可惜老夫这几天未曾抽出空来,过几日定当补上。”
杨帆赶紧道声“太尉客气”,高俅便笑着向认识的官员介绍杨帆。过了一会,童贯也到了,见了杨帆,客套几句后,便告知杨帆早朝之后,要去面圣,共商要事。
正说话间,却听不断有人说道“参见太师”。
杨帆望去,见一面容清瘦、白须及胸的老人进得门来,童贯小声道:“蔡太师到了。”
见众人纷纷行礼,蔡京也频频颔首,径自来到朝房屏风下的椅子上坐下。
蔡京刚到一会,便听门口的司礼太监唱道:“辰时已到,百官晋见!”然后便有偈者引领众官员穿过几道宫门,来到紫宸殿前。百官络绎进入殿内,依官阶大小排班站定,杨帆却是站在文官队列中间靠前
第十八章 科学院
待班列站定,杨帆双眼余光四下一扫,见周围官员皆是长须美髯,神情肃穆,身如磐石,纹丝不动。杨帆暗道:“幸亏哥也练过,这帮老家伙就是在站军姿啊,唉!都差不多一个模样,也不知是忠是奸”
正胡思乱想之际,却听内待喊道:“皇上驾到!”便见赵佶从侧门进殿缓步走到龙椅前端坐下来。上殿面圣的礼仪杨帆前几天曾跟礼仪司的官员学过,知道大宋上朝多数时候不用行跪拜礼,电视里那种动不动便下跪的场面,却不知从何时开始,估计是鞭子朝大青蝈搞出的事儿,唉!东施效颦,好的不学
待赵佶坐定,众官员俯身长揖,三呼万岁。赵佶道声“众卿平身”,礼成之后,众人又成军姿。赵佶接着问道:“众卿可有本要奏?”
先是一阵沉默,见前列众宰辅仍在眼观鼻、鼻观心的入定,终于有级别较低的官员出列奏事。
“启奏皇上,”出列的乃是开封府尹盛章,“近日东南花石纲船只越来越多地到达开封汴河码头,众役夫正在日夜不停地搬运,可是花石太多,前面般上的还没搬完,后面又有船只赶到,如今汴河几近堵塞,以至向京城运送粮食的漕船受到影响,开封米价现已开始上涨,不少人因此感到恐慌,出现抢购囤积风潮,臣特请皇上加派人手,尽快将花石搬运到位。”
“蔡爱卿可有此事?”赵佶问提举花石纲的蔡攸道。
蔡攸出列回道:“启奏皇上,确有此事,只是此事却不是加派人手便可解决,汴河码头太人多了也挤不下,臣回去再想办法。”
蔡攸话音刚落,太常少卿李纲出列奏道:“皇上,花石纲之害,又岂止河道堵塞、影响粮纲,臣听闻地方有官员借献花石纲之名,搜求扰民,中饱私囊,以至个别地方民不聊生,几至哗变。河道堵塞不过是疥疮之疾,民不聊生才是心腹大患,臣请皇上罢除花石纲,安抚百姓,与民生息。”
听闻此言,赵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拉长了脸,却不说话。
看赵佶脸色难看,站在前排的王黼出列道:“臣启奏,如今大宋物阜人丰,皇上修建万岁山,也是为皇家、大臣和百姓提供一个游玩场所,这与民同乐之举何罪之有。个别地方官员借此捞财,一经查实,按律法处置便是,怎可以偏盖全,因噎废食。李纲此言,夸大事实,耸人听闻,不合时宜,有欺君之嫌,臣请处罚李纲,以正视听。”
李纲一听此言,立即跪下,向赵佶叩首道:“臣一心为公,问心无愧!”
一直在站军姿的众大臣,此时也出现松动,不少人开始小声议论此事,安静紫宸殿终于有了点朝会的样子。看堂下议论纷纷,司礼内侍尖声提醒道:“朝堂之上,肃静!”
议论声渐渐小下去,这时太子赵桓出列道:“儿臣以为,李大人也是为国着想,并无罪过。至于花石纲堵塞河道,儿臣以为皆是运输能力低下所至。不过儿臣前几日在茂德帝姬那儿见到一列小车,能不借外力,自行在规道上运行。茂德帝姬向儿臣夸耀,说是这车如能造大,便能载人载物,日行千里在如若此言不虚,何不在从城外几个码头修建规道通向万岁山,花石便可从陆路运抵万岁山,运河压力自然会有所缓解。”
赵佶一听,精神一振,道:“此车是何人所造?”
“听茂德帝姬说,此车是军器局少监杨帆所造。”赵桓答道。
“难怪难怪,朕怎么忘了杨卿,杨卿”赵佶一边叫道,一边朝大臣里来回扫视。
“臣在!”杨帆出列,他也没想到,自己下的这招闲棋,居然这么快便收到效果,看来是小看古人了,不过这也正中自己下怀,自己费那么多心思造这小火车,名为送给茂德作玩物,实是想引起赵佶注意,让他自己提出建造计划,这样才能有人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