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封赏
万众期待许牧回长安的那一天,他抓着元凶吴王李恪来面见皇上,一如既往的英雄之姿。
不过这次许牧让他们失望了,他是悄悄回长安的,路上买了个斗笠遮住容貌,没有引起骚动,直到经过城门之时,才将斗笠取下。
那名守城士兵吓得手足无措,正要朝着许牧作礼时,许牧一个眼神示意他不要声张,那名守城士兵也很聪明,读懂了许牧的眼神,没有将许牧的身份暴露出去。
回到长安后,许牧径直前往皇宫,当他出现在众人眼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挪不开。
这个年轻人用了近十年时间,从一介平民,成为了数万万人只可仰望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此人既是拨乱反正的大功臣,又是一手遮天的大权臣,权势之高、声望之大就连皇上都得避让三分。
这般人物,已经位极人臣,跺跺脚整个天下都得抖上三抖,若是他愿意,将整个朝廷官员全部换一拨人也无不可。
他身上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坐在龙椅上之人都显得黯淡了几分。
“陛下,臣许牧回来复命了。”
依旧傲气的没有下跪,一般武将只有身穿盔甲的时候因为不方便才不用下跪,而许牧即使身穿便衣,没有不方便之处,也没有向李治下跪。
这可是辉煌庄严的大明宫金殿,是整个帝国的权力中枢!
朝臣满头大汗,一身朝服都浸湿了几层,心中皆是暗想,这许牧也太胆大包天了,真是一点都没有君臣尊卑之分。
难道他真有改天换日的想法?
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许牧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他现在的行为实在太过大胆,此事可大可小,就看皇上追不追究。
人人战战兢兢的,大部分人心里有一种预感,长安的风波又要起了,刚走一个想要篡位的李恪,难道又要来一个许牧吗?
李恪有许牧来挡,若是许牧真的想要谋反,那该由谁来挡?
气氛并没有僵住太久,李治的笑打破了群臣的猜忌,他笑道:“元帅夜袭敌营,将叛军一扫而空,实乃此次除叛的第一大功臣!”
此话没有人敢不同意,若不是许牧,皇位还指不定坐的是谁。
“多谢陛下,臣只是尽人臣之力,更重要的还是那些上战场随臣一起拼杀的将士,若没有他们,何来光复长安的这一天。”许牧抱拳道。
群臣心知肚明,这是许牧在谦虚,此第一大功非他莫属。
李治问道:“元帅亲自捉拿吴王可曾抓到?”
此话一出,众人精神一提,迫不及待地都想看到李恪被捉拿上来,然后站在胜者的角度狠狠的批判一番,然后再吐口唾沫。
若不是此人,怎会有内战发生,正是由于边军调动,导致边境又开始不安生起来。
更何况此人还是想要夺自己亲兄弟的位,实在是不忠不义之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李恪都不应该被放过。
然而事实是,许牧并没有将他捉回来,反而在最后一刻默默的离开了。
现在他仍然有机会道清情况,只要他说出李恪的大概位置,立马就有一大批想要邀功的人去捉拿李恪,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躲不掉。
机会握在他手里,让他再次选择,内心还是选择放李恪继续活着。
他说道:“吴王李恪已经自绝于山林之间,臣亲眼见证,绝不有假。”
顿时朝堂之内响起一阵议论之声,程处嗣悄悄地对身旁的秦怀玉问道:“你觉得李恪真的死了吗?”
秦怀玉轻轻撇头:“怎么,你觉得许牧在皇上面前说谎?”
程处嗣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继续道:“我只是有一种预感,感觉李恪并没有死,可能这只是我瞎想的吧。”
秦怀玉将头正过来,他没有继续接程处嗣的话,只要事情做的干净,死没死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现在最怕的倒是皇上追究此事,硬是死要见尸,那样的话就麻烦了。
秦怀玉偷瞟了一眼,许牧说完后李治神色并没有变化,傻傻的对许牧的话深信不疑。
“既然国贼已除,天下总算是要太平了!”
“四海承平,寰宇无忧,这是我大唐的福气。”许牧再拱手道。
李治笑了笑,心病除了之后很是开心,既然该问的已经问完了,自然就该封赏了。
群臣心照不宣,都在心里准备好恭贺的祝词了,一到结束便到许牧面前祝贺,顺便露个脸。
他站了起来,从台阶上一步步的下来来到许牧的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又转身对着众臣宣布道:“元帅功业千古不朽,若不是元帅,恐怕大唐就要落入贼人之手,百姓也要陷入生灵涂炭之中,诸臣认为是否?”
“皇上说得对啊!”
群臣皆是点点头,一些演技好的已经开始掩面哭泣,表现得自己多心疼百姓,然而朝堂上就需要这副惺惺作态的模样。
“若不是元帅受命于危难之际,奉命于败军之中,我大唐不知何时才能像今日这般宇内清平。皇上今日得重归皇位,元帅实在是功不可没!”
“尚书说得对啊,元帅战场上的英姿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堪称古今第一猛将,先帝对元帅也是倚重万分,这是先帝简拔留给陛下的啊!”
李治欣慰的点头,有了这些“捧哏”的,他接下来的话也更好说了。
“所以朕要大大的嘉奖元帅之功,今日诸位都是见证者,朕要封许牧为我大唐异姓王——汉王!”
群臣骚动,皆是瞳孔放大,有些震惊又在意料之中。
“并加封大柱国,享祖庙香火!”
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还要令人震惊,祖庙是何地,只可是皇帝受后世香火之处,为人臣进祖庙受香火祭祀可以说是天大的荣光。
好笑的是许牧才二十几岁,人还未到不惑之年,李治却连后世的荣光都给他准备好了。
许牧不以物喜道:“多谢陛下,臣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爱卿,朕还没说完呢,等朕说完再谢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