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臣听闻糜竺兄家中有一妹(1 / 1)

三国:签到一年续娶蔡文姬 凤影天 178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8章 臣听闻糜竺兄家中有一妹

  下邳城外每日半夜都有擂鼓声响起,

  城中百姓士卒都人心惶惶,

  一旦军心涣散,那么下邳城将不保。

  陶谦不得不召集众文臣武将,来到他的府上议事。

  武官有笮融,孙观,尹礼,曹豹,张闿,麋芳。

  文官有陈圭,麋竺,萧建,赵昱,曹宏。

  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陶商,陶应,

  “汉瑜可有应对之策!”

  陶谦看向一旁闭目养神的陈圭,

  这人整天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好像什么事情都跟他无关一样。

  “州牧大人,曹操袁绍势大,然二人并未攻城,主要是畏惧城中守备资源充足,他们不想过多伤亡。”

  陶谦听的十分气愤,

  你这等于是没说,

  责备道:“眼下大敌当前,我们要同心协力方可退敌,有些人的家人在冀州,有些人的家人在洛阳,有些人的家人还是卫宁的手下,可要想清楚城破之后的后果。”

  陶谦这话威胁意味十足,

  言下之意,陈圭的儿子陈登在广陵郡投靠了卫宁,

  一旦曹操袁绍的大军进城,

  那么他陈圭是第一个要被曹操袁绍砍头的人。

  陈圭依然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他才不担心曹操袁绍会杀他。

  萧建建议道:“主公,我们不如降了曹操袁绍,贼军势大,我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闭嘴!”

  陶谦直接喝止了萧建,

  在座的这么多人都可以投降,

  唯独他不能投降,

  作为朝廷命官堂堂州牧,

  率众投降刘协都不会放过他。

  曹豹提醒道:“主公,敌军围而不攻又每日擂鼓滋扰,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士卒就全无斗志。”

  徐州别驾赵昱建议道:“主公何不派人向卫宁求援?”

  “求援?”

  陶谦认真思索了一下,

  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

  可卫宁怎么会帮自己,

  而且广陵郡就只有两万兵马,

  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帮助他们,

  卫宁的兵马一直在淮河以南,

  他根本就不踏足河北,

  似有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陶谦强忍着对陈圭的不满,说道:“汉瑜先生可否修书一封转达卫宁?”

  陈圭为难道:“这……似有不妥,吾儿在卫宁那里只是一小隶,恐怕帮不到什么忙。”

  “你……”

  陶谦愤怒地看着陈圭,

  这城还没有破,就开始明哲保身了。

  陈圭解释道:“州牧大人莫要生气,不是臣不帮忙,只是这空口白牙,卫宁也不会帮我们啊。”

  陶谦气的咬牙切齿,

  不过也奈何不了陈圭,

  如果他现在敢把陈圭杀了,

  那么他面对的就不再是曹操袁绍了,

  恐怕卫宁也会派大军掺和进来。

  地下糜竺站出来说道:“州牧大人,我糜家在徐州数十载,备受历任州牧照顾,臣决定赠与秦王一部分钱财物资,让其助州牧大人退敌。”

  萧建说道:“这恐怕不够吧,卫家也不缺钱财,只怕卫宁看不上。”

  陈圭建议道:“臣听闻糜竺兄家中有一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如果一并送于秦王,那么秦王或许会派兵帮助主公。”

  糜芳怒骂道:“陈圭你个老匹夫,欺人太甚!”

  陈圭并不生气,

  任由糜芳怎么辱骂,他都充耳不闻。

  但是陶谦好像看到了希望,

  只可惜自己没有那如花似玉的女儿,

  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糜竺。

  赵昱劝解道:“子仲兄,一旦事成你就是秦王的大舅哥了,望子仲兄三思,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就是,就是,从事大人可要想好再做决定。”

  一群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糜家兄弟身上,

  如果卫宁能同意出兵,

  那么下邳城就有救了。

  “容我思量思量!”

  糜竺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是在思考妹妹的未来吗?当然不是,

  几天前陈圭就已经找过他了,

  让他投靠卫宁,

  他们糜家和陈家也算是世交,

  秦王卫宁实力那么强劲,

  投靠卫宁他也非常赞同。

  他在思考这么多人谁能把这个消息送出去,

  曹操和袁绍都把徐州城围住了,

  谁能把消息送到广陵郡去。

  糜竺思考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州牧大人,眼下这情况,即便是我们糜家能答应,谁能把消息送出去?”

  陶谦听到这话,欣喜不已,

  看来糜竺已经答应了,

  眼下就看谁有这个胆量能够把消息送出去。

  “末将张闿愿往!”

  “末将曹豹愿往!”

  二人站出来毛催自荐。

  “好,今夜三更时分,待敌军骚扰时,笮融,孙观,尹礼你三人率领三千骑兵偷袭敌军,你二人带领一百骑兵冲出敌军包围,前往广陵郡。”

  “是,主公!”

  曹操大营之中,

  刘晔站在曹操身边说道:“主公,最近几天要防止敌军出城偷袭。”

  曹操狐疑地看着刘晔说道:“哦?子扬觉得陶谦会派人出城?”

  眼下这情况,陶谦怎敢出城,

  万一被抓住机会他的城池岂不是不攻自破。

  “主公,陶谦手下能人不少,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两条路可选。”

  “哪两条?”

  刘晔解释道:“其一,派大将出城偷袭我军提升士气,振奋民心。”

  “其二,派遣精兵猛将杀出重围求援。”

  “求援?”

  第一条曹操还能理解,毕竟如果是他在城中,他也会这么做,否则民心军心都涣散,谈何守城。

  但是这第二天他就想不明白了,

  下邳城北边是袁绍,

  想要求援恐怕要跑到冀州甚至幽州才行,

  西边是他的地盘,

  想要跑到司州或者豫州求卫宁,

  恐怕陶谦手下还没此等能人能越过他的封锁,

  东边是大海,

  南边有重兵把守,

  又有高干把守淮河,

  想要越过淮河前往广陵郡,谈何容易。

  “子扬觉得陶谦如果选择第二条路,会前往哪里求援?”

  “臣觉得,陶谦会前往广陵郡!”

  “为何?”

  “因为陶谦手下谋士陈圭的儿子陈登投靠卫宁了。”

  “南边把守的如此严密,他们如何突围出去?”

  “主公不如让夏侯渊将军去支援高干。”

  “子扬如此肯定陶谦会选择这条路?”

  “主公,因为陶谦并不知道他的求援士卒突出重围后,还会有高干将军拦路,这是最安全的路线。”

  “那就依子扬的意思。”

  “妙才,你率领三千骑兵去支援高干!”

  “是,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