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辽兵犯边(1 / 1)

大宋杂货铺 最后一颗麦穗 135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34章 辽兵犯边

  “岳丈大人尽可放心,我想,现在陛下巴不得我和他提条件呢。”王思恒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哦?此话怎讲?”李攸瞪大眼睛看着王思恒,他觉得他这个女婿,越来越让他看不透了。不过,从一开始,他也就看不透他。

  “岳父大人,您听我道来……”王思恒喝了一口茶,开始给李攸讲述他之前定下的计谋。

  原来,在赵匡胤要把开封新城从王思恒手中夺去交给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时候,王思恒就已经定好了计谋。

  赵匡胤喜欢什么?他喜欢两样东西。

  权和钱……

  若是他不喜欢权利,当初就不会发生杯酒释兵权的事情;

  若是他不喜欢钱,就不会急着诓骗王思恒帮他建开封新城。

  那天李广与赵德芳、赵德昭两兄弟交接的时候,王思恒故意让李广领着这两位皇子去银库提银子,王思恒的银库,现在少说也有上百万两银子。

  而且,进入银库的银子,全部都从箱子里拿出来,整整齐齐的码放在银库中,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个人看见这么多银子,必然会有一个人回去和赵匡胤说,而赵匡胤,也必然会想尽办法薅王思恒的羊毛。

  听王思恒说完,李攸皱着眉头,说:“你不会也定下什么计谋,等着什么时候算计我一把吧?”

  “父亲大人,您说什么呢?”李婉儿假装生气道;“您女婿可从没亏待咱们家吧,你看三哥,每月拿的饷钱,现在比您的俸禄还多呢!”

  李攸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说笑而已,说笑而已。”

  这个时候,宫里的传令太监来了,“圣上口谕,宣户部尚书李攸李大人即刻入宫面圣!不得有误!”

  “皇上这么着急要见微臣,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李攸询问传令太监。

  传令太监先没有回李攸的话,而是对着王思恒说:“正巧晋桓公王爵爷也在,老奴也就免得再去小开庄跑一趟了,晋桓公也请一并入宫吧。”

  “公公,陛下召我们觐见,究竟有什么事情?”

  王思恒皱着眉头问,他心里猜测是他与程菲的事情,传到宫里了,赵匡胤找他和李攸,这是要问责呢。

  “北境急报,说辽人犯边了,皇上急着找你们回去商议对策,老奴还得去兵部尚书张猛张大人家里传信,就不在此多留了,李大人、爵爷,你们赶紧入宫吧!”传令公公说完,急匆匆的走了。

  “辽兵犯边?”王思恒皱着眉头喃喃道。

  “这辽兵多年来一直在北境蠢蠢欲动,只是陛下一直在北境派了重兵把守,这才对他们有所压制,想必是去年旱灾,燕云十六州储粮不多,而我大宋农田丰盛,他们相比是想打这一仗,然后逼着大宋给他们赔粮,赔地啊!”李攸解释说。

  王思恒历史学的一塌糊涂(哎,麦子的历史学的也是一塌糊涂,只好写这种架空文了),能知道赵匡胤是皇帝就不错了,哪里知道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哪里?

  不过,这些他都不关心,他知道公元970年开封府无恙就行了,开封府无恙,小开庄就安全,小开庄安全了,他的产业和女人们就安全,人嘛,都是自私的,哪个人敢说自己一点私心没有呢,什么天下为公,那都是扯淡,糊弄人的话。

  “诸位大臣,你们都是我大宋的重臣,今日边疆传来急报,辽国祁津、大同纷纷举重兵压制我大宋真定府边境,西夏和吐蕃也蠢蠢欲动,前些时候,开封遇到水灾,近日无粮草运往边境。边疆粮草已经不足,诸位大臣有何办法?”赵匡胤拿着奏章,皱着眉头问道。

  “陛下,以微臣之见,现如今只能加重赋税,征用民粮,以缓解边疆压力了。”钱洪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此事万万不可,现如今兵力已经全部输送边境,这些兵都是百姓家的孩子,如果这个时候,再加重赋税,征收民粮,若是此消息传入边境驻守的兵士耳中,必然会影响士气啊!”李攸赶紧阻拦说。

  王思恒心中冷笑:钱洪你还真是狗啊,现在本来就已经四面楚歌了,你还想再来个内忧外患?

  “那李大人你说,你有什么主意解决边境粮草问题?前几日水灾,全大宋的粮食,可大部分都被百姓屯在家中了,不征用民粮,去哪里找粮食?”

  钱洪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和赵匡胤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王思恒。

  “各位大人,你们盯着我作甚?”王思恒装作一脸懵逼的样子,心说:好你个赵匡胤,老匹夫,今天找了这么多人,一起来坑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