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1)

儒道赘婿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之际,温道元微微转过身子,朗声道:“无论其他,至少今日是苏小子大喜之日,便是有再多缘由,且喝他一杯喜酒又如何?”

这……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温道元不仅与苏平共饮,居然还开口替苏平说话。

怎么做?

半圣发话了,这个面子要不要给?

一众权贵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在等着第一个响应半圣的人。

就在众人迟疑之时,

苏平突然洒然一笑,朗声道:“殿下方才说,喝酒喝的是兴致,不如这样,在下赋诗一首,给诸位大人助助兴如何?”

作诗?

众人齐齐一愣,接着表情就玩味起来。

上古之后,诗词一道在中州就从未兴盛过,历朝历代的佳作,加在一起都屈指可数。

尤其是大庆所在的地界,被夹在另外两国与蛮族之间,更是苦不堪言。

这种情况下,读书人想要在乱世之中苟活,甚至活的很好,不得不可着劲的提升儒道境界。

只要能入朝为官,或者成就一方大儒,生存就有了保障。

也就是十几年前蛮族之患稍解,读书人才有了吟诗作对的闲情。

然而,诗词也不是说作就作的。

哪怕一篇平平无奇的诗作,也需要耗费时间反复打磨。

苏平一个连监生都要靠捐纳得来的人,怎么可能在诗词上有所造诣?

更何况看样子,好像还是临场作诗。

不过嘛,这样也好。

诗作的不好,想必也没脸再提酒的事儿了。

“诸位。”

太子钧突然开口,笑着道:“既然新郎官儿开口,我等给他个机会又何妨?”

“殿下仁德。”

“也好,就等新郎官佳作了。”

“……”

作为场中地位最尊贵的人,太子钧发话,自然没有人反驳。

很快,单独的一架书案被抬到了苏平面前,其上摆了笔墨纸砚。

唐远正准备上前研墨,却被另一个人抢了先。

“小子,抓紧的。”

温道元执着墨锭,眼神带着几分惊奇。

对于苏平,他只知道有过目不忘之能,对圣人道理理解得颇为通透。

至于诗才,此前从未往这方面想过。

他倒想看看,苏平是不是真的是儒道全才。

尹东丘也来凑热闹,将案上的白鹿纸展开抚平。

苏平脸上谢意一闪而逝,对两位大佬点了点头,然后就闭上了眼睛。

作诗前酝酿一下很正常,这个众人倒不在意。

可……半圣研墨,武侯陈纸?

这待遇,只怕永泰帝也没享受过吧?

整个宴客厅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看着这一幕。

而在苏平闭眼的刹那,温道元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一样,常年眯着的双眼豁然睁开,死死的盯着苏平。

“怎么了?”

尹东丘看看温道元,又看看苏平,“他是你失散多年的儿子?”

温道元被干扰,刚刚那一丝奇异的感觉不翼而飞,顿时不满道:“你人挺不错,就是长了张嘴。”

“你才长了张嘴,不对,我长嘴怎么了?”

尹东丘双眼一瞪,不服气道。

“别吵。”

温道元表情严肃了一些。

虽然不知道刚刚那是不是错觉,但他可以断定,苏平已经进入了一种很奇怪的状态,最好不要去打扰。

他猜的没错。

苏平闭上双眼的那一刻,意识就来到了雾气空间。

看着通体如白骨,却又有着玉一般光泽的圣心笔,苏平心中一片平静。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诵读书籍,圣心笔周身的雾气已经稀薄了很多。

估摸再有一旬的功夫,便可彻底解封。

但苏平决定不等了。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眼下肯定不是最好的时机。

但他,也从没当自己是君子!

下一刻,才气入脑!

哗啦啦~

一阵书页翻动的声音响起。

数千本不同的书籍,豁然投射到了雾气空间,在苏平面前一一摊开。

苏平收摄心神,认真阅读起来。

一本,两本,三本……

每当他阅读完一本,对应的投射影像就会消失,而盘旋在圣心笔周围的雾气也随之更浅薄一分,才气更壮大一分。

时间慢慢流过。

直到温道元磨好了墨,苏平却依旧不曾睁眼。

众人顿时觉得他太过失礼,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他这要琢磨到什么时候?”

“不行就算了,写不出来很正常,不算丢人。”

“诗词这东西,也是想写就能写的吗?”

“……”

九皇子适时的开口,展现皇家风范:“诗词一道本就晦涩深奥,想来苏平定有佳作,诸位且耐心等候。”

“殿下仁德。”

“说起来,前年上元节诗会,殿下一首《咏阳河》夺得魁首,不知殿下何时能再出佳作啊?”

“连殿下作诗都要反复推敲打磨,这苏平还能临场作快诗不成?”

“诸位别急,既然殿下开口,我等便是等上一个时辰又何妨?”

“此言有理。”

“……”

“不必了。”

嘈杂之中,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苏平,缓缓睁开了双眼。

目中流光闪烁,似有星辰倒悬。

“劳诸位久等。”

苏平洒然一笑,仰头将满满一壶酒饮下大半。

下一刻,笔落惊鸿。

“君不见,阳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035】异象漫天!千古之作!

“君不见,阳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笔落句成的那一刻,纸面上金光炸裂,刹那间将整个宴客厅映得辉煌一片。

哗啦啦~

一道巨大无比的洪流刺破虚空,携着无匹的威势,猛地向着众人倒灌而下。

“诗词异象!!!”

“这是诗词异象!!!”

国公府宴客厅中,众人豁然起身,满面惊骇。

“什么是诗词异象?”有几名武官不明所以。

“诗词异象是儒道异象的一种。”

大理寺少卿盯着门外天上的洪流,震撼中解释道:“儒道异象,需要写出惊世之诗词文章、或者有新的儒道立意方可引动……”

“只不过,自上古之后,诗词一道衰微,数千年下来,能以诗词引动异象者屈指可数,上一个还是五百年前……”

礼部侍郎收回看向屋外的目光,再看苏平时,已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此时,众人纷纷从异象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开始沉浸于诗作本身。

“阳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直低调的内阁大学士满脸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好一个阳河之水天上来,好大的气魄,好大的胸怀!”

“仅此一句,便不弱于上古文风!”工部尚书抚掌而赞。

“苏平之诗才,该为中州翘楚!”

“……”

各种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被用了出来。

唯独九皇子没有说话。

九皇子呆呆的看着苏平,浑身都在微微的颤抖。

永泰帝有十二个儿子。

有的喜欢听曲,有的喜欢奕棋,有的喜欢遛鸟,有的喜欢斗蛐蛐……

唯独他,从小到大,最是痴迷于诗词。

每每读及那些古诗词,时常感叹今人不如古,甚至立志要再振诗词一道。

而成年之后,他才明白,诗词之道到底有多难。

就拿上元节诗会的那首《咏阳河》来说,他硬是足足打磨了半年才最终定稿。

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