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2个月前

胡学状作为人质,他皱眉道:“劫持朝庭官吏也是重罪,你们快放了他,本官不与你们计较,若是有什么要求也一并提出。”

鲁智深非常鄙视地看了黄如海一眼,撇嘴道:“睁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我们不是强盗,那边是枢密院杨大人,请你过去一叙吧。”

黄如海悚然一惊,他立刻意识到枢密院的杨大人便是刚刚宣抚两浙、荆湖两路的杨帆,算算日子这杨大人应该在赴任的途中,胡学状扣押粮船之事被他撞上,他岂有不管之理?而再看看码头之上的这些脚夫,一个个不动如松,这哪里会是匪人该有的作派,分明是军纪严明的禁军才有的素质!

推敲出面前这个大和尚所言非虚,黄如海便不顾那捕头的劝阻,硬着头皮让鲁智深带路,前去面见杨帆。

来到码头中央,看到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年轻人,黄如海便没有了半点的怀疑。他虽然没有见过杨帆真人,但杨帆的画像他却是见过,眼前这人虽然一身商人打扮,但脸型却与画像十分契合。扮成商人前去赴任,难怪那胡学状会撞到他的手上,只是堂堂的两路宣抚使,却要这样不声不响的上任,在黄如海看来简直就是锦衣夜行。当然这样的锦衣夜行对相府一党来说又显得非常狡猾,实在不件可以让他们嘲笑的事情。

在腹诽杨帆阴险狡诈、毫不识趣的同时,黄如海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地向杨帆施礼请安,并假惺惺询问那胡学状因何事得罪杨帆,以致于被整成这副模样。

杨帆脸带寒霜,懒得向他解释,他将那胡学状的供词推与黄如海道:

“黄大人自己看吧!” 奇*书*网 *w*w*w*.*qi*su*wang*.*c*o*m

第二一二章 开铡!

一  黄如海接过杨帆推来的一纸供词,迅速扫了一遍,脸色阴晴不定。

这份供词的内容,直指楚州税吏胡学状滥用职权、私扣官粮,意图破坏江南民姓安定、阴谋阻挠朝庭北伐。

将罪名上升到国家安定、朝庭军政的高度,黄如海心里十分明白杨帆对这胡学状是要下死手的。好在这位枢密院一系高官的矛头只是指向了一个倒霉的小吏,并没有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他知道杨帆这是要杀鸡儆猴,用这胡学状的人头来立威。

跪在地上的胡学状还在痛苦地乞求着救命,既然同为一党,黄如海自然要想法救他一救,然而看现在的情况是,杨帆对于胡学状所犯之罪是抓了现行,在对方铁证如山的情况下,若想再狡辩脱罪,那只会激怒杨帆。

“这厮竟然如此大胆!大人放心,下官这便将他收押,待报备刑部定罪之后,再将他按律处置。”这罪名显然是脱不了的,那就先将人抢到手,日后再细细研究对策,黄如海心中打着算盘。

“不必!”还未等黄如海招呼人手,杨帆便制止道,“黄大人应该知道,皇上在本官临行之前,赐我三把铡刀,授我先斩后奏之权,因此这胡学状之罪不必等到刑部定罪之后再行处置,他的人头,我今日便要!黄大人,咱们都是明白人,就不必再装傻充楞,若是你们所扣不是运住我那两路的赈灾之粮,我也懒得管你们的闲事,可你们这样赤裸裸地给我下绊,你说我该不该生气?”

黄如海无言以对,低下头去。

“哼!说白了吧,今日本官要杀人立威,要告诉这运河之上的官吏,以后谁要敢暗中枉法、给我下绊,本官就要他死!”杨帆盯着黄如海沉声道,“当然,本官今日便只让那狗头铡饮饮血,至于那虎头铡,本官可不希望在这楚州用到它!”

狗头铡斩平民小吏、虎头铡斩官员大臣、龙头铡斩皇亲国戚杨帆刚才的话其实便是对黄如海赤裸裸的威胁:你给老子老实点,否则便拿虎头铡斩了你。

黄如海虽然属于王黼一系,但他久经宦海,知道党争之残酷无情,杨帆今日占理在先,又有皇帝亲授的生杀大权,便是真拼着与相府一党撕破脸面将其杀了,外人还真拿他没有办法。而且,以楚州这些厢兵的战力来说,根本不可能是杨帆所率精锐“禁军”的对手,若杨帆想杀他,他手下的那些官兵捕快是挡不住的。

杨帆刚才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我今日就是要拿这胡学状立威,你不要再花心思救他,否则便也将你一起办了。黄如海细细思索一番,觉得无论是还是武,都没办法与杨帆抗衡,为了一个小小的税吏头目而引火烧身,实为不智。

“是下官御下不严,以致这胡学状犯下如此大罪,大人既有皇命在身,下官岂敢袒护于他,这厮便任由大人处置!”

那胡学状听到自己的上官此话出口,已然明白自己这个“卒子”被彻底抛弃了。他心中悲惧交加,竟然颓然晕倒在了地上。

搞定了黄如海,杨帆便人将胡学状的罪行以公告的形式在这段运河之上传播开来。此时因为胡学状被抓,关卡上下已聚焦了比平日更多的船只,船上很多的商旅、船夫听说税吏头目因私扣粮船要被就地正法,皆跑上岸来围观。看样子这些行船之人平日里没少受这些税吏的盘剥,他们踮脚眺望刑场时,脸上明显带着笑意。

码头之上,杨帆的仪仗已经打出。既然要让自己立威,自然需要亮明身份,而且这身份越明显越响亮才好。覆盖着黄色帷幕的狗头大铡已经抬到了码头之上。既是御赐铡刀,便如那尚方宝剑一般代表了皇帝的权威。因此,掀去帷幕之时,杨帆、黄如海皆躬身施礼,如皇帝亲临一般。

而对于围观的百姓,他们此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刑具,好奇之余免不了互相打问一番。这些常年跑船之人,有些消息灵通之士对这狗头铡的来历能够知晓一二,见有人问起,他们便摆出一副世事皆晓的姿态,再对询问者指点三四。

当然,这些普通百姓对于狗头铡之事总归所知有限,真正让他们知道这刑具之来龙去脉的,还是杨帆安排到人群之中的托儿。既然有托儿,那这铡刀还有杨帆自然是被演义成了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奇特的斩首刑具,外加对它话本故事般的渲染,人们对那三口铡刀以及杨帆禁不住敬畏有加。可斩官员、能斩皇亲,对于受惯这些特权阶层欺压,有时却状告无门的众多百姓来说,就是一种希望。

行刑的过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是用铡刀铡头,还是用大刀斩首,都是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