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聚众
“接下来一段时间朝廷应该会派人对周边的百姓进行徭役与雇佣双结合。”
“你找的那些人如果年纪都不大,倒不用太担心,若有些年纪大的可能就要被拉去干活……”
“不过如果能准备一些钱财,倒也不怕浪费时间。”
听到程修文的话,顾冉儿点了点头。
似乎一点都没有对程修文的话有任何的质疑,即便对方只是小小的掌柜,而口中所说的是朝廷压根还没有颁布的政令。
可她曾经亲眼看到,狗贼李世民身边最为倚重的翼国公秦琼,多次对掌柜推崇不已。
虽说自家掌柜似乎对秦琼的真实身份并不知道,但难免能从秦琼那边知道一些朝廷的动向。
更何况,无论是真是假,只要掌柜吩咐了自己照做就行。
看着顾冉儿这么“乖巧”的模样,
程修文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怎么就对徭役和报酬不敢兴趣呢?”程修文有些无奈。
经过几百年的动乱,朝廷的徭役和赋税,各种名目,层出不穷。
可以说百姓深为其所害。
也因此,因为名目太多了,后来有了两鞭法的改革。
谁知即便是用了两鞭法之后,朝廷居然忘了已经将杂七杂八的徭役和赋税通通的归纳在两鞭法之内,反而又增加了新的名目。
可以说,整个唐朝的徭役和税这一块,简直就是史书上的负面典型。
现在虽然是大唐初年,但百姓所要面对杂七杂八的徭役和赋税,还是不容小觑的。
本来程修文的计划仅仅是以工代赊的加强版。
后来考虑到,关于徭役和赋税的问题,
所以特意又增加了这一条,就是为了免京畿附近部分百姓,未来的一段时间的徭役。
这是他心中极为得意之事,所以面对顾冉儿这个小弟,还是特别想要夸耀一番自己的功绩。
谁知顾冉儿的反应竟然如此平淡,反而一副任劳任怨,给自己擦桌子的样子。
这就有点尴尬了。
程修文尴尬的同时,长安一带的百姓却在敲锣打鼓。
“朝廷要修河道,招呼我们去干活呢。”某个村的村民,敲着锣打着鼓,挨家挨户的喊道。
“现在不是秋收时节吗?怎么会让我们去干活?”有村民不满的问道。
“听说是给钱,不让我们白干活。而且还免除了一部分的徭役。”敲锣打鼓的村民解释说道。
“哎哟,朝廷给我们钱有多少呀?”一听说给钱之前还黑头黑脸的村民,就露出了大笑脸问道。
“好像可以拿铜钱或者是粮食,粮食的话,足足有赈灾的两倍之多。”敲锣打鼓的村民挠了挠头,想了一想说道。
其他看热闹的村民不禁眼前一亮:“那给的确实不少,而且这会也是干了活,下次就可以不用去了。”
“是啊,是啊,真是一个好消息,我报名!”
“我也报名!”
“我也……”
村民的踊跃报名,名单没到半天就送到地方县令的手里。
然后由地方县令转呈给京兆尹过目。
“这些名单有多少人?”京兆尹看着满满的都是村名和人名的人员册,不禁问道。
“青壮年时十八九都已报名。”下面汇报的捕头,不禁咧着嘴笑着说道。
捕头和捕快总是面对百姓冲突的时候,冲到第一线的。所以百姓平平安安,不生事端,他们的工作量也少一点,心中也开心。
这年头你就算是当兵,也不可能全须全尾,百姓再怎么温顺,如果闹起事来,恐怕衙门也要丢下几条人命。
毕竟天下,才过了几年安生的日子,大家都是从兵荒马乱的岁月走过来的,真正温顺的百姓,在乱世恐怕就算有九条命也不够用。
也因此越是这个时候,这些在官府里工作的捕快们,和百姓之间关系就越和谐。
听着捕头得话,
京兆尹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那剩下的人就不足畏惧了。”
“没错,朝廷这一次确实给了非常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捕头也一脸感慨:“不瞒大人说,前几天我真的是过的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一天,这些百姓管不住了,还要冲击府衙……”
“现在朝廷有了这条解决方案,想必百姓也都愿意服从,问题就从根子上解决了。”
捕头是真的没有想到,朝廷上的衮衮诸公,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竟然这一次这么能站在他们小老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给一个非常艰难困境的完美解决方案。
“是啊,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来说的话,根本不需要一个月,如今的乱象就能遏制住了。”京兆尹一脸感慨的说道。
“大人为什么会说是一个月?”捕头有些不理解的问道。
“这是因为……”
京兆尹的话才起个头,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他的脑际。
是啊,这样的一个问题,有这样的解决方案,只要人员安排下去,怎么会用的了一个月?
十天半个月就了不起了,事情就能够得到完美的解决。
那么小道长为什么又非要收一个月之内?
虽然限定词是之内这两个字。
但这一切似乎也都不是太说得过去……
“除非那位小道长认为,除了这道政令以外,还有其他的波折。”
这个念头无可置疑的滋生在京兆尹的脑际。
他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
“虽然有了一道非常好的政令,能够缓解这一次的动乱,但我们将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尽管伙食费他们自理,可我们仍然要减轻他们有可能产生的摩擦。”
“政令是好政令,但我们具体实施的人不能将好的政令变成坏的政令。”
“我们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这可不是一府一县之事,而是整整20个府县的人。”
“更何况,长安更是天子脚下,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反而产生哗变,你我的脑袋都可以不要了。”
“所以这件事你亲自去监督,万不可生出事端。”京兆尹一脸郑重的叮嘱说道。
捕头心中一凛。
想到那个可怕的后果,连忙说:“小人一定将事情做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