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印刷术2(1 / 1)

第219章 印刷术2

  “此事先不忙!”

  王安大手一挥,佯装不在意道;

  “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能将更多的书拓印出来,让更多的人得以聆听圣人的教诲。”

  “此事如何能办到?”蔡邕听罢,吃了一惊,急忙追问。

  待王安再一次把想法说出后,蔡邕彻底震惊了,良久后才自顾自言道;

  “这世间竟有如此神奇之事!这,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鲜事……”

  见彻底镇住了对方,王安心中得意,表面却不动声色地说道;

  “无非就是如碑文般用锤拓法,找些木匠将木板雕刻成字,再印到纸上罢了,事实上与洛阳太学前所修之熹平石经并无二致。”

  蔡邕听罢,仔细思索一番后,刚想点头,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最后还是摇头说道:

  “还是不一样的。”

  “熹平石经自立碑以来,各地士子前来抄录,老夫也仅仅听闻一回,有徐州糜家子尝试用丝帛、墨水等物将石经完整拓印下来。

  “可即便如此,所耗丝帛之巨,也非常人能做到。如今我听长庚方才所言,是要用纸代替丝帛,赎老夫直言,此事难耳!”

  听蔡邕居然能直接点出问题所在,王安暗自点头。

  虽然这老头平常是拽了点,情商上是辣鸡了点,可谈及这些技术上的东西,还是有几分可取之处的。

  须知道如今的造纸术还多是沿用蔡侯纸那一套,造出来的纸质地较脆,纹理粗糙,容易渗墨,哪怕应付日常书写也够呛,根本不可能用作拓印。

  不过王安对此早有腹稿,朝蔡邕淡然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蔡公勿忧,我徒此前曾造出一种纸,足以在石碑上拓印文字,想来用在雕板上应该也是不差的。”

  “竟有此事?”

  蔡邕听罢吓了一跳,扭头看向王仲,探寻之意溢于言表。

  “小子也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发现此种造纸法。”

  王仲被蔡邕盯得浑身不自在,吞吞吐吐地说道;

  “随后稍加改良,所造之纸便能富有韧性,纹理细腻均匀,适合拓印。”

  “好!实在太好了!”

  蔡邕闻言大喜,冲上前死死抓住王仲的手,良久也未曾松开。

  身为大汉最顶尖的文人,蔡邕当然知道如今文坛的困状。

  高门士族掌控了几乎所有的经书,莫说是普通百姓,哪怕是地方的豪门大族也不曾有机会学习。

  归根结底还是运输不便!

  一本经书就有几十上百册竹简,加上高门士族的刻意藏私,这才导致其余人根本没机会接触经文。

  至于为何唯独经文的地位如此崇高,还要追述到汉武帝时期。

  当时汉武帝为了巩固中枢统治,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读经便渐渐成为了入仕的重要条件。

  到了后汉的章帝时,为了统一思想,召开白虎观会议,制定《白虎通议》,导致今文经一家独大,成了入仕的必要条件,甚至把读古文经的那些高门士族也排除出去了。

  这也就导致了只有那些掌握了今文经的士族子弟才有入仕的资格。

  正因如此,导致如今朝堂上尸位素餐者越来越多,而真正有能力者却因为不通经而被排除在朝堂之外,有志难施。

  可想而知,如果王安真能在纸张上拓印,那影响实在太大了。

  今文经将渐渐不再为高门士族所独有,所有想学经文之人都能轻易从书店中购买。

  阶级固化将会被打破,这……

  此事所产生的后果太严重,蔡邕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

  见蔡邕脸色渐渐开始变得凝重,王安猜到对方肯定已经想到了此事的严重性,于是淡笑道;

  “蔡公莫要紧张,此事牵扯之广我早有预料,所以我暂时还没有大范围推广的打算。”

  王安边说,边仔细观察蔡邕的神色,见此人无甚异常后,这才继续说道;

  “我意在庄上办一所学院,招收4-11岁的孩童前来上学。”

  “待雕版印刷功成后,先印出一批书籍,供他们开蒙之用。”

  “另一方面,烦请蔡公将所藏之书籍借予我等,我打算将其全部刊印成册,这样蔡公以后就不用赶着两车书跑来跑去了。”

  听说能把自己的珍藏全部刊印成册,蔡邕当即大喜。

  “不过此事非一朝一夕能成……”

  王安见蔡邕如此高兴,眼珠子一转。

  “我料此事所需时日定然不短,蔡公这段时间就隐居在任家庄,为我庄学堂的祭酒,帮我教导庄中孩童可好?”

  所谓的祭酒,乃是一个官职,就相当于如今的首席执行官。

  王安拜蔡邕为学堂祭酒,实际上就是将学堂交给蔡邕管理了。

  蔡邕也没多想,其人早已高兴坏了,于是点头应道;

  “善!”

  “好!”

  见蔡邕终于被自己忽悠上了贼船,王安大喜过望,当即朝王仲正色吩咐道。

  “次仲,你列个清单给赵管家,让他拨出人手钱粮,尽快成立印作坊。往后要是缺什么也直接和赵管家提,我只有一个要求,尽快掌握雕版印刷的工艺!”

  “谨遵师尊号令……”

  一旁的王仲见师尊如此郑重交代,当即肃容以对。

  王安见此,心下满意,点头表示鼓励后,旋即朝蔡邕拱手言道:“学堂之事我会让手下人立刻着手去办,往后我庄上的童子就要麻烦蔡公了。”

  “无妨!”

  蔡邕大手一摆,昂然答道;

  “传道授业本就是我辈该做之事,长庚无需客气。”

  “蔡公果然有孔圣人之风!”

  见这老头如此上道,王安又送上一顶高帽,最终宾主尽欢。

  ……

  做完最后一件正事后,王安便直接返家。

  瞅着明天就要南下洛阳,在此紧要关头,还是回家陪一陪媳妇的好。

  待入得家门,踱步来到后院,见院中有一女,正在凉亭里与男子低声说话。

  王安定睛望去,看清居然是杜秀娘后,顿时怒火中烧。

  这四野无人,你一个已婚妇人居然单独与男人见面,这成何体统。

  一怒之下,王安快步走到亭前,才发现原来与杜秀娘同座的居然还有蔡琰这小丫头。

  因为头个子不高,这丫头坐下时身形恰好被亭外树木给遮挡住,才一时没被王安发现。

  见王安前来,蔡琰急忙从椅子上滑了下来,朝众人行了一礼后,看向杜秀娘道;

  “杜姐姐,我可以走了吗?”

  杜秀娘见状也是不好意思,红着脸点了点头。

  “琰儿真乖,有空便来寻姐姐玩……”

  “嗯……”

  蔡琰点了点头,便径直离开了。

  却是没走几步,又跑了回来,朝王安行了一礼。

  “君侯,我爹爹乃正直之人,请你以后不要欺负他了。”

  言罢这才施施然离开,看得王安脸皮子直抽抽;

  啊——

  这熊孩子真讨厌!!

  啥叫你爹是正直之人,瞧你的意思,莫非我就不是正直之人。

  咳咳咳……

  哪怕我不是,但也没害人啊!

  我这是废物利用!

  王安觉得自己的脑壳有点疼,面对这么一个毒舌小萝莉,自己居然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