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暴雨留下的灾难(1 / 1)

大宋杂货铺 最后一颗麦穗 1353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3章 暴雨留下的灾难

  回到别墅,赵婷婷和李婉儿已经放下手中的游戏手柄,趴在窗户上看外边下着的雨,正当王思恒刚刚走进了客厅的时候,一声炸雷突然响了起来,吓的两女直往王思恒怀里钻,王思恒一手一个,紧紧将她俩搂住,心想,程菲会不会也害怕?

  “老王,这雨下的好大啊!”赵婷婷将头靠在王思恒肩膀上,看着窗外说。

  王思恒点了点头,说:“是啊,恐怕又有不少农户要遭灾了。”

  大雨一直下到傍晚的时候,才渐渐变小,但还没有完全停止,小开庄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高的,即便是这样,因为洪水不能及时的排出去,农田还是被淹了不少,好在当初设计合理,遭受的损失并不是很大。

  但其他庄子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整个开封府农田被淹了百分之七十还多,开封府周边几个县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地的灾情急报一封封被陆续送进宫里,赵匡胤看着那些奏章眉头紧锁,大臣们也都守在御书房,不敢回家,同赵匡胤一起商量对策。

  “陛下,此次暴雨,受灾严重的主要还是开封府和周边几个县,不仅农田被毁,房屋也倒塌了不少,民众死伤现在还未统计出一个数量来,牲畜更是死伤无数……”

  “陛下,受灾严重地区的米商已经开始屯粮了,米价也涨了不少,很多穷人已经吃不起粮食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思恒就被紧急召入宫中,以晋桓公的身份参与商议处理受灾后的善后问题。

  “这些朕都知道了,朕不会看奏章吗?朕问你们的是该如何应对!”

  赵匡胤再不像之前那样稳坐沙发了,一脸焦虑的在龙案前走来走去。

  众大臣一言不发,王思恒也是眉头紧锁,想着该如何处理,看来之前让赵匡胤拆掉那些旧房子,翻盖新房,也并不是坑害百姓的馊主意,至少能保证这些百姓活着。

  “你们都说话呀!平时的时候,你们话不都挺多嘛!”赵匡胤见众大臣不说话,怒道:“李攸,你说!”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先安抚灾民,微臣在昨晚已经连夜发了公函,让各县官员深入了解灾民受灾具体情况,当下急需要解决的是受灾百姓的吃住问题,因上一年亦是灾年,各县粮仓储粮已经所剩无几,开仓赈灾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李攸说道。

  “现在不能开仓赈灾!”王思恒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打断了李攸的话。

  “嗯?为什么?”赵匡胤不解的问道。

  “陛下,刚才李大人也说了,官粮储备不足,现在开仓,能坚持几天?到时候官粮一旦吃完了,那些米商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涨价,屯粮,到时候,国库的粮草也未必能与他们抗衡,那将有更多买不起粮米的百姓会饿死,毕竟这些粮米大部分还是掌握在这些米商手中的。”

  赵匡胤不语,满朝大臣也不吭气。

  “陛下,臣以为,现在官米也该跟着一起涨价才是!”

  王思恒接着说道,官米就是朝廷在各个县郡开设的国营粮店。

  “那朝廷还不被老百姓给骂死?”赵匡胤瞪了一眼王思恒,心想,果然无奸不商啊!

  “陛下,稍安勿躁,您等臣说完……”王思恒笑笑,“陛下只要下旨,让各县府衙开设粥棚,百姓饿不死就行了,米商们见受灾严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从全国各省份买粮屯粮,陛下只要能坚持到这些粮食运到京东西路(河南省),到时候再开仓赈灾,这些米商手中的米卖不出去,还搭了运费,肯定不想这些米粮砸在手中,自然就会降价了。”

  “众爱卿,此计可行否?”赵匡胤觉得王思恒说的有理,但是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只好问大臣们了。

  “陛下,此计甚妙啊!”李攸第一个站出来说,自家女婿,自己不挺,等着谁来挺?

  其实这法子是后来范仲淹应对江浙在公元1050年自然灾害时候想的主意。

  户部尚书可以说是百官之首了,见李攸站出来力挺王思恒,其他大臣也乐于拍李攸的马屁,纷纷把王思恒夸到了天上。

  赵匡胤龙颜大悦,“那好,就按晋桓公说的办吧。只是,这受伤百姓的救治,还有失去住所的百姓安置问题,还得解决啊!”

  “臣愿为陛下分担忧虑,捐出一千顶帐篷出来,按照受灾人数分发到各个县郡去。”

  王思恒一个抱拳,站出来说道,毕竟受灾的都是穷苦的人,王思恒心软,真心的想要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