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他们是什么人?
崇祯皇帝出去砍人,自然不可能跟手下的双花红棍们出去砍人一样。
马仔什么的能带多少带多少,装备能带多多带多多,补给能有多好就多好,总之就是力求把手下的马仔都武装到牙齿,然后抡刀子砍人抢地盘。
望着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大军,崇祯皇帝又一次对后世的辫子戏有了清晰的认知——那些辣鸡,哪怕是到了新世纪,也依旧一股小家子气!
在大军的后面,还有两支军队跟其他的士卒们不太一样,看起来总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两支军队,一支名叫朝鲜卫,另一支名叫琉球卫,都是从朝鲜和琉球原本的正规军之中抽调后组成的卫所。
然而穿上了大明的战袍,拿上了大明的装备,这两支卫所的士卒看起来依旧有些掉链子的感觉——实在是崇祯皇帝想不出来其他更好的形容词了。
互相对比之下,大明的士卒可以用高富帅来形容,这两个卫所的士卒就只能用矮富矬来形容了。
总之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等崇祯皇帝带着一票马仔们到了缅甸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崇祯皇帝不止特意调来了朝鲜卫和琉球卫,还特意要求缅甸同样要抽调一卫的兵力,连暹罗、大越也要各自派出义从军。
这些被抽调过来的士卒是不是能打仗,在崇祯皇帝看来并不是太重要,只要不给大军添乱就足够了。
但是通过这么一场战争,却能加快对于这些地方的融合速度。
后世不都说了么,人生四大铁里面就有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
而战场上操刀子砍人这种事儿,就包含了扛枪和分赃这两大铁,可以说是让这些人最快融入大明的办法了。
当然,朝鲜、琉球还有缅甸的士卒,粮食由大明负担,缅甸也会负责一部分,至于那些义从们的补给和粮饷,则是由各自的国家负责大部分,大明方面好歹意思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等崇祯皇帝带着马仔们跑到了缅甸之后,才发现缅甸这边的局势再一次风云变幻。
南居益原本的计划是跟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两面夹击,先把金奈和芒格洛尔拿下,靠着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为跳板,替大军取下一块基地。
然而绑着缅甸的海岸线航行了大半圈之后,南居益干脆又改变了作战计划。
金奈肯定是要打的,但是在郑芝龙那个混账东西的南海舰队到来之前,完全可以借着东海舰队的火力优势,先把莫卧儿靠近缅甸这一边的岸防给清理一遍!
从杰莱斯沃尔到克塔克,再从内洛尔到金奈然后再到马杜赖,整个莫卧儿的海疆算是倒了八子辈的血霉。
甚至于各地的头领都没有搞清楚这场炮火是因为什么而引发的——湿婆在上,好好的念着个经,然后一发炮弹就砸了过来,再然后就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实际上,所谓的清理一遍能有多大的效果,连南居益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炮弹打出去之后,肯定会落到岸上就是了。
至于是民居还是军营或者是官府,或者是莫卧儿的岸防体系那里,谁也说不准,具体位置就只能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然而开花弹比实心弹最大的优势在于,这玩意会爆炸,会爆炸就会引起火灾或者殉爆。
至于会不会误伤到了平民真正的大明商人还比不上这些大饼子脸?彼其娘之!
原本打算送粮食和牛羊酒水来犒军的大明商人们顿时坐蜡,不得不同样准备了银子来犒军——反正不能被那些眯眯眼儿的给比下去!
崇祯皇帝已经快要笑的合不拢嘴了。
多好的百姓啊,朕不过是来缅甸溜达一圈,你瞧瞧这粮食,这金银,这牛羊,基本上能顶得上五分之一的票价了!
而朕付出了什么呢?
不过是带着大军跑过来浪一波,顺便怼死个莫卧儿而已,再把这些百姓们夸奖几句就行了——这些百姓当真是忠心可嘉!
心情大爽的崇祯皇帝干脆命锦衣卫刻了些牌匾发放给这些百姓。
牌匾很简单,简单到上面只有四个字,忠心报国。
这么简单的牌匾除了代表着一份荣耀之外,剩下的并没有什么鸟用,既不能免赋也不能免税,纯属于挂着好看而已。
然而不管是大明商人还是朝鲜商人,却纷纷认为这回值了,哪怕是把全部家当都掏出来换这么一块牌匾,都是值得的!
这代表了什么?这就代表了荣耀,这就代表了简在帝心,这就代表了咱们也是为大明出过力的啊!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崇祯皇帝。
等到接见完他隆和平达格力之后,惊喜的发现粮草问题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
最起码,依靠他隆所提供的粮草,已经足够五十万大军一旬之用了。
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天而已,但是抗不住这五十万大军是真正的精锐啊——那些义从军和朝鲜卫、琉球卫的士卒被崇祯皇帝划成了杂鱼军团,没有计算在这五十万大军之中。
十天的时间,都已经足够这五十万的精锐大军从缅甸推进到西孟加拉邦了!
如果再给力一点儿,就算是把贾坎德土邦给干下来,也未必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
然而让崇祯皇帝高兴的远远不止这些。
阿萨姆邦那边突然过来一些人,想要求见大明的军事最高统帅。
大明的最高军事统帅是谁?毫无疑问,如果崇祯皇帝没来的话肯定就是朱纯臣,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崇祯皇帝他老人家就在缅甸啊。
然后一些野人一般的家伙突然跑过来说要求见崇祯皇帝?开什么玩笑,皇帝是你想见,想见就能见的?
但是人家也不是空着手过来的,整个阿萨姆邦的所有地形图,大致的兵力分布图,甚至于周边的各邦的地形和分布大致分布图,都拿来了。
而且,这些蛮子,似乎跟其他的蛮子不太一样?
如果单纯的从长相和语言上来分辨,貌似根本就不是蛮子,而是大明的普通百姓?
可是,这些人又拿不出大明的黄册出来证明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