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董卓的忌惮之心
闻听李儒之计策,董卓眼中的凶光,算是有了些许缓和。
“你说派遣一个护军?”
该是换汤不换药吧?
李儒目光一闪,嘴抿含笑,这种心照不宣的事儿,又何必开口说的那么直白?
“那好。”
“洒家倒是要听听,你可有什么人选。”
这一次李儒不说话了。
相比于荐将作战,推荐监军,或是护军,那就得董卓自己拿主意了。
他不管推荐谁,都不合适。
“相国,此事当然要您乾纲独断,臣一个文人,对中军诸将哪有您了解?”
他这马屁拍的董卓很是受用。
同时也算是在表明心智,他虽然是军师,手中权力已经不小,要是再对军中诸将了解颇深……难免董卓不会猜忌他。
吕布就是前车之鉴。
……
几经思量,董卓想起一个人来。
“你看李蒙如何!”
李蒙?
李儒暗自思量,此将倒是妥帖。
其人也是跟随董卓多年之将,一直在暗中为董卓筹集军饷时,偷坟掘墓,是个心狠手辣之辈,而且粗枝大叶,对董卓唯有忠心而已。
“此人甚好!”
董卓点点头:“那就是他了。”
“李儒,你去给奉先传令,让他三日之后,带着他的八健将出征,另外再让高顺调陷阵营一千军跟随既可。高顺则不必去。”
“再让李蒙来见洒家!”
“对了!”
正在李儒要走时,董卓叫住了他,阴森警惕的叮嘱:“千万记住,虎牢之事,尽量掩盖。”
“而今朝中人心不稳,总有些个狗贼,做梦都想着给洒家生事呢。”
“若是虎牢之事被他们知道了,恐又作乱,现在还不是找他们算账的时候!”
李儒躬身应命而去。
……
不多时,李蒙来了。
董卓也换好了袍服,正在龙榻上等他。
“末将李蒙,参见相国!”
“起来吧。”
董卓看也不看他,高大强壮如熊罴一般的李蒙,满脸肃杀,凛然而立。
“这些日子你也是辛苦了。”
董卓似笑非笑的说道:“李蒙啊,洒家已经决定,把前几次你从地下带上来的东西中,摘选十五件赏给你。”
“现在应该送到你家中了。”
闻言,李蒙再拜:“末将铭感五内!多谢相国赏赐!\'起来。”
董卓没好气的说着:“而今又无外人,不必多礼。洒家还要一直倚仗你。”
“上前来!”
随着董卓一摆手,他将要李蒙前往监军之事娓娓道来,虽然李蒙早已知之,可还是听的很认真。
“你要记着,这一次出去,明面上你是吕布的副将。”
“实际……你要帮洒家盯住了那个不听话的混蛋儿子。”
“明白吗?”
董卓的语调很是瘆人,可在李蒙听来确无所谓,他一个成天呆在坟地里的人,还有啥是他可怕的?
“相国放心!”
一抱拳,李蒙瞪大了眼睛:“末将当好好辅佐温侯,战败贼兵!”
“好。”
董卓霍地站起身来,拍了拍他得肩膀:“而今华雄已死,骑都尉就交给你了,日后得胜归来。”
“虎贲中郎将,洒家也给你留着!”
“多谢相国!”
李蒙是真的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看好吕布那个狼崽子。
董卓许他厚恩, 要不然他也挖坟的多久才能爬到台阶上来?
……
另一边,在温侯府中,吕布也得知了出兵的消息。
只是李儒耍了个心眼,没有直接道破李蒙护军的身份,只说是他也随行罢了。
吕布却是一脸的不屑。
“他一个挖坟的也配同本候共战?”
“义父也真是的。那华雄虽然死得惨,可也不必要本候带领八健将前去。”
“只本候一人,若是还不放心,就让张辽和高顺同行足矣!”
所谓八健将,实乃吕布帐下八名贴身的将佐,虽然不全都是心腹,但各个勇猛。
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此为八健将!
李儒就知道他会这么讲,刚想解释一下,却听吕布这边语气一变,森森说道:“不对啊,既然已调陷阵营千军,为何这一次义父不让高顺随军!”
高顺虽然不是八健将之一,但他和吕布的关系,并不比张辽与吕布差多少,他们三个甚至可以算是没有结拜的兄弟。
至于其他人,八健将中臧霸、曹性、成廉、魏续则是把吕布当做大哥一样看待。
李儒闻言,心中暗笑不已。
世人谁不知道你吕温侯同高顺的关系?
他若随你而去,还有陷阵营的军队,全然落到你手中,相国就更不能安寝了。
“温侯。”
“这个相国虽然没说,但臣知道。”
“高顺将军留守洛阳,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前线后方,都要平平稳稳才行。您去出征,后方也就只能交给高顺将军了。”
李儒有意捧他一手,吕布倒也受用的很,嘴角浮出一丝傲气的微笑。
“的确,这洛阳的安全,要是指望着牛辅、李傕他们,是万万不成的!”
李儒连连点头,他这边传令结束,也就赶紧退去,此乃是非之地也。
但是他却不知道,在其走后,吕布那张笑脸上,顿时现出戾色。
好你个老贼!
最后不还是得本候亲往虎牢关吗!
指望别人?你是在做梦!瞧着吧,此次战败群贼,到是要看你如何赏赐本候!
……
吕布的心思,或许李儒知道,但他却不能说。
毕竟他还有另外一件要事需得亲自安排。
便是将徐荣这封书信抵达之事压下。
可李儒再快,也快不过宫中之人。
司徒王允府中!
作为朝廷三公之一的王允,其实很不自在,他最看不惯也接受不了董卓欺主的行为。
可无奈,他虽为司徒,却是空头头衔,手无实权,最大的依仗就是他那八百家兵而已。
曾经他也曾借出家中七星宝刀于曹操,助他杀贼,却不想老贼命大,非但曹操因此远遁,甚至还丢了他的家传宝刀,所幸的是,董卓并没有追查到他的身上。
综上所述,他如何与董贼相持?
所以王允虽然有心驱贼,却是无力回天,只能在暗中做些事情,意图寻找良机。
而关键一步,就是一定要在皇宫大内,安插他的眼线,以了解董卓的一举一动,至于今日徐荣书信送到,董卓如何愤而杀人之事,他已全都知晓。
跪在他面前屏风后的,正是当时为董卓送信去的内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