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这边购买了许多火药,而火药局的作坊又遭了大火,因此下一步他们的炮仗产量会大大减少”
杨帆一听,皱眉道:“这么说,火药局生产的火药,除了流入到京中这几个作坊之外,还流入到了南方?”
公关经理点点头。
“一群见利忘义的混蛋!不行!明日大朝会,我便奏请皇上,将这帮混蛋统统缉拿入狱,审问清楚,一定要将那些流出的火药追回!”杨帆急道。
公关经理不敢接话。杨帆因为要写明日的奏章,问明再无其他的消息之后,便让自己的公关经理自行离去了。
清晨,橘红色的太阳慢慢地爬出地平线,给笼罩着氤氲迷雾的大地涂摸上了一层霞光。京城河边的柳枝上尽是霜挂,就像是一根根银条悬挂在树上。街道上,起早赶路人们双脚用力地踩踏着地面,不时地用口中呵出的热气温暖下双手。街边的饭馆之中,热气腾腾的粥饭引来了不少的客人
相国寺的晨钟响起,大宋宣和元年进入了最后的一个月。
紫宸殿,腊月初一的大朝会如期进行。
今日朝会的主要议题自然是前天的火药局作坊爆炸之事。一众臣率先表了对于作坊爆炸之事的不满之后,赵佶便命开封府将此事的调查结果通报于各位臣工。
聂山出列,将开封府调查所得的爆炸原因、死伤人数、财货捷损失等情况一一道出。据开封府所查,此次爆炸是因某个工匠生火取暖而起,连环的爆炸致使作坊八十余人死亡,坊内所储的火药、配料以及工房、用具损失殆尽。
这些情况,除了那伤亡人数肯定有所虚报之外,杨帆倒是觉得基本属实。接下来便是赵佶象征性地为他那些死去的子民哀悼几句;些许的大臣为那些死难者家属的抚恤呼吁一番;再之后,便是对如何弥补爆炸造成的损失进行讨论。
至于此次事故的责任问题,从头到尾竟无人提起。
眼见这个议题即将结束,接下来的后续处理也议定为由将作监重建作坊,杨帆培训工匠,尽快恢复生产。如今的那些熟练工已经罹难,新的工匠怕是连制作新式火药的基本常识都不曾具备,如此情况下,殿中君臣自然想到了这火药制作的鼻祖杨帆。
就在待赵佶将要对于此事下谕旨之时,杨帆却出列道:“启禀皇上,对于此事,臣还有本要奏!”
“噢?”赵佶惊奇地看了他一眼,满朝武也投来了疑惑的目光。自从有资格参加大朝会以来,杨帆一直充当着看客的身份,今天还是他第一次在群臣面前向赵佶进奏事情。
“爱卿有何见解?快快道来。”赵佶欣然道。杨帆已经不止一次给他带来过惊喜,对于这次爆炸之事,他或许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赵佶如此想着。
第一一九章 公道(下)
“臣启皇上,那火药作坊乃是臣一手组建,臣深知制作那些火药的危险性。因此,作坊组建之后,臣便为坊内一众工匠拟定了操作章程,并由专人监督工匠们按章操作,为得便是防止发生爆炸这样的事故。那章程中明规定,作坊之内一定要杜绝火源,可如今怎敢有人在那里生火取暖?”
“这么说,杨大人是怀疑有人蓄意纵火?”聂山惊道,如果此事是有人故意为之,那么这件事情的性质就要严重上许多,很可能会被定性为国人谋逆,或者是敌国袭击,这两点无论哪点,都会让开封府背负上巨大的压力。
“那倒不是。”杨帆的回答让聂山松了一口气,“只是,臣所定的章程,被新任的监作废除,臣任命的专司安全的典事,也被罢免回家。据这位被罢免的典事所言,前些日子火药局工坊为了赶工生产,将一应安全防控措施省略,而且新调入的工匠杂役,也未曾告诫他们要注意的诸多事宜,便让他们直接进入工坊干活。正如开封府调查的一般,这次爆炸是因某个工匠生火取暖而招至,如此低级的错误,若非是没有经人指导,怎会发生?因此,臣认为:此次爆炸事故的罪魁祸首,应是那个对业务一窍不通,对工作的工坊监作!臣请皇上下旨查办此人,还那些可怜的死难者一个公道!”
杨帆话音刚落,殿内便发出切切嚓嚓的议论声。许多大臣禁不住地互相打听,那个新任的火器局工坊监作究竟是谁。而一些知道冯全与王黼关系的王党大臣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杨帆今日的话锋已经隐隐指向自己一党。个别机警的王党大臣已经开始思索着如何将杨帆的这番话驳斥回去。
“杨大人此话有失偏颇!”御史中丞凌千秋闻言出列道,“杨大人也曾提到,火药局工坊是为了赶制火药而省略了一些防控措施。朝庭北伐在即,朝堂上下无不废寝忘食、啬己奉公、励兵秣马。火药局工坊监作此时督促工匠赶工制作火药,亦是在为北伐绸缪,怎可言之玩忽职守?虽然此次事故,那监作有失教之过,但其心可鉴,其情可恕,臣以为责其上司对其训诫即可,断不可下旨查办,寒了这朝堂上下的一片拳拳之心!”
这凌千秋突然跳出来说了如此一番话,殿内大臣便基本明白,那火药局的监作定是王黼一党的人。
原来这凌千秋乃是王黼的亲信。作为王黼铲除政敌的一把利刃,担任御史中丞的凌千秋,曾不止一次用构陷、攀污等肮脏手段,将弹劾过王黼的大臣逐出京城,这其中还包括唐恪、陈过庭等朝堂大员。
凌千秋站出之后,便有几个同党出列应和。而另一边,一直以来与王黼对擂的太子系官员,此时也是眼睛发亮。原本他们以为,这样的爆炸事故,责任当然由那犯下致命失误、且已经死去的工匠来承担,不想经杨帆一番分析,责任还确实应该向上追究。更令他们窃喜的是,从凌千秋的表现来看,那作坊的监作无疑便是王黼一党之人,若是皇帝真的下旨查办,说不得便会查出许多事情来王黼的贪腐几乎算得上是路人皆知的。
对于凌千秋之言,还未等杨帆开口驳斥,便有太子系的官员出列,指责凌千秋等人急功近利、枉顾人命、不仁不义。一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围绕是否应该查办火药局工坊监作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弄得杨帆倒一时插不进嘴去。
既然已经引发了这场辩论,杨帆也就不急于继续抖出自己所查之事,而是任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