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废掉太子,商议新太子人选
李渊一剑结束了,李建成的性命。
而等他转身看的时候,却已经不见了万贵妃的踪影。
尽管李渊弄出了这么大的响动,李建成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但太子东宫内的侍卫和太监,宫女们没一个进来查看的。
早就已经吓傻了的尹德妃,顿时瘫坐在地上,呆呆地注视着李建成。
李渊收了手中的剑,威严的对瘫坐在地上的尹德妃说道。
“太子已薨。尹德妃还不速速去,自己宫内待着。”
李渊收起手中的长剑,走出内庭的大门。
恰好此时秀儿从外回来。
秀儿看到李渊在东宫,也是吓得浑身打哆嗦。
“奴婢给陛下请安,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铁定,手拿长剑一直往前走的李渊对这个普通的小宫女不屑一顾。
出东宫门之时,恰逢管事太监要回东宫。
李渊将手中长剑一挥,吩咐道;
“太子已薨。着你前去收殓。明日太子将要下葬。”
说完也不等待这个管事太监做任何回应,李渊径直出了东宫。
不过是一个时辰不到,整个长安城都充斥着李建成,因为疾病薨了的消息。
这件事迅速成为了长安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太子李建成一夜之间薨了。莫不是靖王爷从中作梗?”
“当今天下想要当上太子之人,绝非是靖王。依照某的观点倒觉得秦王李世民有嫌疑。”
“不管咋说,年纪轻轻忽然就抱病而去,难免有些太过于匆忙。”
第2日……
皇帝李渊临时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立政殿内被急召入宫的这些大臣们,也对此事感觉到莫名其妙。
“太子李建成一向身体康健,未听御医有任何关于其疾病的记载,为何会在一夕之间就暴病而亡?”
长孙无忌和程咬金在窃窃私语议论这件事情。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说道。
“管他太子李建成是得了什么病而亡,横竖跟咱们靖王没有任何关系。反正咱们家靖王对太子之位又没觊觎之心。”
长孙无忌揣揣手,似乎很认同程咬金这个结结论。
“那倒也是,靖王一生心系天下,百姓一生做善事无数。像靖王这样的王爷才可以长命百岁。”
“反观太子李建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置咱们靖王爷于死地。若他没有这份害人之心,倒不会将病患反衬到自己身上。自然也就不会暴病而亡了。”
两个人都已经投靠了靖王爷,自然他们在言语之间都偏向于靖王。
李建成的死亡固然让现场的大臣们纷纷猜忌。
而这其中必然有一两个知情之人。
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东宫的耳目那么多,偶尔透出去一两句实话,也是在所难免。
那些知道实情的大臣们都三缄其口,对此事不发表任何言论。
须知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他们为官者比谁都懂。
“今日召集各位爱卿前来立正殿议事,乃是有一突发事件。太子李建成于昨夜,得暴病而亡。
朕心甚痛。然而天下大唐,不可一日无太子。故今日召集各位爱情前来商议,立储君太子一事。不知各位爱卿有何高见?”
李渊的话虽虽然这么说,但其内心却并无半点伤痛。
此事务必做的周全,方可掩饰其内心之慌张。
而满朝的文武顿时刷的一下,把目光都集中在李渊的身上。
陛下的心痛他们没有看到,倒是看到了一个绿的发光的皇帝。
在这些人当中,靖王李烨对于昨夜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昨夜万贵妃在退出东宫之后,直接派人去靖王府通知靖王,此件事儿的前因后果。
不费自己,一兵一卒,李烨就拿下了太子李建成。
这一切当然得归功于母妃万贵妃的功劳。
“跟我斗你还嫩着点儿。”
想到自己在战场上被人用大石头砸晕,那个人就是李建成。
已经大仇得报的李晔,只感觉到浑身一阵轻松。
把太子李建成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又斩草除根的将他间接杀死这么巧妙的计划,李燕就算是规划都没来得及,而这一切万贵妃都已经替他打点好了。
想到这里,李元不由得在心里对万贵妃十分感激。
而李渊的话,无疑让在场大臣们。立马变得各抒己见起来。
如今太子李建成已抱病而亡,现如今剩下的李渊的嫡生子就只有李世民和李元吉。
如果是让这些大臣们进行选择的话,也只能从二者之间选拔一个出来。
“启禀陛下,秦王李世民和李元吉都可当此大任。秦王李世民战功赫赫,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臣以为如果陛下想要立太子的话,秦王李世民是不二人选。”
杜如晦身在李世民旗下,当然要为李世民说好话。
程咬金嗡声嗡气的打断了杜如晦的话。
“杜大人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大放异彩的好像是靖王吧。又怎么能说是秦王战功赫赫呢?这句话用来形容靖王还差不多。”
各为其主,两个人的观点也不一样,这一点李渊肯定是事先有了准备。
但是满朝文武对这件事情热议,却没有一个人提议将靖王李烨立为太子。”
而当今的皇帝李渊全部的心思却倾向于李烨。
“众位爱卿们,现在朕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