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多年布下棋子(1 / 1)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178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445章 多年布下棋子

  马进这么骄傲一人,虽然扬州城一战摧毁了他很多自信,但是他也绝不允许别人将他当成炮灰对待,他可不想送死!

  副将道:“我们还要照着令书上面的去做吗?”

  马进摇头,“据我所知,虽然长安那边是风云汇聚,各路人马汇集,但是距离扬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时候要咱们上,无非是要咱们这些人拖住扬州的守军,咱们就是他们的一把刀,扬州就是一块砧板,他要我们荆州兵将许牧他们钉死在这地方,好让他们得以过来。”

  “呵呵,这点小心思还想瞒过本将军,真是痴心妄想,荆州兵就算能将李治拖在这,自身难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有被全歼的风险!”

  副将听马进这么一分析,顿时面露惊恐,道:“不会吧,荆王岂会将我们推入火坑之中啊,我们可是他的嫡系部队啊,荆州兵没了对他有什么好处!”

  马进瞧了他一眼,冷哼道:“怕是这命令根本没有跟荆王商量过,又或者……吴王他想消耗我们荆州兵的实力,以此来打压荆王。

  依我看,他根本不是想把荆王推上皇座,这个狼子野心的家伙自己想坐那龙椅!”

  副将露出匪夷所思的面容,直言道:“不会吧,吴王和荆王同出一脉,都是血脉相连的叔侄啊,更何况两人都要对付李治,真的会像您说得这样勾心斗角吗?”

  马进出手敲了一下他的脑袋,骂道:“简直是愚蠢,李治和李恪不也同样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亲兄弟之间都可以为了一个位置而相互拔刀,更何况是血脉更疏远的叔侄呢。”

  副将闻言憨憨的点头,下一秒说道:“那令书已经发下来了,咱们是干还是不干?”

  马进冷笑一声,道:“当然不干了,不仅不干,我还要带着荆州兵回荆州,带人送死这种事情我干不出来!”

  “啊?不再考虑考虑,现在回去无异于要背叛吴王和荆王啊!”

  马进冷哼一声,哂笑道:“李恪敢下这样的令书给我们,还不知道荆王到底身处什么样的处境,说不定……”

  “我又何必为李恪卖命!”

  闻言副将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异色,没有回话,只是轻轻哦了一声。

  他扫了一眼,营帐内四下无人,正当马进转过头去的时候,副将突然拔刀而出,马进猛然转头,他怎么也想不到,跟了他多年的副将会突然向他拔刀而出,来不及反应便一刀将他砍了。

  倒在地上,止不住汩汩而流的鲜血,眼前顿时变得有些模糊。只见副将完全换了一副面孔,变得陌生而又冷漠。

  “我本来不打算杀你的,可你偏偏铁了心要回荆州,可荆州兵你是万万不能带走,不然吴王那边我可怎么交代呢。”副将冷笑道。

  马进面露惊恐,用尽最后的力气沙哑的质问道:“你到底……是谁安排在我手下的?”

  副将面带冷笑,十分不屑的看着自己这位曾经阿谀奉承的将军,对比之下不禁令马进寒心至极。

  “直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我是吴王派过来安排在你身边的,目的自然是促使荆王加入到吴王的队伍中,如今你却要荆州兵沿原路返回,你说我还怎么能留你?”

  马进恍然大悟,原来李恪早在几年之前就做好了谋划,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一个位置竟然安排了李恪的棋子,而自己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察觉,就像一个傻子一般。

  “原来如此……我死得不冤,不过李恪也别想成功,许牧根本不是你们能对付的!”

  副将冷笑道:“能不能对付跟你也没什么关系了,明天我带着荆州兵朝扬州发动进攻,不过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吴王手下人才济济,想要对付一个空有蛮力的许牧自然是手到擒来,更何况吴王早就准备好了计划,只不过你这样的人是没资格听到。”

  说罢他又朝着马进身上补了一刀,终结了马进的生命。

  随后他走出去,召集诸将进来,诸将一进来便看见了马进的尸体,各个大惊失色,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许牧竟然派刺客过来谋害了将军,这刺客神出鬼没,我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已是罪该万死,如今将军已死,但是仇不能不报!”

  副将一副哭腔义正言辞的说道。

  诸将听得一头雾水,他们都没有听闻有刺客的动静,不过他们不曾怀疑副将,于是皆认为是自己的错,心中一股愧疚油然而生。

  于是也不细究事实,纷纷答应要给将军报仇,不过一人还是提出了一个疑问:“听说扬州城内外聚集了勤王兵马有十万之众,几万荆州兵也奈何不了他们啊!”

  副将喝道:“这又有何妨,很快长安那边便会派大军过来支援,我们的任务又不是剿灭他们,而是将他们拖在这里,难道这点简单的任务也做不到吗?”

  诸将被他说得心动,于是纷纷同意。

  “那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明早动身!”

  而另一边扬州勤王队伍日益壮大,粮草充实,人丁充足,有库藏官算过,就算跟李恪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他们也完全拖得起。

  他们拖得起,但是百姓拖不起。许牧如是说道。

  国家正是蒸蒸日上之际,经由先帝贞观年间励精图治,国力比之隋末唐初的重创后恢复了不少,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二十三年的功绩不能在这场大战后毁于一旦。

  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如果真要发生一场内战,最好是直接大决战分胜负,这样百姓的负担也不会那么重,国家人口的减少也不会很大。

  许牧是这么想的,当他将自己的想法陈述出来后,百官纷纷鼓掌喝彩,李治也是十分赞同,不过有个问题就是:长安的那些人质如何处理?

  长安朝廷百官外加贵族功勋没有突围出来,全部成了李恪的俘虏,一部分投降了李恪,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