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华夏商会(1 / 1)

三国:签到一年续娶蔡文姬 凤影天 203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17章 华夏商会

  “孤打算成立一个商会,专门负责此事。”

  糜竺问道:“主公打算取个什么名字?”

  卫宁考虑了半天,说道:“就叫华夏商会吧。”

  郭嘉赞同道:“华夏商会?这个名字好!”

  他觉得这个名字取的相当有含义,

  跟大汉没有字面上的关系,

  跟秦王府也没有字面上的关系。

  “我只是有个大体的构想,具体实施还需要子仲你来负责。”

  “主公请说!”

  卫宁也不想搞得太复杂,

  随便拿出个后世淘汰的经营理念,

  也能在这东汉末年吃得开。

  “先说组建工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每个州建设一个同类型的工坊,我们提供技术及相关人员培训,当地官员组织人进行生产,这样能解决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

  糜竺担忧地问道:“主公,如果把这些技术交给普通人的话,我们的技术被其他诸侯窃取了怎么办!”

  卫宁自信满满地说道:“子仲尽管放心,我自有保密的办法。”

  他才不需要担心被窃取,

  他制作纸张的方法需要用到现代胶,

  这东西只有系统才有,

  有种他们也弄个系统出来。

  “修建工坊用的资金,前期的话,我们可以让王公大臣参与进来,给他们一定的准备时间,到期后我们便不再吸收多余的资金,根据他们投入的资金比例最终给他们清算资金。”

  糜竺关切地问道:“主公,如果他们中间要索取自己的资金呢?”

  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指不定谁家有什么困难,

  亦或者有其他的用途,

  不可能说把资金给他们,

  就不允许提出来了。

  “这就需要子仲你去详细制定了,我们可以给他设置了冷冻期,多长时间内不允许提出来,尽量不要太长,不过不到制定的时间提出来的话的,利润清零,只退给他本金。”

  “行,这个我来制定!”

  “这种工坊对于当地来说是种福利,我们的资金来源一定要有当地的资金,这样当地的官员才会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糜竺问道:“主公觉得多少合适?”

  “当地资金占五成吧,第一批肯定会有人观望,我们只需要把名声打出去就行了。”

  “那利润怎么分?”

  “利润我们华夏商会抽走五成,投资者抽走两成,剩余的三成直接分给当地的州府。”

  糜竺惊骇地问道:“两成?是不是太少了?”

  卫宁解释道:“两成已经不少了,你要知道这可是永久性的,他们只负责出钱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当地政府还要维持治安还要提供劳工,而我们不但要管理,还要提供技术负责销售商品,还要承担商品运输过程中的一切损失。”

  一旁的郭嘉不住地点头,

  主公说的好有道理,

  他们只是出了一点钱,

  其他什么都不用做,

  只需要在家里等着钱就行了。

  卫宁继续说道:“我们这是自愿的,又不强迫他们,如果他们担心赚的少,完全可以把钱放在家里发霉。”

  郭嘉赞同道:“主公说的不错,这本身就算意外之财,有主公做担保他们担心什么,除非他们对主公心存二心。”

  糜竺听得眼皮狂跳,

  如果谁找他退款,

  他用这话威胁一下,

  恐怕对方真的掂量掂量要不要退款,

  这尼玛退款等于大逆不道啊。

  “子仲,我想要把第一个造纸工坊建到合肥,走水运的话长江淮河都很近。”

  糜竺赞通道:“合肥确实很适合,交通便利。”

  “详细的你自己去制定吧,到时候跟我汇报一下就行,我们要尽快建起来。”

  “好的主公!”

  卫宁继续说道:“华夏商会孤占八成的利润,子仲占两成如何?”

  糜竺反对道:“多了!”

  卫宁想了想,

  给你三成又有何妨,

  到时候我数钱的活都不干。

  “那孤要七成好了。”

  糜竺慌忙解释道:“主公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说的是主公给我的多了。”

  糜贞笑着说道:“大哥,钱还有嫌弃多的。”

  糜竺解释道:“主公现在需要钱,我不能拿这么多,而且主公也不止造纸这一项,往后我赚的肯定会更多,做人不能太贪心。”

  糜竺也不傻,

  自己现在要的越少,

  以后卫宁给自己的利益就越多,

  如果哪一天卫宁对大汉有了别的想法,

  那他这个大舅哥岂不是摇身一变成了国舅,

  到那时候多少钱都买不来这个身份。

  “既然这样孤就要九成好了!”

  糜竺点点头,这样虽然也超出了他的底线,

  但是他也不想要再让卫宁改口了,

  以后想办法把多余的钱给妹妹,

  或者给自己未来的外甥外甥女也一样。

  “子仲以后负责华夏商会所有的事宜,具体做什么商品我来提供。”

  “嗯!”

  卫宁继续说道:“这九成的利润,一成作为秦王府的资金,解决日常开销。”

  “一成分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奉孝你要记得,这钱是额外的,不同于抚慰金和俸禄。”

  “是主公!”

  “其余七成留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等自己哪天称帝了,

  这些利润再详细分配,

  现在分出去自己有点吃亏。

  糜竺惊讶地看着卫宁,

  没想到卫宁对自己的士卒如此用心,

  他还没见过哪个诸侯会给自己的士卒分钱的,

  糜竺感慨道:“主公真是体恤士卒!”

  “我们才刚开始只能先估计前线将士,以后钱多了,我们在考虑其他人。”

  “主公此举乃天下之幸!”

  卫宁仔细思索了一下,说道:“奉孝,你给我推荐几个人来负责分配这些钱财!”

  郭嘉回道:“臣觉得陈群大人适合。”

  “他现在是大司农,不适合管理这些东西,这和税赋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那荀彧大人如何?”

  “这……”

  卫宁把他留在河东郡抵御匈奴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人对汉室的忠诚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的侄子荀攸都比他看得开,

  所以他才会把荀彧安排在河东郡让其远离朝堂,

  省的看不惯自己的所作所为。

  就在二人为难之际,糜竺开口说道:“主公,臣保举一人,或许能胜任!”

  “何人?”

  卫宁突然来了兴趣,

  如果有人能面前替代荀彧那再好不过了,

  “广陵射阳人陈琳陈孔璋!此人学识渊博,或可胜任!”

  “陈琳?”

  卫宁想到了这么一个人,

  此人和孔融、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号称建安七子,

  不过现在嘛,还没那么出名,

  孔融已经投靠了袁绍,

  不知道其他五位在什么地方,

  徐干是北海郡人,很有可能已被袁绍给截胡了,

  有几个是蔡邕的学生,

  得马上给岳父写封信,

  问问他知不知道王粲、阮瑀、应玚、刘桢的下落。

  糜竺提醒道:“主公,陈琳就在广陵郡任职,何不招来?”

  “哦?”

  卫宁看向郭嘉,说道:“奉孝你派人把他招来……”

  “是,主公!”

  商议细节郭嘉不需要参与,

  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卫宁和糜竺商议了一下午,

  制作出了一个简易的流程,

  “主公,时间不早了,臣告退!”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糜竺便离开了卫宁的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