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1 / 1)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才两个月没见面就瘦成这样,是不是妊娠反应。

对武汉女人我真有种说不出的佩服。每当大事临头时,很难见到她们出现那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总能很快在纷乱中理出一二三四的条理来,并抓住其中最主要的。这种天赋应该是武汉这个城市的特殊性构成的。由于长江、汉江的分割,外地人总也闹不清汉口、武昌和汉阳,到底在哪条江的哪个位置。在武汉问路,得到回答总是往上怎么走或者往下怎么走。由于有两条江交汇,这上下也变得混乱,况且又不比山里,这种上下是看不见的。只有武汉人自己能看见。这是地理。还有天文。武汉这儿夏天比广州热,冬天屋里比哈尔滨冷。这种冷热交替的磨炼,使武汉人个个都是性情中人。而热不怕热、冷不畏冷的女人又更强几分。此外,说是有山有水,但东湖枉比杭州西湖大许多倍,也枉清亮许多倍,谁也不买账。龟山蛇山名气大,去的人也多,不过大家也就是去了而已,在心里什么也留不下。这些不利因素让武汉人个个历练得心理素质极为强悍。

沙莎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她一看架势,就毫不犹豫地说自己与什么李厂长没有任何瓜葛,他是找错了门。

沙莎说:“一定是将我当作了牛会计。我说我姓刘,他没有听清楚。”

听见沙莎竭力地说刘和牛时,我就忍不住笑。

反贪局的人也笑。他们像沙莎一样,虽然说话时分不清刘和牛,心里都很清楚。

接着他们问我,有没有接受一台别人送的空调。

我说:“现在买空调,哪家不是送货上门。”

还是沙莎主动建议,现在的家电都有货号,拿出发票来一对就清楚了。反贪局的人上我家将空调机的货号抄走了,还有发票号。然后就没有动静了。

虽然我心里慌,并后悔,但我心里没有责怪沙莎的底气,相反,有时候还在暗暗佩服,那次在第一时间将李厂长送来的美的空调换成别的型号,这样的策略也只有沙莎才想得到。让我感到安慰的还有师思每天在办公室里奉献的无数微笑。

师思的微笑在杂志社里像春天的风在吹拂。

只有主编老莫觉得不舒服。

师思越笑,主编老莫越是不舒服。

我抽空问师思:“同韩丁相处得好吗?”

师思说:“他?还不是银样镴枪头。”

我说:“怎么啦?”

师思说:“他吓得不敢进门了。”

师思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这一笑足有两分钟,闹得隔壁办公室的人都来打听是怎么回事。巧的是韩丁这时突然出现在门口。这让她笑得更起劲了。还是王婶在门外说了一句话:“等嫁了个男人,你就笑不起来。”师思一听这话就收拢脸上跑位的五官。

我将韩丁拉到椅子上坐下说:“你来干什么?”

韩丁说:“我写了篇稿子,给你们看看。”

我将韩丁的稿子铺开,师思一伸**过去,她看了一眼说:“写下岗工人的,交给我编好了。”师思一口气看完后,连声说可读性极强,完全能够盖过“猫头鹰”今年发出来的那些稿子。我接过来看过几行就知道这是写老租界那儿的女邻居。越往下看越像,特别是踩“电麻木”的经历,活脱就是那一家子。不过最让人感动的是女邻居的母亲那场爱情经历。我建议师思去同主编老莫商量,将别的稿子抽下,在本期隆重推出。

师思去了五分钟就回来。主编老莫已签了字,同意我们的意见。主编老莫还跟过来,同韩丁握手,夸他初次写稿就达到这个水平实在不容易。主编老莫欢迎韩丁以后多给我们杂志写稿子。

主编老莫授权我们中午请韩丁吃一顿饭。

我们去圣诞酒店。酒店老板一脸不高兴,要我们付现金,他说杂志已经欠下近两万元的用餐费。师思更不高兴,她威胁说,要换头头了,当心新官不理旧账。老板收敛一些,还是接受了我们。

吃饭时,韩丁和师思的目光有多次会心的交流。

韩丁多次望着师思说,能在这座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住房,幸福才会开始到来。

师思举起啤酒杯同韩丁重重碰了一下,说:“快了快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天气转凉了。夏天之后的凉爽也是武汉的好日子。

十期杂志出来后,接着又马上加印了三万。大家都冲着韩丁的那篇稿子而来。就连反贪局的人也开口要我送他们十本。事实再次印证沙莎的高明,被抓住把柄的是牛会计,她被反贪局的人带走时,初步查实的黑钱就达九十一万三千元。牛会计被抓的那几天,我和沙莎身上一直在冒冷汗。家里也头一次备上了舒乐安定药片。

沙莎说:“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了。”

我吸着凉气说:“错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等哪天换到局长住过的房子,用上局长留下的电话,我们还要大捞一回。”

“你这是做梦。”沙莎拿着油墨未干的杂志对我说,“我怎么觉得这上面写的那个处长很像老赵。”

沙莎说的处长是韩丁文章中母亲的情人。

沙莎将杂志拿给钱主任看。

钱主任看过后,轻描淡写地说:“这种文章到处都有人写。来我这儿征婚的人,经历比这传奇多了。”

钱主任说“多了”二字时,声音有些颤抖。或许是为了掩饰,她马上对我们说,师思同她见面了。师思愿意与那位博士试着谈一阵。

我的反应很平静。

沙莎说:“你要难受就找个方式发泄一下。”

我说:“我不难受。”

奇怪,我真的不难受。

电话铃响起来,现在我能自由地接电话了。

我说:“你好!请问找准?”

董博士的声音突然传过来:“蓝方,有件事我想同你通个气。你们发的韩丁那篇文章,可能有**烦。这是被人控制操作出来的。目的是想釜底抽薪,将你们杂志彻底打入泥潭。哪怕整不垮,也要让你们爬不起来。我是知识分子,我有责任提醒你们。当然我不能详细告诉你整个计划,那叫出卖,我是不会干的。以你的智慧,你应该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有学问的人讲话总是慢条斯理,好不容易等他告一段落,我才抢着说:“‘猫头鹰’太狡猾了,对吗?”

董博士说:“市场份额只有这么多,竞争手段当然越来越不近人情。”

董博士对我们仍将心理咨询专栏办下来表示钦佩,内容却被他贬得一塌糊涂,特别是我编的那一期,更是只有幼儿园的水平。我本想嘲笑一下他,说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那些当汉奸的都是有水平的人。话到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