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中秋月杨广下扬州,大运河忽见殿脚女(1 / 1)

残隋演义 木头视点 132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40章 :中秋月杨广下扬州,大运河忽见殿脚女

  上回书说到,黄门侍郎王弘向杨广献上皇家舰队图,杨广和萧皇后看罢非常高兴。

  如今舰队已经建成,杨广决定选择吉日,携文武群臣和众妃嫔同下扬州。

  这一日,杨广在东都洛阳升殿早朝。他对文武百官说道:“众位爱卿,朕决定不日再下江南,洛阳百官要随朕同往,卿等勿要反对!”

  现在大隋的官员早学乖了,都知道杨广好面子,谁反对他谁就没好果子吃。反正杨广想干什么干什么。

  朝中的大臣闻听杨广之言,都高声呼道:“臣等,谨遵圣命!”

  杨广见文武群臣无一人反对,心里高兴。他当即传旨,调王世充回来镇守洛阳。

  同时杨广又传旨给黄门侍郎王弘,命王弘把龙舟和其他大小船只,通过大运河从江都运到洛阳。

  杨广都计划好了,等龙舟一到洛阳,他要准备在中秋前赶到扬州。

  杨广又让丞相宇文化及安排人,从各部、门下、内史、御史四个部门的官员中,挑选出三千人陪同他以及朝中大臣一同下江南。

  不过这些人不能乘坐船只,而是沿着运河同龙舟一起前行。杨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撑门面,壮声势。

  此外,靠山王杨林在运河两岸,分别调派了十万人马随船而行,由金刀将左天成和四宝将尚师徒率领,以便随时保护杨广的安全。

  靠山王杨林已经得到信了,皇帝杨广此次要下江南,天下所有的起义军都知道了,他们打算在江都截杀杨广,所以杨林是安排重兵保护。

  中秋节这天,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隋炀帝杨广带文武百官准备下江南。此次王弘一共建造了四艘龙舟,全部运到了洛阳。

  杨广和正宫萧皇后以及宫娥彩女登上第一艘飞龙舟,宇文成都贴身护卫。这艘龙舟造得雕梁画柱,金碧辉煌。

  第二艘龙舟由靠山王杨林和几个王公乘坐。第三艘为宇文化及和朝中百官乘坐,第四艘乃是后宫妃嫔、公主、王子和宫人乘坐。

  后面紧跟着九艘浮景的大船,高达三层,装载一些日用品,专供皇帝和皇后旅途所需。浮景船之后的其他船只,也是造型各异。

  其中有漾水彩舟三十六艘、五楼船五十艘,三楼船一百二十艘,二楼船两百五十艘,朱鸟航二十四艘,苍缡航二十四艘,白虎航二十四艘,玄武船二十四艘,飞羽舫六艘,青凫舸十艘,凌波舸十艘,其他如黄篾舫、平乘、青龙、艨艟、艚舟等船各自不下几百艘;

  随行船只总计超过五千余艘,龙舟船队冠名舟的,乘坐的是皇帝、皇后及妃嫔等,冠名船的,乘坐者是一般官吏士兵。

  还有僧、尼、道士们乘着不同游船,装载各地进贡物品的货船随行,排在河里足有百余里。

  整个舰队浩浩荡荡,气势非凡,仅拉船的纤夫就有二十万人。

  庞大的船队首尾相连,浩浩荡荡,绵延不绝,长达两百多里。运河两岸有骑兵们跟随龙舟护航,旌旗蔽日。

  杨广的皇家舰队让两岸百姓虽大开眼界,但也遭了殃,隋炀帝命令:“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辇,极水陆珍奇”,每天有十几万人伺候船队饮食。

  专门给杨广龙舟拉船的人名为“殿脚”,有一千零八十人,龙舟昼夜行进,“殿脚”“三班倒”,每班360人。

  此外杨广还别开生面的征召了好多殿脚女,这些“殿脚女”都是吴越一带的美女,画着宫妆,穿着绫罗绸缎的衣裙,成为运河两岸一道靓丽的风景。

  她们身穿白衣拉纤,杨广在船上欣赏,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

  他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此次出行,炀帝风光无限,心情畅快,他还作了一首《泛龙舟》的诗: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桌讴。讴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

  杨广如此荒淫无道,两岸的百姓是敢怒不敢言。沿途官府为了供应龙舟的吃喝穿戴,对老百姓敲诈勒索,逼得老百姓倾家荡产,投河觅井,死、走、逃亡。

  而此时瓦岗寨的西魏王李密,也知道了杨广下江南的消息,他打算再兴义兵,征讨杨广。

  欲知后事如何,但见下文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