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摽有梅(1 / 1)

我的上海老布 大地风车 8287 汉字|9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二十五章 摽有梅

25.1

其一: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召南·摽有梅》

翻译: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其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上面的这两首诗歌,用来形容布礼和王有节现在的状态和精神,似乎再恰当不过了的。

至此,王有节和布礼的亲密关系,犹如滔滔黄浦江水,开始一路奔腾往前。

有一句俗话说,“男追女隔成山,女追男隔层纱”。这话应用到王有节和布礼他俩身上,虽然说不是十分准确,但期间过程体现出来的意思,特别是最后的结果却大致相差不多。

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俩现在关系的进展,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连周姐也对他俩关系的飞速进展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后来有一次,周姐趁碰面的机会,问过布礼一个问题,你说七夕节那天后来你不在相王有节提问题我可以理解,你们后来出去黄浦江边兜风我也能理解,因为我本来就相当于是电灯泡嘛。可是,后来----,你为什么竟然自己就主动扑上去了呢?以我对你的了解,矜持一向的你,一般,应该不会支持你那样不管不顾的啊?

布礼却对周姐的这长篇问话只微微笑,不说话。

周姐再问:“还有,你不是经常抱怨他见面后就不会说话的嘛,所以我就很好奇,那天王有节到底对你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你这样对他这样五迷三道,这么快就上他钩了?”

布礼还是只笑。

其实也不是布礼不想说,而是在这天周姐问她之前,她都压根没有去考虑过这些问题。

而事实上,那晚上王有节的表现,虽然说布礼当时因为自己投入,根本就没有往这一方面多想。说实话,当时的自己,激动还来不及的呢,怎么还会去考虑这些很小很小的小细节?!

不过既然周姐提起,布礼现在回想起来,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那天晚上王有节的所有讲话,不仅很有条理不说,说话也利索,还不结巴了的。

是的啊,这又怎么说?布礼心里想。

周姐见布礼懵懵懂懂的模样,嘲笑道:“都说恋爱中的女人不用大脑,智商为零。在你这里再一次得到验证了的。”

“女人智商为零是为什么呢?”布礼傻乎乎地笑着问周姐。

“如果你除了你眼中的臭男人,别的什么都没有,当然会智商为零了的呀!”周姐笑道。

布礼摇摇头,仿佛还是没有能理解。

“都说恋爱期的男人智商最高,女人反而就没有智商。看来这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周姐看看布礼,说道。

布礼笑了笑,不说话。

“没有事业的男人和没有爱情的女人,一样都是一无所有的。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固然重要,但不会是他生命的全部,因此,恋爱中的男人往往会更理智,更聪明。”

周姐想了想,说道,而女人一旦遭遇爱情,就会不由自主地被爱情独占---,对她来说,爱,就是一切。一般恋爱中的女人,其思维,语言和行动,等等容易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所以说这样的女人智商为零,绝不为过。

“说人话!”布礼笑道。

“我的意思是说,恋爱中的女人其实不是没有智商,而是没有冷静的头脑。因为这时候,爱情已经将她的全部视线转移到对男孩生关注中去了。也就是说,这时候女生往往会因为太在乎对方,而所以忽略了自己。”

周姐最后笑笑,说道:“我的看法,其实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我们对爱没有充分认识的缘故而引发的。”

------------

25.2

“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接下来-----?”布礼撇嘴一笑,歪着脸问周姐。

“哎呦,这么大人还撒娇,真受不了你。求求你还是去找你的那个他吧!”周姐白布礼一眼,笑道,

“放心,以我过来人的经验,我刚才说的智商为零的这个现象一般来说都只是出现在热恋时期。等过了这个阶段,感情稳定了,女的也就会清醒回来,明白自己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所以侬就放心好啦。”

所以说,女人不是低智商,是因为太在乎彼此的情感,导致在恋爱期忽略了常识而已。

布礼一听,笑了笑说道:“幸好只是一段时间而已。那就好,那就好!我还以为自己从此就要开始慢慢沉沦了的呢!”

周姐继续嘲笑:“你还是好好着享受你现在的状态吧。我和你说,过了这个村,恐怕就也许再也不会有这个店了的。”

布礼笑笑,不响。

这一边,这时候的王有节,可是却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当然,说他不太高兴,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所谓“老树”抽新枝,对于这份姗姗来迟的爱情,任谁,谁又会不高兴的呢?

不过,相对于喜悦,对王有节来说,现在可能更多的还是一桩桩随之而来的,一时无法排遣的心事。

原来,通过和布礼这一段时期的充分交流,他知道自己和布礼,其实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要克服的困难还相当的多。

而且,这些横亘在自己和布礼面前的这些困难,似乎都有如一只只拦路虎,每一个都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怎么办?

不过,尽管知道困难如斯,王有节在布礼面前还是显得信心十足。

他甚至开玩笑:“那还能怎么办?实在不行就凉拌呗。当然了,在这个不得已凉拌之前,自己保证会去努力尽量做成熟菜,还要是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这是王有节在微信里同布礼讨论时曾经说过的原话。

不过,他后面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就是,真要到最后布礼家里还是不同意的话,可能,就真的只有“凉拌”这最后华山一条路了。

其实王有节心里的真实想法,不管中间怎么操作,反正结果只能是一个,绝对不能让本来这么好的一锅菜,最终却坏在自己手里!

综合起来,王有节觉得,自己和布礼接下来要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三:

其中最大的困难,当然就是怎样去说服布礼的的家人,特别是她的母亲来接受自己这个外地“毛脚女婿”。

按照布礼的讲法,之前家里对她就再三告诫:绝对不可能让她找外地人的,门不当户不对的事情。别说是嫁外地人,就是嫁郊区人都不行。

王有节一开始对于布礼家里的这种做法也感到很奇怪,这都什么年代了,做父母竟的然还是这样老早子的想法?

要知道,现在的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结婚虽然说不是很多,但应该也算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吧?再说,难道布礼父母亲不知道,真要是他们自己女儿愿意,做父母的又怎么能真正能阻止得了?

可是和布礼交谈多了以后,他逐渐明白,即将要面对的这个“大坑”真的很很棘手,说不定一着不慎,甚至自己掉里面也都完全有可能。

就因为这件事情,王有节还有意无意地特别找人了解过,这才知道上海老早子甚至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上海女人不外嫁要嫁就嫁外国人。

实际上,布礼尽管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里面,就一直强调有这一点,不能长大以后嫁给外地人。但是她也不完全知道父母这样强烈反对的具体原因。

王有节和布礼俩人讨论来讨论去,估摸着这里面可能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自己的祖父辈里,其实也都是外地人,据说还是旧社会从苏北的东海逃难来的上海。而自己的母亲这一系,据说在以前可是上海的大户人家,家境算相当不错。可按理说,这样的两户家庭在上海一般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二是自己父母都曾经在东北插过队,有很长时间在农村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至于后来母亲是什么原因而最终嫁给了自己的父亲,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布礼到现在也不很清楚。

三是到而今,母亲的这一系亲戚,就只剩下来了现在还在湖州疗养的小姨。外公外婆,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布礼还很小的时候就相继离去了。布礼自己也对外公外婆没有留下来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印象。

这样一来,对过去发生在自己家里这一切的经历,这其中到底发生过什么,或者说里面又包含有怎样的故事,布礼无从得知,父母也从来没有和自己说起过的。

这是一方面。

------------

25.3

其实,这一大方面的难题,中心的意思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搞定自己“未来的丈母娘。”

那么,上海丈母娘到底多难对付?

王有节还没有来上海工作之前,就早有所耳闻的。只是当时自己还只是当笑话听而已。他压根都没有想到,有朝一天,这样的艰难困苦的“课题”竟然会直接就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避无所避!

把“上海丈母娘”这称作为一项课题来攻关,王有节觉得一点也不算夸张的。

前一向,网传北京出了个相亲鄙视链,大家都被这条鄙视链惊呆了。这条相亲鄙视链的大致意思,是指相亲过程中本地人瞧不上外地人,有北京户口的瞧不上没户口的,三环有房的瞧不上五环“郊区”的,-----,等等等这一层层分级的链条。

这条鄙视链的说法,一下子在网上引起来轩然大波。

布礼还特意把这条消息推送给了王有节。

说相亲有要求,其实是正常的,但是把鄙视链都放到台面上说的,王有节倒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不光是户口房子,还对学历工作都有要求,更搞笑的是,甚至连属相都也可能会被歧视……

但是,以王有节现在有限的了解,他觉得要说到相亲这回事,实际上上海是绝对不会输给北京的。

网络上对上海丈母娘,甚至有一种概括的说法:上海丈母娘,学名岳母,是一种传说中极其“凶猛”的生物……她们火眼金睛,做得了数据、看得了星座,测得了人格……让不少男青年“望而却步”,感叹“男追女隔个妈”。

如果说,北京丈母娘看的都是硬件,那么上海丈母娘看的,则明显要更多更多。

上海丈母娘的战斗力据说是跟北京朝阳群众有的一拼,毛脚女婿有什么毛病,丈母娘火眼金睛一看就能看出来了。

所以想要糊弄上海丈母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上海丈母娘们一般都是一面操心自己女儿嫁不出去,一面又怕女儿嫁不好。

妈妈们总是觉得,女孩子年纪越大越难嫁,找到差不多合适的就可以嫁了。但上海妈妈还是有点不同的,就算别人觉得自己女儿条件不好,他们也还是希望自己家囡囡找个最好的男孩子。

难道,真的一如口口相传里的那样,上海丈母娘苛刻程度全国第一?

王有节还真的特别去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查过不少资料,相类似的,网上竟然也流传有许许多多类似于“上海丈母嫁女儿的十个条件。”等等这样的文章。

不妨先过来看看,概括起来都有哪些:

第一个条件:必须在上海这个城市购买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面积至少要达到120平方米,房产证的名字必须是女儿,而且不能搞按揭,也不能负债购买。她不想女儿嫁过去就当房奴,一辈子为房子奔波。

第二个条件:必须给他们老两口购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新房,市区,离女儿要近,房产证上的名字必须是她丈母娘的名字,而且也不能搞按揭和负债购买。因为他们的房子已经破旧了,这是因为他们培养女儿的原因,所以现在是他们必须回报。

第三个条件:必须有一辆价值至少在30万元以上的车,因为现在的轿车已经普及,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受到委屈,更不能让亲戚朋友说自己的女儿嫁得寒酸,连一辆车都没有。

第四个条件:男方有价证劵,股票,存款不得低于100w,这样的婚姻才有保障,女儿嫁给她后才有幸福可言,而且存款的名字必须改成女儿的名字.而且只有这样,男孩子才不会出轨,即使出轨了也不会上当。

第五个条件:男孩子婚后所有收入都必须如数交给女儿管理,不得隐瞒。

第六个条件:男孩子的父母不得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必须在现在的农村种田,因为他们还年轻,只有60多岁。再说,女儿是城里人,不习惯和农村人住在一起。

第七个条件:结婚后男孩子不得经常去农村看望父母,更不能要求女儿去,女儿是城里人,过不惯乡下生活,尤其是男孩子的乡里亲戚不得来他们家,乡巴佬亲戚看着就讨厌。

------------

25.4

第八个条件:结婚后每年出资安排女方父母旅游一次。江浙沪以外省份,每两年一次出境旅游。看看外面的风光,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还有,必须给他们两老办一张健身卡,这样才能延年益寿。

第九个条件:他们结婚后生育的小孩必须由保姆带。女方父母不负责带孩子,也不能让男方父母带。小孩长大后必须接受最好的教育,要上贵族学校。不能让小孩过平凡人的生活,这样的孩子才有出息。

第十个条件:逢年过节必须在女方家过,或者首先要来拜访他们,不得例外。因为过节没有子女来显得冷清,也没有面子。

说实话,这套标准的真假王有节确实不太清楚,他也没有办法去考证。

但看完这篇网络文章,王有节感慨良久,最后不由得倒吸一大口凉气。

王有节把这篇文章推送给了布礼。

见布礼没有回话,想了想,他又把这篇文章推送在自己老同学的微信群里。

不多一会儿,同学群里马上就炸开了锅,议论纷纷,热闹非凡起来。

有人说:上海丈母娘们对女婿的一些标准,可能是全国独一家的。

——比方?

“比如,上海丈母娘会要求两个孩子结婚之后,男方必须做家务。最底线的也是要小夫妻一起做,光是女方做是不行的!”

——还有,我刚查过资料,说上海的平均结婚年龄是全国最高的,男性31.1岁,女性是28.4岁,这里面大概也是有一份丈母娘的功劳的。

还有人说,以前在论坛看到一则上海妈妈对未来女婿提条件的帖子,提出了超出常人理解的要求,感觉很强很雷人,现在帖出来与大家共同瞻仰一下,看看新世纪的丈母娘对新世纪的未来女婿都有啥要求?!

——快一点啊。马上有人在下面催促。

“说是一次相亲大会上,女方的母亲,这位上海阿姨提出来不要求有房、不要求有车,竟然要求男方具有3年以上金融投资相关经验,理财组合年化10%,可提供交易记录、业绩证明优先。

此话一出,立马引来路人围观和质问。有意向求媳妇的家庭表示自己儿子月薪数万,然而上海阿姨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儿子上班只能决定下限,会理财才能决定上限”。

针对这位家长开出的条件,有的觉得不可理解,有的觉得条件不高,有的觉得很高。”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怎么理解?

群里一下子沉默了很久。

后来班长先说道,很明显,我想大概率不会选择这样小伙子的。无车无房无存款,说明他是在底层,还在为生活奔波,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呢?哪来的投资经验?更不用说要熟悉理财产品运作机制,甚至年化10%以上?一般人说能做得到?!

——,是的呀。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对一个学生说,我对你的语文总成绩没有要求,但是要求你作文55分以上(满分60分)。你会怎么说?

一般作文55分以上,阅读量得有多大?有这样的阅读量和积累,语文总成绩能差吗?这么喜欢阅读的人,成绩会差吗?

“看来这位大妈看来是深谙这个道理,所以才提出了这个要求。”

——这还不算什么,最近有一则消息刷屏我的朋友圈,也是讲的上海丈母娘招女婿。

“贴上来看看?”

——是我在魔都的一个朋友。周末就要举办婚宴的她遇到的难题是,妈妈同意举行婚礼,但坚决不同意他们领结婚证。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事实夫妻已做,为何却在片纸上纠缠?朋友告诉我,因为她这边家境还算殷实,她又是独生女,而一旦领证成为法理上的夫妻,财产的分割和继承上就得算上他。我听了愕然,看来,上海丈母娘在外的名声真不是虚的。

马上就有人评论:为了女儿今后的物质生活有保障,上海丈母娘真有如此奇葩吗?

——还是说这样的行为只是个案,不能把势利、精明等负面标签都贴在她们的头上?

“不过,婚姻遵从的法则是择优录取。爱情和面包,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人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所以说并非人势利,恰恰这种选择符合人的社会生存属性。”

——“对的,人要为自己以及后代找到一个可供生存的依靠。所以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上海丈母娘还是外地丈母娘,她们都会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生活有保障的好夫婿。”

------

而另一边,很久以后,布礼也回过来一个笑脸,还有简单地两个字:呵呵。

“命苦啊。”王有节立马回复过去这三个字。

布礼却发过来好几个微笑的表情,然后紧跟着就是一行特意加大的文字:那上海丈母娘开出的这些个条件,你现在能做到几条了?

------------

25.5

布礼的提问,点到了王有节的软肋上,他久久回答不上来,或者说无法回答,最后甚至都感觉有些赫然。

是的啊,现在的自己能做到几条了?

前看后看,左思右想,很难说自己能做到其中的几条。只有第五条,自己确信能够做得到。还有,第三条,自己也能做到大概差不多,好像还能沾点儿边,但是其他的几条,不要说是完全做到,哪怕是一部分,自己仍然还有很远很远的差距。

见王有节长久都没有发声,布礼在微信上又发过来一句话:是不是心虚了?

王有节发过去三个微笑的表情包。

布礼苏沪不太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说道,讲起丈母娘,特别是上海丈母娘,说实话,除了在网上,偶从来没见过这种的。

王有节回复:这是网上的一系列类似的文章里我大致概括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你有时间干点什么不好,去弄这个做啥?布礼问。

“现在不是马上也要直接面对传说中的上海丈母娘了嘛?要提前做做功课的呀?”

——我个人觉得,结婚肯定得有条件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点呢?但网上这样的说法,显然还是感觉太夸张了。

王有节想了想,说道,虽然说真假不知,不过对照着想一想,还是很害怕的。

----怕啥?

王有节没有直接回答,却反而说道:“像我们这样自由恋爱的,应该比这网上的待遇要相对好一些的吧?”

——嗤----!而我跟你说,自由恋爱遇到的丈母娘,往往可能比相亲的丈母娘更可怕。别以为自由恋爱的就可以松口气了,好伐!

——所以,我刚才才说自己很怕的呀?!

布礼当然要帮着自己老娘说话。

她想了想,说道,实际上,上海丈母娘根本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好伐?我和你讲一个前几天新闻上报道过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好了!

“嗯?”

——稍等一下,我发一个链接给你,你自己看看着好了。

一会儿,布礼发过来已发个新闻视频的链接,标题就是:上海丈母娘乘公交招女婿,结果相中了司机,塞给他一张纸条……

新闻的大致意思,说的是上海的一位公交司机正在开车,突然收到一位老阿姨塞过来一张纸条。这位阿姨不是别人,而是经常乘坐这趟公交的一位乘客,纸条上没有别的,只留有一个她女儿的qq号码……正是这个qq号,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位塞纸条的阿姨,后来成了这位公交司机的丈母娘。

王有节来了兴趣,细看之下,新闻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80后退伍军人的司机小伙,是上海中运量公交71路001号车的驾驶员。开公交16年来,他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特别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乘客的赞许。

小伙子回忆,那时候他在跑721路公交,有一天他正在开车,突然一位相熟的女乘客塞给他一张纸条,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qq号码。

原来,沈阿姨是721路的老乘客,腿脚不太方便。有一次她重感冒状态不好,小伙子看到她状态不太好,就赶紧下车搀扶。

此番“暖男”举动,让沈阿姨内心十分感动!便开始悄悄留意起了这个小伙子。

经过沈阿姨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个小伙子的热忱服务是一如既往的,那么阳光、那么暖心,肯定是个好小伙儿!

“我就把女儿的qq号抄在纸条上,然后悄悄给他了。”说起自己牵起的公交车姻缘,沈阿姨得意地笑了。

在沈阿姨的撮合下,最终成为了一家人!

如今,小伙子开起了71路中运量公交,妻子也成了他的乘客。妻子说,平时乘车,她也会“偷偷”观察丈夫的表现。发现有乘客上来会跟丈夫打招呼,甚至有些乘客还会送一些家里的点心给丈夫,事实证明妈妈的眼光和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真的假的?”王有节看完新闻,马上问布礼。

——你说真的还是假的?有现场和人物采访,市里的几个电视台都曾经放出来了的呀!所以讲,要说上海丈母娘苛刻,确实是事实。但是要说到对女婿最好的,肯定也是上海丈母娘了。

王有节发过去一个不解的表情。

------------

25.6

——看不懂了,对吧?

王有节再一次发过去三个微笑的图片。

布礼问,你有没有被这样的神仙爱情故事感动呢?

王有节“笑笑”,说,我倒是真的要佩服一下,阿拉上海丈母娘的“慧眼识珠”了!

——虽然看起来有点矛盾,但这就是上海丈母娘的风格。晓得伐?不了解你的时候当然对你挑三拣四,相处一段时间了解后,那就是对你千般好。

王有节疑问:真的?

——呵呵,以后你很有可能大概率会晓得的。阿拉上海丈母娘的苛刻也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对女婿好,其实也是希望女婿能够对女儿更好,晓得伐?

王有节发过去一条微信:不晓得。

布礼呵呵一笑,说,刚才的新闻你也看到了的,这就是一个关于上海丈母娘的真实案例呀!讲起挑女婿这件事,我的体会,实际上,上海丈母娘往往比自家女儿更加起劲!

王有节发过去一个笑脸,说,我就没有那样好的运气。

布礼“白眼”,说,如果讲,年轻男女还因为羞涩而表现得比较矜持,丈母娘们就不管那一套了,若发现自己心仪的“未来女婿”,她们就会主动出击,帮助双方捅破那层“窗户纸”。有这样的上海丈母娘,还不算好的吗?!

王有节不响。

实际上,前面翻来覆去讲了这么多,还只是现在的王有节碰到的第一个难题而已,就是上海丈母娘。

他现在面临的第二大难题,就是房子。

上海的房价早就并不便宜。

“房住不炒”,基调归基调,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上海的房子还是太贵,年轻人靠自己的能力基本是买不起房子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就算对于本地年轻人来说,买一套称心的房子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么对于数千万,和王有节一样在上海打拼的外地小青年来说,就更加不容易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飘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开始以拥有一套房子作为梦想。为了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梦想,他们掏空了家里的“六个钱包”。

当然,“六个钱包”也是奢侈品,因为很多年轻人并不具备掏空“六个钱包”的条件。

“啃老“当然是不好的事,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买房子这件事上,如果不“啃老“,实际上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拿不下来。啃老“的背后,是中国房价畸高的现实。

那么,问题就来了:就算月入过万,现在年轻人仅仅依靠自己还能在上海买房吗?

六个字:有机会,但很难。

究竟有多难?

如果全凭自己买房,甚至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王有节自己也曾经去实地考察过,以他现在的月薪,在上海也基本上完全买不起房,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有一种说法,在一线城市买私有产权房对任何阶层的人都是奢侈品。问题其实就是年轻人买不买得起奢侈品。当然也还是有些人买得起的。

还有一种说法,创业可能1/100能成功买房,打工的话清北的可能1/100,热门专业双一流的1/500,985可能就要1/700。

当然这只是笑谈。

但在上海,现在低于300万的房子,要不很偏很远,要不很老很小很破,简直无法想象。这也是不争的色事实。

举一个例子。

现在外环稍微靠市区的很多房子,均价都到了6万左右,如果年轻人想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结婚,首付30%大约为180万。即使按照月工资1万元计算,年轻人需要不吃不喝攒15年,且剩下的420万,按照目前的贷款来计算,每个月至少要还22290元,需要还30年。

那么,按照正常逻辑来讲,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因为这需要个人税后的薪资至少在25000以上,那么试问一下这样的人究竟有多少?

从纳税总人数角度去计算一下,新税法实施之后,原来1.5亿的纳税人群锐减至目前的6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只有6000多万人口综合收入超过了5000元,当然不排除一切漏网的和额外不用计税的收入,但是比例绝对不会太大,这点从近几年年个税申报你就可以感受的到。月薪5000元想买均价几万的房子,难度可想而知,何况高薪资人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难在一线城市扎根立足了。我们先不说高额的房价,单从房租的角度来讲,一年比一年贵的租金,已经挤压了大部分人年轻租房者的生存空间。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80%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每月房租的支出占到了薪资的50%以上。由此可见,很多年轻人一年其实攒不下钱,大部分则是在给房东打工。

再举一个例子,就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结婚“三大件”来说事好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渐渐提高,逐渐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物品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婚姻生活物质保障的向往。

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三大件”在上海就逐渐演变成了上海丈母娘所要求的房子、车子、票子。

唯一有区别的是,各地综合实力、生活水平层次不一,因此所要物品存在差别。

比方,在王有节的老家,结婚所需要的房子、汽车、家具加在一起五六十万就搞定了。可是就这些钞票,可能在上海你连一个卫生间都买不下来!

这并非崇拜物质,只因生活所迫!!这个道理现在的王有节当然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