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后路
杨师道再次道:“长孙大人好像有要紧事求见,此刻他正在屋外踱步呢,皇上还是抽空见见吧。”
李世民强撑精神,站了起来走几步,长吁了一口气,望着杨师道久久不说话。最终还是答应了。
“让长孙无忌进来吧。”
杨师道笑着欸了一声,赶紧到门外叫长孙大人进来面见皇上。
长孙无忌此时是无比紧张,毕竟他已经犯了几次大错,在皇上这里信任度大降,甚至有一段时间无论他说什么,皇上都不愿意听。
“皇上,臣有要事禀告。”
长孙无忌拱手作礼跪在地上,虽然年老膝盖不太好了,再加上近几天风寒侵扰,但他还是将该有的礼节都做到位了。
“嗯。”
李世民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算是对他的一种回应。
长孙无忌看得出李世民脸色不好看,知道是因为自己来了的缘故,但他必须得重新夺回皇上的信任,就必须得一步步的慢慢来。
“臣有一事不明,还请皇上示下。”长孙无忌道。
李世民慵懒的叹了口气,道:“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别在朕的面前吞吞吐吐的。”
“是。”长孙无忌颔首道:“汉中侯带着一万人出城,不知去向是何处,但臣也想为陛下尽一份力。”
李世民脸上浮现一丝笑意,道:“就你?说说你想怎么做?”
长孙无忌尴尬的笑道:“有许牧和李绩、李道宗三位大将为皇上在前线奔波,臣非武将自然是帮不上什么忙,但臣可以为皇上铺一条退路。”
“汉中侯固然英勇无比,但那盖苏文也不是吃素的,上次大败还……”
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时候一直暗中观察着李世民的态度,结果发现谈到那场大败,李世民竟然罕见的没有发脾气,要是换作以前他肯定早就震怒了,毕竟这会激起他一连串不好的回忆,身边人也不敢再说“大败”这两个字。
这说明什么?长孙无忌这么老奸巨猾的一个人,心里怎会不明白?
肯定是自己说的打动了皇上,他对自己所说的很感兴趣,所以自己谈起“大败”这两个字的时候才会忘了那些不好的回忆。
看来皇上对许牧并不完全信任,至少心中是抗击盖苏文一事并不完全同意,他想的也确实没错,李世民确实是主张回大唐,但许牧坚定不走,一定要在这抗击盖苏文,想要逆风翻盘。
由此还拿自己的前途和一生富贵来赌,当初在场的杨师道想不明白,李世民更加想不明白。
像许牧这样平民出身的一朝跃居高位不是会像个守财奴一样只顾抱紧自己的位置吗?
为何肯拿自己的后半生的命运来为一场不确定的战役来赌?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为这件事思虑着,心里惴惴不安,甚至望着窗外的小雨也会出神。
长孙无忌“乘胜追击”,道:“所以臣愿为皇上铺一条后路,若是前线再次溃败,皇上还有个机会逃回大唐。”
李世民没有说话,他说话的时候一直沉默着,但是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动心了。
察言观色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到对皇上察言观色的话,需要长时间的了解。
皇上一直没说话,长孙无忌就这么跪坐着,等待着李世民的反应。
“那你准备怎么办。”过了一会儿,李世民终于开口道。
“启禀皇上,卑沙离幽州不算远,臣愿带一批人千里奔袭联系上幽州都督,让他紧急开辟出一条路来为陛下作为后路。”
“这样陛下可以放心的让许牧去折腾了,就算失败了还有臣给您准备的后路呢不是。”
说完长孙无忌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李世民想了想,点点头同意了他的想法。
“好,给你三百人护卫,再给你配几匹好马,你去给朕开辟出一条后路来,十日之内若是回不来,无论如何朕都会治你的死罪,可记住了。”
李世民的面孔变得阴沉恐怖,在这一刻他仿佛年轻了十岁,胸中之城府深不可测。
就连长孙无忌这样的老狐狸,都被吓得冷汗直流,不敢造次。
长孙无忌走后,杨师道慢慢的走进来,作为皇上在此的亲信,他必须片刻不离皇上身边。
“你都听见了?”李世民道。
杨师道直言:“臣都听见了,皇上难道真有此心吗?不可使十万将士报国热血凉了啊!”
李世民咬咬牙,眼神变得十分恐怖,叫杨师道不敢直视。
“难道你要让朕死在这里吗?大唐的皇上死在异乡他国,朕要被刻在永远的耻辱柱上,后世将如何看待朕?他们会忘记朕的功绩,只会记得朕是一位穷兵黩武,以致丧命他乡的暴君!”
杨师道拱手躬身,不敢说话。
“朕不死,大唐不会乱,朕死了,大唐乱,中原乱!”
李世民眼睛周围渐渐有了几丝血色,言语间有些癫狂。
“他许牧不是要放手一搏吗?朕也给他机会,但是朕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难道失败了也要朕给他陪葬吗?”
杨师道道:“陛下大可命令许牧撤退,若是不从,臣可助陛下将其宰掉。但这样拿十万将士的性命当赌注,岂不是有违天道?”
李世民怒道:“朕是天子还是你是天子!是否有违天道朕自己心里有数,不必爱卿关心。”
说罢李世民怒哼了一声,长袖一摆,表明了叫他滚出去。
杨师道清楚李世民已经变得极为偏执,自己是很难将他唤醒了,强烈的无力感下,他只得长叹一声,随即拱手退下。
窗外的小雨依旧浠沥沥的下着,不顾人间的悲伤与欢乐。
杨师道走在长廊里,准备回到自己的房间,没成想路上却被长孙无忌堵住了,他没走,难道他一直在这里等着自己?
“长孙大人,您在这里意欲何为?”杨师道面色不快,问道。
长孙无忌脸上带着和悦的微笑,说道:“杨大人对皇上是忠心耿耿,但我奉劝杨大人,还是不要太过于越权,皇上自有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