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的指令之后,侦查局这边也迅速做出了动作,从市井小人,到达官贵人,都开始传递出万历驾崩的消息。
经过这些人群的宣传,仅仅是一夜之间,大明民间就已经知晓了万历驾崩,所有人都开始惊慌起来。
一些有实力的人亦是开始打探其宫中的消息,不过全部都被堵在了宫门之外。
寂静的皇宫与外界的慌乱显得格格不入,但这就是现实,紧闭的宫门,也在向所有人暗示着万历驾崩消息的准确性。
而对于这个情况,宫中的大臣以及大太监们虽说很焦急,但也无可奈何,万历驾崩是事实,他们根本就不敢对外声称陛下还活着。
既然没法解释,那就只能是沉默处理,与此同时,这些人也都加快了新皇帝登基的事宜。
每每到了这个时刻,都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要成功让新皇帝登基,那就一切都归于平静。
但若是其中有一环节出了问题,那将会是整个帝国的动荡,甚至还会导致帝国走向灭亡。
就在大臣们忧心忡忡地赶着登基事宜之际,外界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直接将所有人都炸得差点晕过去。
驻扎在长江一带的军队,一夜之间遭受了江对面宋军的猛烈攻击,短时间之内被压制,愣是坚持不到一天的时间,就陆续举白旗投降。
这种情况若是有万历坐阵,肯定会调遣更多的军队前往支援,只不过眼下新的帝王还没有登基,根本就没有人有资格大规模调动军队。
而且眼下大明各部门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宫中的结果,根本就没有精力再理会外界的事情。
因此,大明这边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宋军不断推进,短时间内便席卷了长江一带。
由于万历驾崩的影响,大明的民众全都被这个劲爆消息给搞得蒙了,当宋军过来之际,这里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阻击。
再加上宋军优异的武器以及强悍的战斗力,这一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当大明朝内的高官大臣们还在筹备着新皇登基的事情时,宋军都已经推进到了河南一带,连这边的福王都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
在对付这些大明皇族的问题上,王直的态度是宽厚的,并没有全部处决,而是将其贬为平民,全部流放到美洲充当劳力。
对于王直的这个处置,很多人都觉得足够宽容了,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只要是通过武力来实现朝代更替的,都会对前朝的皇族赶尽杀绝,以免其复辟。
因此,在得知王直的这个处置之后,在宋军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大明的皇族都选择了直接投降。
这些享受惯了富贵的皇族们,早就已经没有了朱重八的硬气,在面对强悍的宋军之时,为了求的一条生路,都会直接投降。
有着皇族们的带头,大明这边到处都是一片投降的场面,到了最后,宋军愣是一路都在接收着各个城镇,连火炮都没有再使用。
如此严峻的局势之下,大明帝都这边,高官大臣们却还是在举办着新皇的登基事宜,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比这个还要重要的。
至于宋军来袭的问题,大臣们认为只要确立了新皇,到时候指令一出,自然会有八方军队进行阻击,即便难以收复之前的领土,起码还能够守住一定的地盘。
只要还有地盘在,那大明王朝就不会灭亡,等以后缓过气之后,大明也会进行反击,将宋军赶出华夏领土。
当然,这些高官大臣只不过是少部分而已,大多数人对于眼下大明的局势还是抱着悲观态度的。
在大家伙眼里,即便此时将所有边军都聚拢过来,也难以抵挡来势汹汹的宋军。
到了最后,当大明新君上位,忙着发出军队支援的圣旨时,宋军已经来到了京畿地带。
五百一十四章 浑身解数
宋军的推进速度非常之快,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已经来到了大明京畿地带,一路上过来,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战斗。
其实从一开始渡江战斗,俘虏了大批明军之后,接下来宋军所遇到的,几乎都是举白旗投降。
之所以会如此一大片投降的场面,主要还是这些年宋军强悍的实力,以及大宋王朝亦是同为华夏王朝,民众们还是容易接受大宋。
而且在这些年长江两边的发展有目共睹,所有人都知道大宋体制更加优越,民众的生活也更加富余。
不仅如此,即便是原来的地主贵族们,如今也实现了转变,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这也是大明这边所有人都喜欢的体制。
因此,当宋军开始席卷长江以北一带时,无论是平民还是地主贵族,都纷纷响应宋军的到来。
一开始只有大明皇族以及一些官宦人家会抵触宋军而已,不过在见识到宋军的强大,以及王直对他们宽厚的处置之后,这些人也纷纷妥协。
就是因为这个,才使得各地的军队都在面对宋军之时,还没有进行像样的阻击,就已经主动投降了。
当然,在来到京畿这边之后,宋军所遇到的阻力也开始加大,这里毕竟是大明王朝的中心,军队的忠诚度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而且随着新皇登基,大明的局势也逐渐明朗过来,各路军队亦是纷纷支援京城,特别是大明边军,已经抽调了一半兵力南下救主。
不过就在大明军队忙着要赶在京城被攻破之前支援之时,宋军在到达京畿地带之后,便没有了动静。
几万宋军驻扎在京畿一带,然后便是没了动静,除了平时的训练之外,却没有进一步攻击大明帝都的打算。
这也让大明京城里边的守军纳闷不已,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各种物资也都搬到了城墙上头,却没想到对方就在前头不动了。
当然,纳闷之余,所有人也都是松了口气,毕竟没有人想要战争,那可是会死人的。
而且京城的守军都是勋贵之后,这些人早就养尊处优惯了,多年来都没有经历过战斗,能够免于战争,那还是最好不过的。
甚至还有些人以为新皇登基之后,大宋那边感受到了威胁,不敢再有所逼近,只要新皇跟大宋那边谈判好,宋军很快就会退去。
局势的变幻很快,当宋军没有再更近一步之后,大明皇宫这边也随着新皇的登基,逐步地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而各路的援军,也都是纷纷赶来京城之外,很快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