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义无反顾
刘协在处理自己的这些事情之前。就已经和自己的手下们都开了一个会!!
对上的是袁绍,在远古时,刘协和袁绍刚刚结仇的那一次,攻城之战里面,刘协收获了两个俘虏。
田丰和沮授。
所以说在这一次,与袁绍的战斗当中,刘协也询问过他们的意见。
于是他们就出了后半部分的计划。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
让刘协觉得这两个人自己俘虏回来其实也还好的。
自己现在需要的的就是袁绍他们能够直接冲出来硬碰硬来给他打一仗,这样的话,现在本来就因为恨极了刘协然后自己急火攻心的袁绍,要是再被受到一些刺激,说不定就直接在战场上面就死掉了,说不定就轮不到他了。
这就是之前说过的,袁绍会死在谁的手里面,还说不定呢。
万一他是自杀呢。
也没准……
这是刘协和贾诩一开始的想法,但是因为袁绍现在本来就已经因为自己营地里面的事情然后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
另外,就算是把这个事情弄过去了。谁能够保证袁绍他们就能够这么真的冲过去。
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有人的冲劲也是有限的。只等着袁绍他们大军来袭的那一天直接爆发,但是要是线引子太长。说不定就变成一个闷弹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结果。
所以说。刘协这才找来了田丰和沮授,希望他们能够给出来一些建议。
这两个人也真的没有辜负刘协的期望,真的给出来了一个计划并且让刘协听着,是可以执行的。是能够达成他们的想法的。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现在的袁绍一定在因为自己营地里面人心惶惶的事情正在忙里忙外,很多事情就没有爆发感知到,这样的话也就是他们的好时机了。
虽然说袁绍自己不会感知到,但是这不代表他身边的这些个士兵,这些个心腹不会感知到。
于是期间其实刘协派一些人去给他们捣乱过,也就是偷袭。
虽然说是偷袭,但是也并不是什么大型的攻击,顶多也就是嘲讽几句,顺便透露一些事情,不经意的说他们现在在谋划什么大事情。
这种事情只和袁绍的将领说,不和其他人说。这样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后患了。
袁绍自己不会知道,而没有搞清楚现在是什么情况的心腹更不会说。
这些事情也就只有最后他们在集中讨论的时候才会说。所以说刘协他们也并不着急。迟早的事情。
更何况那一次刘协在给他们放信的时候,其实还去过袁绍的帐篷。
会议室,在里面装下了针孔摄像头,并且是可以无死角还收音特别好的。
这样的话也就能够方便他们听东西。
当然,这种偷听情报的事情,刘协已经全部交给贾诩去做了。
这个人是自己信得过的,并且工作能力特别强,也是现在已经被自己训练出来了。
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需要做,这样的话也就刚刚好了。
所以这样的话刘协他们也就能够刚刚好不用去换袁绍那边的事情。让他们自己通过已知的事情脑补去吧。
最后的结果果然如他们几个所料,袁绍接受了郭图的意见,也就确定了自己下面即将使用的硬碰硬的战术,这就正中刘协的下怀,可算是让他逮住了。
接下来,就希望袁绍能够不加收敛地对他释放出来自己的恨意,越多越好,这样的话,在最后的战场上面,看着才更漂亮。
但是暂时,对方还在处理自己的事情。先巩固一下人心。然后再处理一下他们现在已经接近于分崩离析的军队秩序,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袁绍有信心和他发起战斗,要不然的话,刘协的计划不就失败了嘛。
现在还需要给袁绍时间,反正对方已经选择了硬碰硬这个方法,那就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把自己的军队给搞好。
刘协这边也就刚好用这个时间来给自己的士兵也巩固一下,包括之前的那些个能力强的老士兵,一般的半路进来的士兵,还有现在刚加入的士兵都让他们一起开始训练,这样的话,中间还能够互帮互助,让他们整体的水平能够更快地提升。
刘协对于现在的这个情况非常的满意,袁绍那边有着自己放进去的摄像头,还有那个被自己催眠的士兵。
这样就能够让刘协他们这里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对面的消息。这个情报可是来的非常的轻松。
只不过就是要辛苦一下每天都需要整理情报的贾诩了。不过贾诩除了这个事情也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干了。也不算太辛苦,这就是刘协最后给贾诩的评论。
至于其他人,就还是沉浸在训练的海洋当中,他们要在这段时间之内,努力把自己实力增强,这样的话才能够让他们不拖前人的后腿,也能够啊把整体的实力都提升上去。
在后面从袁绍那里跳槽过来的士兵,在刘协这里也就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强项,逐渐找到了作为一个士兵的乐趣,也很快的就被刘协手里面这些本来就都是自来熟的士兵给被迫混熟了,也在这军营里面找到了一点家的感觉。
最重要的就是,刘协这里对于士兵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他们在外面奔波了这么多年,都还没有过过这么好的生活,不管是睡的吃的用的,都简直比袁绍那里要好了几百倍,甚至说比他们在主城的住所都还要好。
而且能够放下心,放下牵挂来的,都是自己孤身一人作为士兵的,在城池里面并没有拖家带口的牵挂,要不然他也没有办法这么下定决心地跳槽。
所以说这些人最后也都是义无反顾地成为了刘协的士兵,也将在不久后刘协和袁绍的大战当中出力,到时候,他们就能够知道,之前和自己纠缠了这么久的这些士兵,原来一个个都只不过是在执行陛下的命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