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北海王叔治2
王安看向王修,刚想劝说,却不料后者显然也发现了他的目光,于是强笑道:“君侯,非是在下不愿侍奉君侯,实在是此前与张奉一家有了牵扯,不愿君侯名声受累,故只愿此间事了后,便返家耕读。”
“叔治大可不必!”
可出乎王修的意料,王安正色说道;
“在我看来,叔治虽然与那张奉有些许牵扯,但瑕不掩瑜。叔治为了一饭之恩,甘愿不顾名节,冒死照顾张奉一家人,此为忠义!
待张奉一家病情好转后,便不求回报,反而不告而别,此为守节!
以叔治之大才,为了报答我家夫人的治病之恩,甘愿无名无分地在我任家庄工作,一力操持收纳流民之事,此为感恩!
“如叔治般忠义之辈,守节君子,又懂得感恩的人,我要是不纳,岂非让天下英雄笑话我乃有眼无珠之辈?”
“所以叔治,你还是随我一同共事吧!”
一番话,说得王修脸色涨红,眸子里有藏不住的感动。
“是啊,先生,你这么厉害,就随我夫君一同做事吧。”一旁的貂蝉见状也恳切劝说。
见王安夫妇如此诚恳,王修再无二话,一整衣袖,朝王安躬身大礼参拜。
“在下北海王修,愿为主公效力!”
“好!哇哈哈哈——”
……
次日,清晨;
一夜风雨后,王安一大早便扔下了瘫软如泥却好感度涨到100的貂蝉,领着众人往霍山山脚而去。
此地正是任家庄安置流民的地方。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王安倒想看看这位王修究竟是如何治理流民的。
然而刚一到山下,便被现场的景况给震撼住了。
实在是太宏大了!
只见一圈又一圈的梯田沿着山坡向上发展,把一个又一个的山坡化为金色的宝塔。
有的梯田连成一片,犹如金龙戏珠;
有的几块配搭在一起,犹如众星捧月;
有的单独看犹如美丽的头巾,有的连着看则犹如一条裙边。
加上偶尔有山歌穿插其中,恍如天上人间,实在让人迷醉。
“开水咯!”
“哗啦啦!”
随着山顶上传来一声大喊,十数条白色的水龙忽然从山脚下的各处河堤冲出,四面八方地沿着蜿蜒的山坡扶摇直上。
一时间水声呼啸,犹如万马奔腾,极为壮丽。
初见此景,吕、张、田、牵、简、莫护等几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而饶是之前曾见这水车的关羽、胡车儿两人也是一阵恍惚。
毕竟他们离开前,这水车绝对没有此等规模。
“此乃何物?”田畴指着那些沟渠,颤声问道。
身为边郡子弟,田子泰本就是胆识过人之辈。
可即便如此,也被这番奇景给震撼得无以复加,甚至有了一丝畏惧感。
事实上在这个封建时代,面对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又有谁能不心生畏惧?
也就是王安如今还只是个小官,否则就冲这奇景,将来史书上也能给他吹出个人前显圣的说法。
而事实上莫护苟、拓跋力微、秃发匹孤三人已经跪在地上,开始朝水车跪拜了起来,看得王安面皮子直抽抽。
“此乃王氏水车。”
就在众人震撼不已时,一旁的王修介绍道:“是君侯此前为了更好地开垦土地而造出的神物,能将河水从山脚引往山顶。正是有了此物,我等才能开垦出如此多田地,收纳这么多的流民。”
“竟有此事!”
田畴听罢,纵然已经亲眼目睹了这些,却依然下意识不敢去相信。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乃常理也,这怎可能让水往高处流呢?
一时间,吕、张、田、牵、简几人看向王安的目光满是复杂之色。
不可思议、崇拜、敬畏等等,不一而足。
【叮!系统提示,田畴的好感度+30,当前好感度为50】
【叮!系统提示,牵招的好感度+30,当前好感度为50】
【叮!系统提示,简雍的好感度+30,当前好感度为50】
【叮!系统提示,拓跋力微的好感度+40,当前好感度为60】
【叮!系统提示,秃发匹夫的好感度+40,当前好感度为60】
【叮!系统提示,莫护苟的好感度+30,当前好感度为40】
【叮!系统提示,吕布的好感度+2,当前好感度为68】
见收获了一波好感度,王安大喜,背着双手,迈着八方步,继续朝前走去。
而巡视了一轮后,王安终于大体搞清楚了此地的布局,对这位王修的治政能力也不得不佩服。
原来王修将这些流民按户编成了好几批人,并沿着霍山进行了合理规划。
这远比之前王安离开时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好多了。
只见山坡下建有一个个的窝棚,这些窝棚只要稍加修葺,便是草屋了,每隔100个窝棚连成一片,隐隐有了村庄的雏形。
具体到每个窝棚皆整齐划一,均是左边茅厕,右边引水渠,前方还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应该是预留出来当院子的。
这些显然都是用心设计的。
“叔治……”
——王安朝身旁的王修问道——
“我观你以每百户相间,是打算以此组成村落吗?”
“君侯英明……”
——王修旋即点头应是——
“这些流民来自各处,管理起来极耗人力。因此在下打算以百户为基础,组成村落,以便选出村长及三老,届时只要我等管束住这些人便可。”
王修说罢,迟疑了一下后,这才继续说道;
“此外我还有一策,请君侯斟酌。”
“哦?”
听说有建议,王安略一挑眉;
“叔治且一一道来。”
“属下曾闻君侯有言,凡在此地耕种满三年后,流民便能转为佃户,凡田里所出,任家庄也只会收取两成作为田租。”
见王安缓缓颔首,王修继续说道:“既然如此,何不如以村为基础,将附近田地划归村里统一管理。一则便于收粮,二则更容易聚拢人心,三则还可以在各个村之间进行排名,以做奖惩。”
王安听罢,当即愣住了,这王修提议的不就是与自己当初在马邑忽悠那夏育的说法差不多吗?
这是妥妥的集体公社制!
人才啊!
王安是怎么也没想到,这王修治政居然如此厉害,对后者的印象不由拔高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