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和尚(1 / 1)

北宋小人物 易水寒007 228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7章 和尚

  一阵疼痛袭来,张皓醒过来了,被掐醒的。他看到了张瑰刘平和周文质都看着自己。

  张皓环顾四周,没有父亲张重生,他一骨碌爬起来,抓住张瑰急切地问道:“父亲呢?”

  张瑰神色黯然,望向西南方向,不说一句话。

  张皓转头看着周文质,周文质低下头,不说一句话。

  张皓又看着刘平,刘平也直直地看着张皓,不说一句话。

  张皓瘫软在地,把头埋在双臂间,眼泪肆意流淌。

  等了一会儿,张瑰一把拉起张皓,声音低沉沙哑:“我们该上路了,还有好多事要做!”

  张皓仰起头,天空已渐渐明朗起来了,昨天已经过去了,好像是一场梦一样,可是父亲已经不在了。

  周文质在决定撤离云州之前,已经安排好城外的接应,只是没有想到契丹人的反应也很快。

  为了避免再遇到契丹人,周文质一行人决定放弃官道,走山路。

  群山起伏连绵,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峡谷两侧峰峦叠嶂,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的山梁,雁门关跃入眼帘。

  到达雁门关之后,周文质得到消息,因为杨无敌被俘绝食殉国,皇帝非常震怒,潘美王侁被调回东京。潘美连降三级,王侁被除名流放金州。

  现在难题出现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众人经过商议,周文质回京复命,因为张皓坚持去金州找王侁,张瑰和刘平决定同行。

  周文质将马车和车夫教给张瑰。于是,三人同周文质告别,踏上去金州之路。

  金州隶属京西南路,位于东京的西南方向,也算是在东京所能覆盖的范围之内。

  在路上,张皓向张瑰了解王侁的情况。

  张瑰告诉他,王侁的父亲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

  王侁出身名门,但没有靠先辈的功劳吃饭,他本人也有战功,只可惜王侁有些刚愎自用。

  张皓没有再问什么,他不关心王侁的先辈怎么样。他把手伸进胸口的衣服内摩挲着那把匕首,他只关心能不能找到王侁,能不能替父亲张重生报仇!

  从雁门关到金州,一千六百多里,马车起初连夜赶路,最后车夫和马都受不了,张瑰一行人只能走走停停。

  夜幕时分,经过一整天的赶路,一行三人来到河中府。

  城中沿街商铺已挂起了灯笼,街道上人流川流不息,市井繁华,走卒,商贩,老人,小孩,男人,妇女,脸上神色从容,轻松悠闲。

  张皓心里感叹,身在应州多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了,这些远离契丹铁蹄的人,可能无法想象边关将士和百姓的生活。

  “我们去哪里落脚?”张瑰问刘平。

  刘平看着张瑰,想了想,看看周围,说:“我们去王记客栈。”

  刘平指引着车夫,在城中来回绕了几圈,来到一间临河的一间挑挂“王记”招牌的客栈。

  刘平让车夫去马厩安顿车马,自己带着张瑰兄弟俩来到客栈门口。

  客栈前没什么人,刘平带着张瑰和张皓走进客栈,来到柜台前。

  柜台里坐着一中年人,身穿黑色长绸衫,面白短须,修长的手指快速地低头拨弄着算盘。

  “王掌柜,别来无恙?”刘平朗声笑问道。

  中年人听到声音,似吃了一惊,抬头看见站在柜台外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的刘平,慌忙站起,拱手行礼道:“啊,刘兄弟,好久不见!”

  张皓看着眼前的中年人,细眉细目,眼神里似乎透着狡黠。

  刘平指着中年人向张瑰和张皓兄弟俩介绍道:“王恩泽,王掌柜。”

  张皓和张瑰看着王掌柜,点头抱拳,自报姓名。

  王掌柜从柜台里走出来,拉着刘平,很是亲热的样子,两人在前,往楼上走去,张皓和张瑰跟在身后。

  来到一间房间前,开门,王掌柜请众人进去。关上门,落座。

  王掌柜看看张瑰和张皓,再看看刘平,欲言又止。

  刘平点点头,意思是但说无妨。

  王掌柜问刘平到河中府是公干还是闲游。

  刘平简单介绍了应州和云州的经历,并探听最近在河中府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王掌柜想了想,有些忧虑地说道:“河中府最近没有什么大事,但我感觉最近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你看到了什么?”刘平问道。

  “我看到有一两个异常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王掌柜说。

  张皓从进门,就明白了,刘平和王掌柜是皇城司的人。不然,刘平不会在这里投宿,刘平和王掌柜也不会那样亲热。

  他们又是谁?张皓有些疑惑。

  “你能确定是他们吗?”刘平问。

  王掌柜低着头,想了片刻,抬起头,看着刘平说:“我不能确定!”

  刘平不再说话。他知道车夫应该在下面等着他。他起身交代王掌柜给车夫再安排一个房间,就在隔壁。

  王掌柜点头,下楼。

  在楼上休息了片刻,有店小二上来禀报刘平,说去楼下吃饭。刚下楼,张皓就看见王掌柜站在下面。

  看见刘平等人下来,王掌柜迎上来,指着柜台旁边的一个敞开门的房间,请过去吃饭。

  王掌柜请刘平上座,然后坐在刘平的旁边,其余人都依次坐下。刘平可以看到客栈一楼所有出入的人。

  外出闲游的人陆续回到客栈,客栈里渐渐热闹了起来。刘平慢慢吃着饭,王掌柜几乎全程没吃什么,手架在桌子上,拿着筷子,看着外面。

  忽然王掌柜指用筷子着外面,轻声说道:“就是那两个人!坐着的!”

  刘平还是吃着饭,眼睛的余光顺着筷子的方向看去。张皓不由得停下筷子,向外搜寻。张瑰已经慢慢起身,走到了一边。

  在一楼柜台斜对面的一张桌子边,坐着两个人,一胖一瘦两个和尚!

  两个身穿皂色衲衣的和尚正坐在桌边,正跟店小二说着什么。

  不一会,店小二端过去几个装有食物的碟子。两和尚慢慢吃起来,但他们似乎食兴不高,时不时四下看看。

  刘平放下手中的筷子,拍拍王掌柜的手,站起身,一副酒足饭饱的样子,慢慢踱出房间。其他人也慢慢走出房间。王掌柜没有跟出来。

  刘平走出客栈门口,站在门外,看着左侧不远处的浮桥,回头问张皓:“大哥,你知道那是什么桥吗?”

  张皓莫名其妙地说:“我第一次来河中府,哪里知道那是什么桥?”

  “蒲津桥。桥头现在已经没有铁牛了!”刘平叹息着说道。

  刘平向张皓介绍蒲津桥的历史,蒲州自古为畿辅重镇,蒲津渡很早的时候就架设过浮桥,唐开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诏修建新的蒲津浮桥,并在渡口两侧各铸四头铁牛作为固定锚地。

  牛在古代象征着坤,坤代表大地,从五行上来讲,土能厌水。

  将铁牛放置在河岸两侧,希望铁牛能够震慑黄河水,镇水安澜,造福百姓。

  在铁牛身边有四尊身着不同服饰的铁人,而他们身后还有以北斗七星排位的铁柱,牛像征地,星象征天,天地合一,是人们在祈求天地保佑,也是人们希望借助天地之力,驯顺桀骜的黄河之水。

  张皓奇怪刘平怎么能如此清楚地知道河中府的这些过去的事情。

  刘平微微一笑,说:“我是河中府人。我知道这里的历史,也知道这里的人。刚才我们看见的那两个和尚,他们是外地人,他们是尖细!”

  张皓大惊,看着刘平,又转头看着张瑰,张瑰点点头。

  身后忽然一阵骚乱,有人高喊:“死人了!”

  张瑰转身蹿进客栈,王掌柜倒在柜台外的地面上,殷红的血液从他的腹部汩汩流出来。

  刘平窜过去,扶住王掌柜,试了试他的鼻息,转头看着周围纷乱的人群,搜寻着。

  那两个和尚,已经不见踪影!