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李渊的回答,太子获罪
李世民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顿时陷入了僵局一般。
“秦王,一向谨慎。为何在朝堂上对陛下出言不逊?”
“吾等虽对靖王的身份有怀疑,哪个敢言语一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一些大臣耳语一般。
秦王李世民,一身冷汗直冒。
他疯了……
他怀疑自己真疯了。
一向头脑冷静的他,怎么可能 在朝堂上,对李渊发出这样的质疑。
这不是找死吗?
李渊……
他的父皇。
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也不是寻常之辈。
岂容他这么在朝堂之上对自己质疑?
既然这样了,收回也没用。
顺着往下说吧。
“父皇,儿臣 是有些莽撞了。但是,儿臣自认为已经做地很卓越了。可是,在父皇的眼睛里只有皇兄靖王的存在。儿臣百思不得解,所以,才有此发问啊。”
李世民自知自己刚才的话,已经有些冒犯的意思。
索性,又打起了亲情牌。
不说则已,一说之下,竟然引起了李元吉的共鸣。
“父皇,秦王说的对啊。就像是 靖王冤枉儿臣一样。父皇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儿臣关押起来。
未曾听儿臣一句辩解。父皇,儿臣是不是您的亲儿子?
小的时候,因为儿臣太过于丑陋,遭到母后的嫌弃。现在,父皇也要嫌弃儿臣了吗?”
李元吉不是打亲情牌,他的确 是真情流露。
在父皇的四个儿子中间,除了元霸早亡。
有了李烨的加入之后,他 虽然也 骁勇善战,终究不如李烨。
虽然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性子还是很直爽。
听了两个亲生儿子的话,李渊脸色微动。
很快……
便恢复了原样。
在朝堂上,他和儿子之间就是君臣的关系。
这是规矩。
不能逾越。
“秦王,齐王大胆。竟敢质疑朕。来人,将此二人押天牢。”
李渊生气了。
天子一怒,伏尸万里。
秦王和齐王不保。
此时,一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鲁莽行事,只会让后世的人认为陛下残暴,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让辩解。”
此人,正是魏征。
原来他在王世充手下,兵败之后降唐。
魏征虽刚归大唐不久,已经在朝堂上显露出自己的性格。
为坚持真理,不惜用生命谏言。
朝堂上,唯有他敢于对李渊如此劝谏。
李渊一愣,在他的意料之中。
“启禀陛下,秦王和齐王言之有理,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不能将秦王和齐王打入大牢。”
魏征立争。
杜如晦长跪不起。
“陛下息怒,吾等辅佐不力, 致使秦王在朝堂上出言不逊,老臣知罪,请陛下降罪。”
房玄龄……
“老臣也知罪。附议。”
一帮大臣们也附议。
只有太子李建成很懵逼。
特喵的……
魏征可是我的手下,怎么胳膊肘往外拐了?
那魏征正气凛然,全然不顾自己乃太子的手下,极力为齐王和秦王说情。
满朝文武百官,几乎有三分之一下跪求情。
李渊无奈地一挥手。
“看在众位爱卿求情的份上,饶你们不死。”
秦王和齐王如同从鬼门关回来了一样。
回到正题。
“所以,臣等也颇有微词。为何陛下,对两位王爷和太子如此苛刻,唯独对靖王如此宽容?”
一帮大臣们,斗胆问道。
“齐王和杨文干造反的事情,总要弄个水落石出。所以,现在至关重要的是,陛下,您这个义子靖王,到底有没有皇家的 血统?”
杜如晦冒死谏言。
李渊不是隋炀帝,自然明事理。
沉默……
有几秒钟的时间,李渊沉默了。
这个问题,他现在不想回答。
因为,这关系着李渊的全盘计划。
如果现在就把李渊的身世给表明的话,他的一切计划都打乱了。
李渊不耐烦。
“关于 靖王的身世,此乃朕的家事,朕不想多言。”
老狐狸一般的李渊,眼睛乌溜溜地转着。
魏征继续。
“陛下之家事,乃天下事,陛下必须做一个交代。”
咄咄逼人,也只有魏征能做到。
不怕死的魏征,真让人头疼。
李渊来了一个迂回。
“此事,改日朕自有交代。”
事情回到最初。
“那陛下,齐王方才所说,臣听出来了,有几分道理。陛下,不觉得冤枉 了齐王吗?”
魏征,咬着此问题不放。
太子李建成, 恨不得吃了他。
齐王死里逃生,赶紧辩解。
“父皇,那牛皮纸的确乃私下儿臣给太子送去的。父皇若是不信,去太子东宫搜查便知。
还有,太子和杨文干平常的书信来往,都是靠信鸽在传递。
想必这几日那信鸽也该来。父皇可派人前去查看。不过,那信鸽由专人看管,说不定已经隐藏了罪证。”
呵呵……
说到信鸽,李烨有了兴趣。
甭管刚才这些人怎么说自己,他都冷眼旁观。
太子和秦王的小动作,哪里能逃过他的眼睛?
他就是不屑于跟这些人争论。
李渊选择隐瞒他的身份,让他继续有了底气。
“此牛皮纸,正是本王的管家截获的信鸽身上搜出来的。牛皮纸只有齐王府上有,本王理所当然认为这鸽子是在齐王和杨文干之间传递信息。”
靖王一句话,不偏不倚。
牛皮纸是咱截获的。
至于是谁的,你们自己辩解去。
原来如此。
李渊怒目圆瞪。
“来人,将太子和齐王一起押入大牢之中,择日由大理寺会审。”
李建成彻底懵逼了。
他请来袁天罡本来是为了混淆视听。
却没想到,事情朝着他预料的反方向发展。
早知道这样,定然做其他的准备。
袁天罡却疑惑地看向李建成。
贵为太子,李建成的骨头平平,丝毫没帝王之相。
而李渊对此事的态度,却让李烨的身世更加朴素迷离起来。
就在此时,大殿上忽然有一个太监迈着小碎步,到了李渊的跟前。
在李渊的耳边,说了几句话。
当即,李渊的神色都我变了。
众位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五星好评?1300,向着1500冲鸭,冲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